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精選

希望

Photo by Luke Ellis-Craven on Unsplash   總是對自己多說好話,告訴自己要堅強,要努力,要有自信,你一定可以!但是實情總不是如此,一再地被拒絕,一再地被打槍,一再地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也一再地對自己失望。希望,大概是這世界最有吸引力的東西,它看不到,摸不到,我們卻一昧想要得到,而且是幻想著真正有一天會如期實現,希望代表著我們生活有一股前進的動力推進我們向前,不管你是世界級的運動員,還是榮獲金獎肯定的廚師,抑或是專業細緻的木工,抑或是在街頭畫畫的畫家,我們都希望有一天作品與成績可以更上層樓,運動員需要每天練習,至少是多年累積起來的經驗,才有機會被世界看見,奧運是他們的舞台,而且是四年的奧運更是希望可以持續打破過去的紀錄。廚師則是可以拿出精緻的餐點,宛如真正的藝術品一樣,把味蕾提高到新的境界。畫家呢?則是希望不只是有自己的個人畫展,還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推升到藝術昇華的新境界,例如世界藝廊有目共睹作品的價值無人能比,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獨一無二。 希望,大概是最奢侈的物品,因為就我們最弱勢的民眾,都想要分一杯羹,而這樣的「希望」,可能也是最微弱的「希望」根本,戰火燒不停,防空洞的日常成了每一天的「光明」寫照,我們不是每一個都是「烏克蘭」難民,都要抵禦外來敵人的砲火攻擊,空襲沒有結束,砲聲隆隆的震耳欲聾沒有停過,我們害怕,我們躲藏,我們防禦,內心卻是一再驚恐。每一天就像一年的漫長,擔心與憂愁,很難沒有停過,那些還在烏克蘭的老人們,竟然沒有想到這會是他們最後的「餘生」,我看著新聞畫面,這句話一直言猶在耳。 我們都需要希望,可是希望就是這麼不足夠,希望無法無限放大,意味著即使放大了,能得到只有一點點。我們想要生活富足,盡快擺脫疫情,結束天天上街戴口罩的日子,恢復以往正常的生活,但這樣的日子真的很遙遠,因為現在的疫情要回到以前,每一個人都擔心,都害怕,也真正有太多新措施,新方式在應對「後疫情」帶來的新巨變,而這之後的日常,早就造成了衝擊,目前截至二零二二年四月十六日為止,累積有五億人感染新冠肺炎,而這正式的名稱顯然大家都忘記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這不重要,因為我們在與這病毒共存的日子裡,只明白造成的衝擊一天比一天還要大,當初插管需要治療的病人只會越來越多,血氧濃度越來越低,以至於氧氣瓶供不應求,從鼻腔進入肺部,造成的傷害增多

最新文章

生命信徒(續)

生命信徒

分裂・破裂・崩裂(性別篇)

新點(續三)

新點(續二)

你在乎嗎?

每一個人

分裂・破裂・崩裂(戰事篇)

分裂・破裂・崩裂(意義篇)

新點(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