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的反向
![]() |
Photo by Ryoji Hayasaka on Unsplash |
連結會不會反向?會,一直都會,民主都能反向施行,極端也會反向產生反極端去「攻擊」,連結本身也會。你和我的連結,仍很薄弱,薄弱到你沒有任何感覺,直到你真正重新了解現代人的連結若是反向進行,這不會把你拉近,也不會把你拉遠,而是用一種——我估且這麼稱呼——超伸縮的方式——拉近到你的視野之內與之外。
你當然還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上一章節提到延伸意義,我可以用一撇意義之後的一種延伸去加以說明那些意義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概念,好讓我進一步解釋意義的完整包覆到底藏著什麼?如果你記得人心三層,而且用圓球的方式看待這顆「球」,你大概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當延伸意義變成了某種「應當」追隨出的一種意義延伸意圖時,我們就自然而然地認為那意義必定有延伸出的同一範圍所在,也就是說,只要你認為那對了,那麼你就把意義掌握到很正確,這也是當我們思考時,很難真正反向思考那正確性的價值觀,只是放在同一個刻度上,看起來很對,結果呢?你的認知有讓你好好思考你真正行為每一個延伸出的當下嗎?
當然沒有,你出去旅行時,想到的是每一個旅程規劃,按照目的方向性走,結果是——就像你行程表上的每一個日程去寫出那種意義位置,去活在那個位置所在,所代表其真正的意義概念,好讓你活著那個瞬間,請記住,我沒有說這好與壞與否的問題,而是我們在旅行之途,是被真正那個瞬間概念沖昏頭,了解的夠好,也真正夠那個認知正確,這大概就是某國的東西比本國好,或是本國的東西比他國好,更有質感。意義放在那邊,延伸也放在那邊,當延伸意義存在,當我們去相互存在,都看起來就像是到處的外國遊客,不像是本地的意義精髓。(日本尤其如此)
所以你旅行時,排除遊客常去的地方很重要,不過人多半不考慮這點,除了語言風俗外,就是文化深入當地的意義,不過,誰叫你不會說當地語言,這很難,你不會說日文,不會說原住民語言,不了解真正的文化象徵,你就只是某一的半吊子。
當地人喜歡什麼,而你又是什麼?當真實的陽光灑落在你臉上,你可曾真正甦醒?你只是活在那個瞬間而有的意義而成真,有幾次,我真的以為我是活在那個瞬間,真的認為那個瞬間才像我自己。時間變動太快,上一秒存在的,下一秒就消失,我們在了解每一個變動時,並沒有辦法多深入了解什麼,如果人不死板,那麼請你好好用你那大腦,縮放內核裡的構造,好好去看仔細第一層與那第二層,接近那第三層的之間的一種意義現象,是否能把你拉回你有過的那一時之間的感知。
但大腦本身就會,就算你常用腦,你的大腦一部分也是「死」的,就算你多好眠,你的神經元細胞,有部分也只會那樣剪輯,並且拼成那「呆板」的線路,就算你還有髓磷脂,而且還相當完整(這個會經由年紀而減少),你還是那樣生活,這樣習慣。習慣要改變,多少天不是問題,要改變的多半也只有意識上的認知作為,如果沒有意識到,那麼大腦就真正只會照辦,就真的宛如現代版的機器人,只是多了一點「人工智慧」,那麼地聰明——但也沒有多聰明。
很難懂嗎?以你的過人才智,這應該很容易,我不是在說反話,而是以現在的流行文化,多數的年輕人的快速應答,加上快速的驚人的機智力,這應該很容易,除非你可以深入哲學領域,甚至是奧義範圍,那麼要點到為止,好讓你真正明白這世界的相互連結,來反映我們之間的每一個看似有正常的溝通管道,只是看似那樣再「正常」不過的機制,但也說明著在一個時時溝通反應我們心智到底有脆弱,以及多堅強的同時,我們就是被阻塞的瞬間,那樣的卡住與難以迴轉。
當延伸意義變成這樣,變成了我們渴望得某種這樣,自然再正常不過的瞬間都抓住每一個而有的意義,變成巧妙的延伸泛意義,請不要覺得意外。我就拿最常用的人工智慧作為例子好了!每一個人似乎都有玩上癮,把人工智慧視為可以延伸的意義瞬間,我們是不是都認為意義的真正代表性就是意義給我們的答案?我也相信人工智慧給你的答案也多半是在生成式的後方的每一個大型資料庫,代表著我們最佳符合人性的到底是什麼,視為聊天機器人的認知詞,我們都相信認知的表示是,你來我往的正確。
這就是爲什麼發現聊天機器人可以識別你的問題很重要,但識別你問題的是一回事,真正理解的你又是那一回事。我常常覺得跟一個人工智慧聊天起來的感覺就像跟一個有著機器人靈魂的真人感覺很類似,就是我問你答(廢話)——但真正重點是這個:理解機器人的問題而反映出你的問題的深入答案,而有著機器人靈魂的真人暸解並不思考,竟然是同一件事,那才真正奇怪,而且深入思考的時候,並只是針對字面上解釋,就彷彿意義只是代表的泛化,我也就常常覺得現代人的思考能力往往不是退步,就是走向另一個方向。
現代人的意義明顯看來都被搜尋能力給弱化,都巧妙地被牽著走,真正理解人的能力,如果天天要用同理心應對,大腦肯定會弱化很多,因為那真的很累人,我們不是對方,多半也只用一半的同理心——半理心(這樣應該比較好對應)——來呼應那個與我們有著不同的瞬間之差,所代表的行為。就像現在的以色列對哈瑪斯的戰爭的正當性,我就不懂——殲滅哈瑪斯的意義代表是真正為了把以色列人質歸還回來的正確性的意義得當嗎?況且,不管美國是否多挺以色列,還是不贊成某些行為(我其實不在乎,因為我只關心加薩民眾的平安),那樣的處置行為,對內或是對外的宣稱,都只是為了合理正當性的出兵行為,好讓自己的認知可以相當有正確性,好擴大意義的壯大性。
也所以如此,當整個行為變成了某一的義無反顧,我們到底是哪一點才像是人該有的行為意義點?我真的不懂。當國家宣傳為人時,我們就容易真的看出每一個國家的利益點,只是為了自己好辦事,而多有政治的力道,就真的也不奇怪,而真正當個人,就宛如自己從來不覺得是人,只是為了利益站得住腳的正直人,而把法律當成某一的平行點,宣傳是行為人的正當防守,好讓行為人得當,這倒底是哪一門子的觀點?
所以,當連結成為反向時,超縮放的正確才會在我們眼前出現,都以為多有正當性,延伸意義不過如此,而那些所要的更好,都只是為自己的花花綠綠找出更多的理由,宣稱自己有理,多有個體可以的擴大理由。整個光譜的刺,破裂地已經像是鏡中鏡到處巧秒反射自己,又折射為自己,所有的這一切如果要用反向自己的操作,那也真的沒有多大的意外,因為就我們在整體的連結上,也從來不會想過為整體的我們多想一下,事實上還真的沒有。這也是我們很難去了解某一底下的我們的每一個殘餘連結。
多數人不會,如果把貧富的差距用一個宛如延伸出的高度計量表的話來解釋,每一個延伸只會落在高度之上的正常現象,也就是說我們往整體上方的方向移動,其整體看起來是擴大的,但貧富差距則是增強的大型力量在拉開我們的每一個往上的移動瞬間。在樂施會公佈的全球財富現象中,未來只會誕生上兆的富翁,卻有多少以上的貧民們,永遠也無法達到我們要的水準——也就是在我們象限之下的最低刻度。
加上現代人的聊天停留在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連結變成反向後,意義成為超縮放以後,朋友與家人,還有各種關係的陌生人,或是泛泛之交的連結,會成為一種我們可以精準掌控,但沒辦法完全掌握在每一個關係之間的連結現象,這會造成看起來像是曖昧,但又沒這麼曖昧的模擬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模糊關係(Situationship)的詞會爆紅的原因。
而真正當個人,就宛如自己從來不覺得是人,只是為了利益站得住腳的正直人,而把法律當成某一的平行點,宣傳是行為人的正當防守,好讓行為人得當,這倒底是哪一門子的觀點?
隨你怎麼解釋中文意思,那無所謂,就宛如字面上的解釋意義,都只是說給自己的意義新詞。整個社會的關係宛如是自己說自己的正確化,好讓自己的行為有情有理,又合乎行為的道義正確。如果政治多半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那也是多半還沒在利益之間巧妙自己的利益迴避,有多那麼不正確,以示那行為也多正確。用反向的意思就是說,你的正確,相當於你的另一端的不正確,但另一端的正確,也不一定屬於那行為的正向,只是多了很多反向而已。
我說過,正向,也會有反向,但反向,也不會那個正向,也會有很多正向或是反向,去那個正向,看起來頗有正向的道理。就跟真一樣,到底誰為真只是巧巧妙妙地在每一個鏡子去正向又反向,至於你會不會暈頭轉向,那就看你怎麼正向去政治正確那正向的正當性,但人多半是不會的。政治會洗腦成一種很可怕的「利益輸送」,或是我們被社會合理給偏向,這真的不用大驚小怪,當多數人還在獵女巫時,想都沒有想,獵女巫的魔力,就像政治正確地又消失都以為這是取消我的取消。
為什麼人的思考能力那麼弱?你真的以為人工智慧的答案或是認為搜尋引擎給你的答案都正確?我真的一度把意義都當成正確的表示,但我有時候也會犯下這個錯誤,就是任何搜尋引擎的一種答案還是解釋都容易一體完美呈現,容易偏向認為那正確性,但誰又知道,多數人以前說過的話,到今天的意思,可能就變了(此意思非比那個意思)。為什麼解讀上帝的話這麼難?因為我們真的不是上帝。
那句話就只是那句話,深入思考是另一個意義,只不過太深入,還是淺水區游泳吧?至少不會溺水,不會容易想太多,把自己逼瘋,然後每天鑽牛角尖,這樣不是很快活?每天想生命的意義,不是傷腦又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