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意義

 

Photo by Anthony Tyrrell on Unsplash

緣份真的很奇妙,一個以前多年不見的朋友竟然會敲我,想與我碰面,這個朋友以前就認識過,但從來沒有見面過,我對她的印象就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生,而且很有同理心去了解週遭的人事物。我當時對她的印象就是已婚,在家帶孩子,然後帶點佛性特質的人,直到我跟她見面之後,果然就是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當然,她說想與我見面的原因是因為她最近在整理「人脈」,發現我的名字,加上她最近的事務大致上已經告一段落,所以想個人聊聊聚聚一下,然後就選中我了。


緣分牽起來,一直迴盪在心頭,只不過,就只是那樣子而已。我是說,不是這段緣分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在分裂之餘,破碎之中,崩解之後的整個人際世界,彷彿整個反過來,又或者正過來,也就是說,兩種的力量都在相互牽扯與拉動,過去,我提到真與反真,民主與反民主,也同樣的極端與反極端的兩種力量交互較勁,一定會產生一種作用,不管那作用是正向或是反向,都會相互之間去拉動關係。


也就如此,當人際關係,或是連結之間的任何碎裂之中,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我們之間去牽動,我也相信,這之中的任何點點碎片,都會造成一種效果,誰撿起來了,就會有關係去牽扯,但就問題是——誰願意,誰又真的去關心,誰又是誰,你永遠不得而知。


當然,你也誰都不必去在乎多少,就好好做你自己的道路,走你想要的方向,你看到的一切現象,人來人往的台北街頭,熱鬧商區,在不同的路徑,分發不同的象限,尋覓自己想要的「終點線」,如果我們真的在乎,也多半只是那種在乎——在泛意義之間去游走的那種尋覓終點,如同我們看到的——你真的在乎什麼,你自然抓著那一撇仍不會有多大的放手。


也因此,當每一個人的緣分那樣淺薄,又那樣又有一點深度,除非我們能夠好好撿拾起,看一眼,或許才了解在心底,不過多數人很難真的這麼做,因為第三層與第二層之間,就是有種明顯的「深度」——這種深度彷彿是像冰塊一樣,你看得到冰霧的後方,卻總是看不清楚真正的裡面,一個人的「圓球」——內心那層要結凍,還是融化,抑或是我們能夠多看一眼,想一下,也多半可以連結一點,冰塊之間的穿插,就像那樣的破碎,可以刺穿他人的心,也可能刺中自己的內心,想像一下的人心三層成為冰型圓球後,我們到底是碰撞出火花,還是敲擊之後,雙方只是一陣熱,又一陣冷?


我很難解釋這現象,因為人心的連結那樣的冷漠——又一陣子的某種交疊,我是說,第三層之間的每一層都會重疊,這沒問題,但也如此破裂到每下一層之後的一種破裂與分食,我們也許會坦白說出什麼,但也許什麼都不會,你是否還記得朋友與非朋友的那種友誼反差?也就是說,真正在乎什麼的,到底是去想到的某種在乎,也或者只是去攀上那種共識連結?







當我說到天使是如何的,請不要直接加入「善良」兩個字,惡魔也並非邪惡,事實上,我早就把這角色的本性與特質給徹底分開,所以我才會說與天使為敵,就是當你接收這樣的思想,到底是你的意識錯,還是我的意識對?














換個意思是說,你可能會在第三層與第二層之間在疊上一層薄薄的冰層,到底是建構出來的現象,還是宛如人類的認知,偏向後就會集體去偏向?別忘了極端後的光譜切割現象,刺中裡的每一個刺,看起來或許刺人,但有些人就是沒感覺,或是有感覺,只是爾後才知道,這也是我們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行為這麼難,還會替自己解釋其一種原因的意義存在性,如果了解自己的行為,才來解釋其意義或是意識的根本,早就來不及,也當然,說話或是聊天的每一個來來往往,都是某種交互思考,但也沒有真正想太快——就宛如順其自然的直接說出,證實著什麼,或不是什麼。這很重要,因為這才是反覆教我們去思考,脫口而出的到底是真心話,還是大腦未經思考的意識反應——大腦的思考反應是真心話之一體延伸?


把意義往外寫,一定會寫出意義,只是那意義沒道理可言,甚至不需要去追尋。因為我們哪有想到什麼,大自然教我們的框架不過是如此,所有數學原理的一定式原理也是這樣,否則項最簡單的算式,或是無理數這種在其存在的意義,到底是我們在之中構思而來的一項證明式——屬於意義上的一種單結構式,而反覆無證明地的絕對式,因為證明其根本原因就是證明倒底是在證明什麼?是永遠式不變?


反敲回去不見得行得通,因為意義不見得可以通用,小時候的數學證明式真的很喜歡這種考題,因為就是反覆證明結構式可以通用,絕對正確,我也被洗腦成相信絕對式都一定存在,其實我真的反覆不知道什麼,就像西洋棋的規則,象棋的步驟,跳棋的走法等等,這是證明遊戲的規則的既定式?也就是秩序的一種來由?或是道德之間的一種中止線?


我雖然不懂西洋棋,但我看著西洋棋的走法(維基百科教我的),騎士真的只能這樣走。步兵只能那樣?真正打戰時,大概只有一種遊戲規則,就是不要「太」違反人性,至於什麼叫做「太違反」,你應該問問道德。


道德一定告訴你,不要太有魔性,也就是露出你的獸性本質,忘記自己是人,不要殺嬰兒,小孩,強暴幼童,甚至玩屍體這種噁心的本事。人在戰場上,拿著槍枝,就可能一下子什麼都忘記,只知道要殺敵,敵人是誰?是那些被歐美宣告為恐怖組織的一切頭號幫派,那些娃娃兵,不應該殺他們,而是放他們一馬,但就戰爭的意圖來說,我們真的很有目的性,而在戰爭之外的人性,可能還有——但就是否為延伸出來的意義,就相信你到底是與惡魔為伍,還是與天使為敵。


因為天使是偽裝的,惡魔其實也有善良,不過真的很難分清楚。我不太喜歡直覺式的認知理論,因為容易在誤導我們,嫌棄我們。我們真的相信天使如此善良這種直白理論,卻掉入惡魔是邪惡的一體不變風潮。那就真的太相信認知是不會有錯誤的根本,這實在很有趣。因此,當我說到天使是如何的,請不要直接加入「善良」兩個字,惡魔也並非邪惡,事實上,我早就把這角色的本性與特質給徹底分開,所以我才會說與天使為敵,就是當你接收這樣的思想,到底是你的意識錯,還是我的意識對?


意識上的意義,就宛如一種投射,是認知上的表現,直覺地踩煞車,可是下意識的那一秒早就失控,而意義上的延伸,只不過是把意義上的每一種意義加以去放大出每一種加乘效應。人性很像那種我們都想要的意識共鳴,容易分佈在每一個點上,只要這個點存在真正的人性點了,好像就得一分,好像好事做多了,就會領取贈品,進階到下一層。別忘了,人心是三層的每一個層面分析,要我直接進入你的第二層,難道這第三層之間的縫隙可以很明白,有空隙地探索我不知道的領域,而你也願意讓我「鑽」?


別誤會這裡的「鑽」的意思,這裡的鑽意思是說,刺裡的縫隙確實可以深入人心中的一個空隙,了解人際關係的距離深淺,但不代表我們真的了解了到多少,就可以大聊特聊。因為你還是得加入「尊重」這概念才行,這尊重就是說,交疊後的每一層後,尊重的表皮看起來就會「增加」,其不過是我們對於道德上的認識共鳴,但某一層的政治中,就像認知上的偏向點,就會打入我們的意義範圍,讓我們失控。


看起來很有人性,是不是為了讓人性看來有人性呢?人工智慧教給你的禮節,或是給你的建議,是我們嚮往 AI 的完整風貌,看到美的一股需求,所以才會無止盡要求 AI 的風貌美學提升一種很有政治正確的風向球?我試著要 AI 生成各類的女性圖片,不是醜不醜的問題,而是一種違反常理但又處於一種真理的真相。


這裡真相看起來就像是我們想要吐出來的一種美好真相,相信她只會帶給我們美好的一股趨勢,我不是懷疑她,但就單純沒那麼信賴得有絕對的公信力,當然,專家也這麼說,不要太相信她的知識性,生成式的各類 AI 只是拼出你要的結果,大數據的絕對真相,就只不過是你想要的都有可能,但又那麼類似與雷同。


事實的實情往往就是在一個真相與反真相的大極端世界中,那樣劍拔弩張,都以為可以生成在一個同一個水平世界中,真相往往都是穿插得來來去去,像是不斷穿插的紙張,相互交疊,也相互刺傷。紙會刺人嗎?除非邊緣有尖刺,但可能是有,我並沒有說紙張是平整的大小,只有四個點,四條線,也有可能是不平整的紙,也有可能是圓形或是不規則的紙,或是各類形狀,重點是,當我說到這句時,你的認知往往浮現一疊紙張不斷往上交疊的印象,但就如此,是誰限制我們的想像認知?喔,是大腦,是意識上的意義延伸。


宇宙很大,要把每一個緣份徹底分得清清楚楚,這個宇宙顯然是太大了點,大到你的視野看得還不夠清楚與明白,是誰限制我們?上帝也許讓你明白,你走不出這框架的,屬於這宇宙的部分,另一方面,多重宇宙之下的每一個黎明夜空,都有可能在每一個菱鏡中,閃耀每一個縫隙與夾縫的任何可能認知,讓你極力去相信那正確理念,一旦把意義延伸出來,一撇是會變長,變得有多重意義的。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