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線
Photo by Leon Seibert on Unsplash |
就在我準備要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接到一通來自未知的電話,我一接通,一個佯裝是某家咖啡品牌的小姐告知我我的儲值卡即將要儲值兩萬元,原因是因為系統錯誤,是否同意讓我繼續加值或是取消,我當時心情還算不錯,不過一聽到這個,覺得不太對勁,接著她告訴我,某家銀行的客服電話即將會打電話給我,要我提供客服電話給她,我告知是零八零零的電話,她說不太對,應該是零二開頭的電話,我說沒錯,就是這支電話,接著她要我留意來電。
不到兩分鐘,一個佯裝是某銀行的來電人員告訴我是否就是本人,我說你打錯了,接著我開始裝瘋賣傻,她就把電話掛斷了,我當然直接有詐,開始打開這個以前已經不再使用的咖啡的會員服務,查詢相關資訊,發現我早就把卡片的相關資料給刪除了,對方是怎麼知道我的真實資訊?我後來打電話求證給一六五專線,當下不到一分鐘,當初那個詐騙電話又打來了,我在與一六五的警員對談,他告訴我接起來不要說話,我把話筒放在我手機的上方,對方果然開始說你怎麼接聽不講話,你是白痴或是智障之類的話,接著大發雷霆,一聲髒話後結束她自己的鬧劇。
我在與一六五的訪談中,我當然尋求「報案」的模式,告訴他我怎麼會接到這樣的電話?他告訴我應該是系統的個資外洩,有人獲取進行詐騙,令我感到驚奇的是,我看到這種「防詐騙」通知前,正好就是當天我接到電話的第一天。
我有收過詐騙電話嗎?答案是有的,以前沒有這種「詐騙模式」時,就有讓你害怕的電話打來,我母親也收到我被綁架的資訊,或是我弟被綁票的資訊,當時覺得好氣又好笑。而唯一被騙是因為當時我很緊張,在慌亂中我被騙了兩萬元,而那時是因為詐騙模式沒有很「發達」,而這次我收到詐騙電話已經是十五年以後的事!真讓我覺得個資的資料外洩嚴重到有時候你都沒有感覺。
一頁式購物是假的,你的存款突然多了一筆不屬於你的錢是詐騙,或是你有了莫名的包裹要你去領也是假象。但這些,我們會遇到,或是很少遇到,或是特定人士遇到,當我們覺得個資外洩嚴重,個資安全或是隱私需要保護時,或是資訊安全需要檢視時,我們才注意到個資其實都流竄在你我身邊,我不是什麼知名人物,不過我的個資「早就」流竄在「黑箱」的網路上,你可以查到,也可以讀到相關的資料,我也被駭入過,來自一個我沒去過的位置,嚇得都以為這件事不會在你我身上,手機號碼只要用心去找,我的號碼也可以找到(拜託,別來找我),地下網路或是資訊外流,或是某種漏洞,一經流出,要補起來,幾乎很難收拾。
人心的三層看似是一種很淺薄的浮冰,我們看到的都只是一群浮標,人之間的連結,我們之間的聯絡其實都是因為上面的人心被徹底打碎,坦白說,未知的人會騙你,但其實你認識的也會騙你,如何建立有效的連結,光是天真只會像我過去一樣被騙得團團轉,必須要徹底去了解背後才行,只不過,光是了解過去的背後只是讓極端更上層流,還記得政治的光譜吧?為什麼右派極端會增加?難道真的是因為伊斯蘭極端主義?伊斯蘭恐懼症?還是歐洲難民危機?或是中南美洲的那些經濟難民?或是我們對於難民的極度不信任?
後面的原因比較大,或者說,全世界的詐騙,不光光在台灣,類似的話術把你唬得像是真的一般,都讓我們措手不及,即使你見到了真人,面交也會騙你,還有類似的網路交友,利用甜美的話語或是鮮豔的糖衣容易包裝人背後的另一個樣子,當我說一切都是陰謀論時,其上其下的兩種樣子浮出水面,而我們看到的是表面上的一種,私下的另一種,我沒辦法相信人真的是那個樣子,或是我所認識的真的是這個樣子,因為我們只是看到那種一面而已,人因為環境作出相關行為,只是因為行為使然,但什麼是道德因素使然,或是我們會幹什麼蠢事,真的就是因為道德良知的那一部分在使然。
要騙你的人什麼話都說得出口,因為我們真的很容易被信服,現在身處這個世界,當你接到類似的電話,不管你認識與否,尤其是你信任的,更容易去相信對方所言的,而未知更不用說,信任的這道牆,因為詐騙變得更難以真正去信任,而信任本身變得有目的性,我們是真的沒有良知,或是這些人真的忘記自己在幹嘛?只想騙到「鈔票」?
你要他們自身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到頭來更容易合理化他們自己的行為並沒有錯,有錯的是我們以為相信可以辦得到,而易發的怒氣與吐嘲,這就是極端最後的牽制與反撲,我們也許沒有想到,誰又真正想到自己的行為,當你對他們說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時,我相信他們真的會懶得理你,因為當我們只想有目的為依歸時,人就容易忘記彰顯自己是誰,而變得走火入魔,容易放大自己的「功德」。
因此,當我們沒有辦法看自己的作為時,都以為自己的行為極力為正確,並且為此去辯護,自己的行為用在法律上,行為人只是用自己的行為作為某種理由上的正確去合理我們當時在做什麼的正確想法,加以證明我們是有理的,是一種考量下的證詞。法官會採信嗎?有可能,自我辯護,或是自我防身把一個搶劫你的青少年給殺了,而且是死於內出血過多,請問你要怎麼向他們的父母或是親屬交代?你可以說我不是故意的,失手殺了對方是出於自我防衛,有多少理由可以信服?除非對方原諒你,否則殺人在某種理由下,會一視同仁。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行為本身,或是詐騙本身,或是連結本身。社會的連結是脆弱的,是因為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們要相信對方,當然採於一種半信半疑的狀態,走在路上要你掏錢出來救人是有困難的,因為你很難相信對方,即使對方有員工證,有內政部的捐助證號等等證明,你也不容易丟錢給一個人,然後相信對方會把你的錢捐給需要的窮苦人。一般人要捐錢,不是採用較大的社福單位,就是直接小零錢的捐贈給有信任的商店,例如某品牌的商店。可是社會的底下連結,或是某一我們社會連結在這一部分,就像某種浮標上的一種第三層與第二層之間的「夾層」,就藏著我們以為沒有污垢的乾淨連結,這樣的連結就像人在利用愛心的詐騙或是某種需要救助的眼神在招喚你,需要你提供救援,誰是真的需要幫助,外表看不出來,證明沒有用,任何需要的幫助,就像某種忽明忽暗的路燈,都以為照亮了是正常,暗下來是電線短路,但你偏偏不知道這種頻率到底是什麼。
因此要幫助人有其難事,而建立好的連結,正常的連結,我們以為的連結,或是社會下普遍的連結更不用談。認識的會騙你,是利用你的情感,因為我們是親人,所以有借有還,所以相互幫助是「應該」,利用這類的情感勒索,讓我們都以為連結是正常的效應下,推波助瀾在家人之間是正常下不過的一種循環模式,讓我們都認為家人的情感是凝聚的,是一起的,但你不知道的,其實不是連結的情感本身模式,而是在我們以為這種認為像是幫忙的連結,都沒有想到連結背後的真正是帶給我們連結的堅韌是什麼?
因為詐騙變得更難以真正去信任,而信任本身變得有目的性,我們是真的沒有良知,或是這些人真的忘記自己在幹嘛?只想騙到「鈔票」?
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沒有想到連結的相互溝通,只看到某種連結,都以為那才是正確無誤,家人之間是需要幫助,但其本身,我們又有多少可供的連結是可以相互連結而真正需要去幫助?換個意思是說,我們沒有想到自己與家人,還有這樣的連結可靠之下,我們是應該有什麼樣的支柱在讓我們更加成長與相互思考,與協調?
幫助不單單用一種情感勒索,而是在社會連結溝通過程中,容易被情感給打斷,或是自我去懷疑,我們連結之後,為什麼我們沒辦法多看自己的所作所為一眼?偏偏去合理化,行為人多半是行為去證明行為沒有錯誤的嫌疑,因為情感是容易將合理的正確在法庭上一手去蓋住某些行為正確流程,很少拆解得很徹底。
我收到詐騙電話之後,想起人連結的過程,竟然這麼容易包著實心的線路,拆開一看,其實是漏洞百出,空心不已,而如果詐騙人員真的想「回頭是岸」,我們多半也是把自己的目的性更加合情合理,是因為我們都有其背後的動機,而動機更加促使我們有系統性的流程所有東西,告訴我們自己,連結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我們自己的道德在那一層沒有真實面紗的外包下,而蒙蔽雙眼,相信我們是誰。
說久了,都以為自己是聖戰士。(但其實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