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樣子

Photo by Joseph Chan on Unsplash

 

社會連結是個神話,看來我們都生活各自的首都圈裡頭,各自過自己的生活。要人們提升我們社會之間的連結,看來不太可能。在你的社區中,你的鄰里中,你所認識的沒有幾個,任何我們之間的來來往往,這不像你樓下的便利商店,連店員都認識你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最常買的商品有哪些。而以上這些,也做不到,我家巷口的便利商店,我也不認識那些店員,但是店員的外表與一部分的生活,我倒是認識得很清楚,有些看起來很年輕,其實都已經當媽了,帶著她的小孩來上班的環境來挑商品,有些則是學生樣子,而有些則是在另一間同樣的超商,做起同樣的工作,原來是新開的店面需要人手幫忙,不然就是調店。


他們,你很熟悉,任何在一家工作的超商店員,你或多或少都有印象,只是你叫不出名字,或是根本不熟,這樣的某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是社會連結一種很薄弱的挫折感,說是挫折感,是因為他們當你是過客,是一種顧客,而你當他們同樣是店員,但同樣沒有那麼強而有力。


當然,我沒有要你跟他們要聯絡方式,做他們的好友,但我只是希望我們像這樣的互動,基於某種社區的鄰里方式,我們的互動就跟住在同ㄧ棟大樓的各自鄰居沒有兩樣。


一個里有很多人,但彼此真的不認識,這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區的一種各自之間的聯絡互動。增進鄰里情懷,設有里民中心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到那邊泡茶休息,外加聊天。我看過大大小小的里民中心,大家辦得很快樂,各自卻是在過自己的想要生活樣子,鄰里之間幾乎有種隔閡。


大大小小的互動,是促成我們社會連接的速成方式,不過一種熟悉與陌生,兩者之間的一種巧妙應對,是一種說不出的奇特,一種違和感,我不太會形容這種感受,但我知道,社區之間的聯絡,或是我們擴大一點的連結,就像社會看樣子的好,已經看不出樣子的一種壞,而說是壞,是因為我們在各自之間的生活,完全無法共有平等。


社會很大,一個社區有上千人,這些人也肯定彼此不認識,就像一場萬人派對,也一定不會在同一時間碰到彼此好幾回。因此,我們來看看這樣的聯絡,你就知道,為什麼情份那麼地薄弱,又那麼彼此強硬去連結。


前提是有攀上共識的存在,社會的一層是屬於這個,國家的堅毅也是屬於這個,當然社會關係,每一個人對彼此之間的關係,這很重要,因為社會的國民如果不取得國家之間的共有平衡,與文化水準,我們肯定還在彼此怪罪自己,而事實上,就算我們彼此怪罪,但我們至少不至於發動內戰,打倒對方,成為統一王國的信號,為自己站在同一這邊。


去想想內戰為何發生的同一個原因,不外乎我們彼此的信任就像愛國主義者那樣的喊著,卻不是真正的愛國,而是一昧的去愛國本身,而就像右派形容的那樣,你當然沒有多餘的感覺,而所謂去形容愛國的那樣,是我們相信一切所做的,都是愛這個國家,多為這個國家做事,所以才會欺敵除暴,讓自己的國家壯大,讓別的國家不要看不起我們,真正的事實卻是,當我們想要去愛國,相信所做的是對國家有益,但國家真正的要的是我們被其他國家說成病貓時,我們壯大成老虎,就代表我們不好欺負,我們有尊嚴,是一種國家的信仰嗎?


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反擊回去,說是為了此國家,但真正國家本身的其實不需要你去維護此尊嚴(總統或是總理本身就會代表發言,雖然只是形式),因為我們如果不懂得了解尊嚴與界線,就像該國的頭痛人物——本國的公民,你都以為他們是不是該國的一員?因為,維護此尊嚴,是我們在該國的國民水準的一種高上標準,就像某一種的文化居心,是讓國家變得更像自己的國家,有自己的高處信仰,只是在自己的家園插在愛國的旗幟,忘記是屬於人類的一份子,不單只是一個國家。


因為當我們看上自己的國家能被重視是好事,可是就很容易深陷愛國的矛盾情操中,你可能不這麼覺得,因為說著自己愛國的人,最終都有可能變成更加極端的政治主義人士,這很重要,而我們通常沒有感覺,當一個國家不夠團結,我們會四分五裂,而當一個國家太過團結,我們也會跟著起哄,以為那叫做愛國家。


這也是我不喜歡國界的原因之一,當一昧去愛國,或是用國家分成你我,就像一種旗幟上的主體意識,都以為那叫做愛國家,所以各地的「美國」、「法國」、「德國」、「中國」,還有「俄羅斯」,才會遍地開城一個「國家」。請先不要用「國家」的思想去理解我在說什麼,因為所謂的國家,是文化的一種主體整體方針,代表著我們的一種整體意識感,是代表著我們說著什麼樣的語言,教養是如何,以及我們的道德文化思想又是如此,但同樣去深入此一方針,就像人的兩面式,真的都只是攀上共識教我們的那樣,就像我第一次來到美國的那樣,都以為那樣的自由,但經過了快七十天以後的想法,我改觀了,因為那根本就是我認為的那樣,或是我想像的那樣。


美國很自由,因為自由到你幾乎到一個地方,都可以放縱,而如果在台灣,法規可能都覺得你太不檢點,例如太過裸露,雖然沒有上半身赤裸的女性,但幾乎也是了。另外,文化之間也會造成國家彼此之間的內鬥,就像巴西的內部的種族不平等,對巴西人口來說,白人依舊佔據多數,少部分的族裔,包括非裔、拉美裔,亞裔等等,還有原住民部落,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而如果包括了原住民部落,對照著巴西人口之間的結構變化,你也才發覺,我們的文化差異,絕不是國家可以去形容的那樣,解釋出一個巴西人是怎麼樣,你當然可以形容,但那是大體上,真正的方面卻不能對號入座,請你仔細了解這點。


人雖然是環境的產物,但是國家在塑造人們,或是社會本身在形塑人口的本身,多少都會受到觀念上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了傳統上的形式,以及時間在社會塑形的一種雕版現象,真的就像雕像一樣,一開始你看不出來,但是有了一部分的雛形,或是人口方面的結構,例如結婚率的下降,人口的形式,包括外來居民等等,都會在影響整個社會上的雕像樣子,因此我們到後來都發現,雕像要的樣子是每一個人的角度不一樣時,我們都會齊聲抗議——這種抗議是來自多數人看得都一樣的相像,卻不完全一樣,就像性別角色在美國與台灣就是不同,在日本與南韓也不同,在中國與俄羅斯,或是中東各處又不一樣。


結婚率要上升,我們看各國,都只會補貼生育,或是從房子下手,但實際上是治標不治本,大方向的男女結構都不變,因為男女的角色一直以來幾乎都沒有什麼變化,男生追求女生,女生被動接受,但女生完全追求一個男生,然後這個男生會成為這個女生的「囊中物」,我們都會想這是不是「仙人跳」或是「美人計」的戲碼。


因此,這樣的結構不變下,我們這些男生也是害怕的要命,就像公蜘蛛或是公螳螂害怕自己的小命不保一樣,原來要交配這麼難,要求偶更是難上加難。全世界都擔心未來的人口變化,尤其是富裕國家,包括台灣、南韓與日本等等,這些國家不管是不是過了死亡交叉,人口基本上不會有太多的變化,因為我們仍舊覺得「單身」很好,結婚更是要我們的命,因為來看結婚率為何下降,或是沒有增加很高的趨勢,人口上的性別就是社會在雕塑成形的原因。


其他的還有國民教養,國民基本就是國家人口的總稱,就像日本人的普遍樣子,大樓整齊劃一的排列法等等,都可以看出國家的此一水準,而當我們要求國家的統一樣子,我們就覺得日本應該是什麼樣,或是美國是什麼樣,所以拿著日本與國家之間的相較,看來只是凸顯日本的高樣子的形狀。


不過,社會連結還是沒有多大的幫助,畢竟,雖然店員熱心招呼,大喊歡迎光臨!但那只不過店面該有的樣子,如果針對個人,如果店員是真心幫你,對方是不分招牌,投入人性的思想中,那叫做人道主義,或是人類該有的一種體面,也就是說,什麼是人,而什麼是文化投射出來的一種思想,是不是國家叫做我們要衷心愛國,就代表我們時時刻刻要記起愛國的情操,殺敵凸顯該國的偉大?或是在奧運殿堂中拿最多的獎牌才算數?


國界沒有意義,因為國界只是區分你沒有通過國家的標準,不歡迎你來這邊,不許你入境,當我們的外國人,就像家家戶戶的一道門牆,我們必須要通過你是有心要參觀我國,尊重我國,不搗亂,我就放你進來我家,但規矩實在太多,我們根本就不敢放行。而國界要有意義,前提是必須要了解該國的歷史文化,與背景,至少是你來這裏是觀光,或是商務,不是恐怖份子或是搗亂,而說明此真正的目的性,是要我們相信,至少在安檢,你是真的說話算話,而不是問了很多問題,都以為你別有居心。






結婚率要上升,我們看各國,都只會補貼生育,或是從房子下手,但實際上是治標不治本,大方向的男女結構都不變,因為男女的角色一直以來幾乎都沒有什麼變化,男生追求女生,女生被動接受。






這也是為何在安檢官面前,我們會慌張的原因,因為就算真正是洽公,我們都以為表現出藏有違禁品的感覺(我多次看見這種情形)。反過來想,是不是我們太過一種嚴肅,相信對方是真的「不是」這樣,而是那樣?就算你說來觀光?或是社會的連結,在外國與本國之間不夠太過信仰,即使是免簽證都一樣?因此,當國家有太多的外來客,我們都很難真正相信他們是來觀光,而是來這邊到處愛現,以為真的不一樣。


你應該有看過其他的遊客,都覺得這邊有什麼好拍的?或是我們的新鮮感對比我們的認同感,只是在兩邊之間徘徊,相信我們只是在這邊的文化居民,而不是抱著好奇心的小孩思想?社會連結的進步,很像在東京內部的兩面,一面五光十色的樣子,我們好奇張望,一面則是縮在角落,只是躲回自己的世界,多看燈光一眼,照亮那像「家」的一面。


期盼有人了解你,但只不過是霓虹的閃爍,那樣鮮明,呼應而已。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