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意義(續)

圖片來源:Annais Ferreira

尊重當然有其意義,可是尊重的說到底,最終就成了沒有意義的無意義式。我不是來這裡再一次宣揚我對意義的看法,而是從尊重的本身出發就顯得根本是多餘,當人與人的那層尊重說來只是變成某種你我該有的平行線時,也是某種該有的那層底下的意義層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道理。


快樂也是。快樂說得好聽,就是人為之而詬病的幸福理論,但在這裏我只說說快樂,而非幸福(英文單字根本是同一個字)。快樂說得言之確鑿,就是快樂為之正確,應該會有該存在的道理意義,當衡量國民幸福指為一個國家發展指標時,我們是怎麼定義該有快樂而存在的道理,畢竟,我們的出生地並非「不丹」(除了不丹人以外)。

然而,這個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物質也一直讓不丹的年輕人不再真正獲得快樂,而變得不開心(相關報導自己去搜尋)。所以,問題不是出在快樂指標的去衡量,就該來想想快樂的真正意義,而所要付出的代價還比較合理些,畢竟,真正說穿了,國王的新衣,也是要心領神會才行,再者,我們也非超能力者(誰會真正感受到快樂的精神層面?)。

去畫畫曼陀羅吧!佛教世界總告訴我們的,追求高物質的精神快樂是不值得的,所以也該放下,也該摧毀。那種快樂,也被說穿了,就是我們想要藉由高精神的知識泉源來獲得高能量的快樂來源,這種靈性特質,凡夫俗子也真的難以體會,你想要真正與靈性精神大師面對面,這是柏拉圖的哲學修行嗎?

若是如此,性愛應該也可以藉由此修行獲得高潮(我沒打錯),只要讓人的大腦充滿內心的小死亡,就能無盡的高潮,但我也可以向你保證,你會累死。因此,精神上的層面,一般人大概不需要這麼如此體會到,不是這種快樂有其限度,而是真正的快樂,我們只是在快樂的表皮層面獲得跟有的快樂價值,其一種偽出來的意義表皮。

但我可沒說這種快樂不好,尊重有其表皮的精神層面,但意義下的精神層面,說穿了,也是以禮相待,大家過得舒舒服服就好。可是要人真正深入表皮下去過良好的生活,大概就需要血管相通的相互互盡溝通才行,也就是意義該有的層面,能夠交流到——不只是溝通,而是真正的相融。

一般人真的不懂,我也說實在話,能夠去想快樂這樣的哲學議題,還必須有力地去讀讀哲學相關科系,才會去問問生與死的這樣的特殊議題。但多半人只是想著生活層面的問題,就像去哪裡玩,去哪裡吃,哪裏有趣的景點可以拍照。一般人不會真正只想「無聊」的雲,太陽以及下雨這樣的場景,甚至不會去觀看一般人的生活景象,服裝穿著的真正研究的哲學想法(不是生活的實際穿搭),我們多半要的一種快樂,在一間餐廳裡,也只會給人裝潢後的感後,而非廚房裡的情況。

這世界顯得特殊,我是說,一般人見怪不怪的場景,也到最後成了一種正常化景象,如果這是趨勢,請告訴我本身,關於快樂,關於婚姻,關於我們要追求的個人成長,是什麼讓我們真正得知這樣做會有意義,也或者意義本身不在於以上這三種,而只是表皮底下的連接,產生了各種詮釋?

就像為什麼要結婚?是因為研究單方面證明婚姻長壽的可能性多於單身者,也或者結婚之一的一開始,是因為我們相信婚姻所堅持的快樂勝於單身者帶來的快樂?若是真是如此,婚姻一開始是有道理的,那麼懼怕婚姻帶來的殺傷力會勝於單身帶來的快樂感,也就是自我追尋成就的價值。

這當然也不是在說,單身並非沒有什麼不好,而是過於強調這點現象。只要追尋自我的價值認可,我們自然而然不會想到婚姻所帶來的美好,就反而一方面去打壓婚姻帶來的美好效用。當然,要真正單身的兩個人共同走向婚姻一途,其兩個人共同追求發展,其真正的發展效用,也在快樂與非快樂之間的本身相互拉扯與排斥,否則,我們真的大難臨頭各自飛,否則,那些離婚的人——到最後不再追求婚姻,其一可是是因為過去的婚姻的效用帶來的非快樂實在有太大的後座力。

那快樂本身,其意義是否真能讓效用大於我們對於快樂的發展能力?當每一個人真正想要去快樂,就應該在非物質本身去了解,但這是不可能的(我一開始就有說過),所以在物質層面中,快樂成了某種特效藥,也或者快樂成了某種身心的安慰劑,讓我們真正有快樂的效用,也了解我們為何要快樂(如果真能好快樂)?

現在說起快樂,也多半是〈快樂的意義〉的那篇基本延伸,我強調是快樂出來的意義,而非著重出來的快樂本身,因為真的叫你不快樂。過去,為了追求快樂,我也把快樂之中的「偽意義」也都走完了一遍,相信我那並非不是真快樂,就是快樂表皮所成長的絕對式快樂——也就是追尋到極致的純真式的快樂。

你問吸毒的人大概也是這麼想,因為唯有活在最飄飄欲仙的時候,大概就是為之上癮的時候,人也只有這時候才會感受到什麼叫做「好快樂」(我不騙你)。不過,把這種鴉片似的大腦效應同樣放在一般人身上,其我們只是大材小用,覺得他們只是為毒所困,我們卻是為情而惱。


快樂也絕對不是單方面的精神創新,也非物質的渴望滿足,而是兩者之間的巧妙而共同運用。


一般人也只想為快樂而躍升更不同的快樂物質,而沈浸在快樂的噴泉中,就像我過去提到的購物族,尤其是網路購物,比一般人更難以真正了解,我們是為買而買,還是真正為獲得享受而得去享受帶來的舒適感——類似剁手族想要獲得身心充裕的滿足而帶來的不知檢討影子?我相信,這不是什麼多大原罪,但確實讓購物這種物質享慾之間帶來的特殊成就讓整個市場直線不可能去消滅。

因此,現在去檢討不該去購物,實在沒有什麼意義,畢竟,禁止去購物,買無物成了某種非提高我們精神層面的豐富情感,就只是為了讓我們達到更高層次的宣傳效用,是因為我們一切沒有所需。

需求是一回事,人很能夠說服自己,該想要也或者需要什麼,就看著整個世界的快樂趨勢發展,也或者婚姻的快樂發展,我們都相當有一套說服自己與別人的從容理論,這套也絕對有意義,畢竟,能夠結婚的人是相信快樂帶來的合理意義,也同樣的,選擇單身的人,也去相信快樂有其發展各自的成長意義,只是快樂的成就感,不是端看快樂的單方面,就是去了解各兩者之間,我們是怎麼讓快樂變得很有進步空間(就像〈空泛的進步〉所講的)?

換個意思是說,快樂的物質只是在精神之外,但又不得不追求的,畢竟追求單方面的精神實在很奇怪,但是追求物質卻又顯得嬌柔不自然。我們透過快樂的某種層面連接,的確讓我們有不同的快樂意義,也在精神之上獲得高滿足,只是物質只是某種表皮而有的精神雜糧(畢竟,要有誘因顯得成效)。

一般人不會這樣想,這實在超過哲學之外的理念。我卻是這樣想的,快樂也絕對不是單方面的精神創新,也非物質的渴望滿足,而是兩者之間的巧妙而共同運用。結婚的人會快樂,是因為兩者的相互影響,婚姻裡面的真正意義,而需要兩個人去了解,其意義該有的正確發展,否則,以前結婚的人們不是笨蛋嗎?我們為什麼這麼害怕婚姻?是因為婚前婚後兩個樣子,還是溝通的不是個未成氣候的定局,只看到前局就預測?

現代人的確有很多害怕的因子,就擔心快樂無法真正打開其效用,帶來最滿意的答案,也或者無法立即跟上身邊,因為快樂充其量只是精神上的高效用的濃縮劑,它為我們帶來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滿足,也可能讓精神上就得到最高成就的安慰獎,因為我們都很需要自我的「滿足」意義。

如果要真其快樂,就不能只是想要在快樂的本身去抓到什麼,我也相信快樂就是真正享用去了解最有感受力的那種高度笑容,也或許不是在佛教所說的,就是我們已經未嘗不是擁有過的(如果你早已經知道)。


知足,珍惜,造福,了解,包容,理解,放下,堅持,各自之間的巧妙,那就是快樂的尊崇意義吧!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