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我對話

就在上一篇的內容,我有提到關於語意不清的問題,這其中我有舉例到這就像人過馬路的權利,由於這點,我想到了一個你我皆知的故事,那就是寓言故事中的兩隻羊過橋的故事.
有一隻白山羊準備要過獨木橋,在橋的另一頭也有一隻黑山羊要過橋,在白山羊過橋時,黑山羊也走了過來,兩隻羊相見時,白山羊就說,"喂!黑山羊,可否讓我先過?"
黑山羊也不客氣的說,"你應該讓我先過吧!"
白山羊就說,"為什麼?"
黑山羊說,"你沒聽過禮讓嗎?"
白山羊說,"沒有,我也不會讓給你先過"
就在兩隻山羊在爭論誰應該先過時,兩隻羊也開始動起身體來,想要把對方擠下河流中,結果兩隻羊雙雙落河.這故事的道理很簡單,就是懂得學會禮讓而已,可是反觀現在馬路上,總是有人不守規矩,我行我素的向前進,走他自己喜歡的路!我再舉一個真實新聞,就是阿迪力走鋼索的新聞,他在七月五日當天,在新疆喀納斯風景區,走完1530公尺的新聞,這途中還與他的徒弟交錯而過,這兩者的路只有一條鋼索,要怎麼禮讓?所以兩個人就在空中相互交叉,扮演相互尊重的角色!
台灣有許多小路,這些小路中,有些是單行道,有些是雙向道,有些人不在乎這些號誌,把單行道當雙向道,大馬路偏偏要逆向行駛,造成許多人只好尊重他們的"權利"(在法律中,只要你撞傷別人,不論你是否守法,是肇事者還是被害人,就是有刑責),然而,看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車禍,哪一個誰應該負起完全責任?
人的思想往往終於自我的選擇,當他想往哪條路走時,他自然會走完那條路!不解的是,這些選擇的考量是否也終於他自我的本身?也就是說,他的選擇是優先是以最佳路徑還是捷徑?或者最短距離?在他選擇這些路時,是否有考慮其他的因素?像是天氣,車子本身的性能,輪胎,煞車等等.我們前進到我們要的目的地,人與人相處,靠的也是語言,行為與情緒互動而成,當我們考慮到自我的溝通想要的想法(路徑),是否考慮到對方的可能的說法(天氣,外在因素)?好像沒有,也似乎很少有過,雖然我們內心的大腦可以透過目前話題本身描繪出可能的答案時,但往往與在別人面對相訪時,這些功能似乎沒有那麼明確,可靠!
我在想這些答案時,認為可能與我們的意識預測有關係,當我們與他人對話時,你有多少的期待可以回應他們動聽的話語?達到最佳溝通?我想很難,原因在於我們總是想要化成別人心中的那個自己!如果是長期以時間來看,感情能夠反應,但是動力似乎不足!
每個人現今存在的溝通,往往有幾個難題,一是不了解自我,二是不了解別人的自我,三是對那真實的我不知道,四是以為別人的那個就是我!這四個我的意義在於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來保存"自我(self)"?溝通時,應該選擇哪個"我"應付?這真的是個無解題,我還要看看更多不同的對話面,才能抽絲剝繭說的明白些!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