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時代

AI 生成


政治標籤撕不掉,就像我們常見到的那樣,容易在每一個人身上留下印記,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就像「我以為」那樣的自然不過,期盼社會再怎麼美好,終究只是「再怎麼」而已,事實上總告訴我們,真的不會美好,只會再怎麼不會再壞。

世界是個難題,就像數學解不開的謎題,長久以來的悖論要能破解,需要找一個精明的數學天才家才有辦法。然而,真正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世界超載日,已經超過我們人類的負荷,一個地球需要超過一點七個地球才能解決,一個義大利人口所需,需要四個義大利資源才能具備。在沸騰時代之後的全球氣候,面對著全球難題:森林野火,洪患,積水成災,下游氾濫成汪洋,還有異常的高溫,本來應該是合宜的冬天,熱得像是夏天的阿根廷與智利,整個世界亂糟糟,我們人類的作為無論如何減少工業氣體排放,依舊趕不上我們排出的速度有多快。

這真的是蠻好笑的笑話。政治影響經濟作為,我們希望經濟起飛,卻很難兼顧環境需要的道德責任,在疫情之後的全球經濟需要復甦的時刻,卻遲遲找不到所需的人上工,全球青年失業率飆高的中國與美國,要恢復到以往的水準,抑或是降低個百分之一到二,其實就要偷笑。在台灣,我們自己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在印度,青年失業率更高,超過百分之四十五,當然不能這樣計算,因為人口結構不同,可是總體而言的每一個地區所出現到的問題不外乎低薪,高房價,以及人口流動造成的波動率有多高。

當我們都往大城市移動,造成的房價就會飆升,在南韓,要買一棟房子,比日本,比台灣還來得難,在美國紐約,也同樣要買一棟不錯的房子,需要付出多少薪資所得在房貸上?每一個國家的人口,所賺得的薪資要負擔起這樣的高房價所佔用的薪資比例,我們為何要躺平?不外乎,房子是人生的夢想,就只是「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

沒有房子,意味著不想結婚,婚姻有責任,別期盼生孩子,在中國,當男女不平衡的比率上升時,造成的人口結構更加不完整,造成了高齡化社會只會提前來報到,無論高官怎麼提倡,不生就是不生。中國青年的抗議是無聲的,因為「我早就躺平」,你能拿我怎麼樣?在南韓,是全抛世代,在台灣是獨身世代,在美國,在日本則是個體時代與自身世代的一種世代衝擊。

整個社會下來,無論高開發國家社會降低多少出生率,整個人口結構不完整的走勢下,整個世界的人口,造成了種族比例就會改變這所有,非洲人平均生三個孩子,亞洲則是一個都不到,歐美還有一到兩個。想想,這整個世界的我們在這種獨善其身的包裝下,我們都是為了什麼而生活——那單單都只是為了我們自己。

可笑的是,還不關乎我們個人的事,因為自己都難養活,怎麼可能去談戀愛,結婚,何況有小孩,排除未婚想要有小孩的那些人,大多數的人其實渴望成立家庭,至少在某些觀念下,但我們若真的想要翻轉整個世代造成的人口改變,在這種包裝衝擊之下,我們只是「生活良好」的平價品。

其實每一個人都一樣,但我們看到的這點似乎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都是單一的個體給打破,政治在標籤上容易去貼上易指認的標籤,但我們的解讀又是另一回事,你以為的那樣,在心理學的說法上是偏誤,是錯誤的指認是我們真的以為那樣所寫的真實感覺,就像常見的洗衣符號那樣,可是你又認得哪一點?或是我們認為不能乾洗,不能高溫烘乾,不能熨燙,你就真的不會如此?水溫在四十度以下,你難道不到用到高溫去洗?即使水溫攝氏六十度?

問題是我們造成的,人類親手送上這地球給上帝享用,我們又順手搶回來,想要試圖改造這地球,成為我們人類的「必需品」,我們丟棄多少可用的資源?就像那些精巧的電子商品,不可能維修,只能焚燒與丟棄。那些精美良好的商品,由不同的物質組成,一輛汽車就含有塑膠,玻璃,橡膠,金屬,可能還有木頭等材料。我們要把這些商品拆開來,還原為原來的原料本質就有難度,手機含有多少重金屬,我們要拆解多少手機才能換得一兩的黃金?(答案是八百二十三隻手機),當所有的商品混合成我們的東西,這些就會造成更嚴重的負擔,這是我們沒有想過的最難解的問題。

寶特瓶還可能製作成衣服,咖啡渣還能製作成鞋子,這或許可以減少地球資源消耗,但又能減少多少?便利商店販賣的飲料,不是為了讓我們把這些東西拿去製作成可使用的東西,塑膠袋可以製作成書包,橡膠可以製作成水泥建材,我們就可以大可利用這些東西,減少人類的資源使用,真正的問題是,當人類的居住環境受到了整個地球與政治性因素干擾,我們就很難活在一個地球生態皆美的「公園綠地」中,到處都是鳥語花香,充滿生機。因為我們期待著一個可以改善生活環境的社會豐富美好,整個政治又來擾亂了我們對於看起來包裝的社會,實際上卻是一邊很光明,一邊同樣很醜陋。就像一座城市的真面目,看起來形象充滿一百分,但仍有暗巷充滿老鼠與蟑螂,還有各種噁心的污水地下道。

而你又看到哪一面?沒錯,我們應該盡量多看正向面,不要重視那醜陋的亂象。可是這不解決,如同那些孳生的蚊蟲,不會來盯你,你就漠視而忽略。性別問題到處如此嚴重的實際現象是不管是哪一個國家,我們仍保有男女「應該」分開的性別傳統。哪管是父權社會,還是母系社會的經營氛圍,還有在經濟衝擊下,我們帶有的基本觀念,都讓這些問題看起來不大,但又應該拿出來好好討論,卻改變不了任何現況,你就期待性別「平等」實際發生。

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人大多過自己的生活,對於真正的問題可以裝作「關我什麼事」當作不知道。而這種氛圍,在陌生的環境中,尤其是城市腳下的任何縮影,就像白天的鬧區,與暗夜的街道形成兩種如此的對比,更為明顯。我每一次看著台北的街頭,就像在台北車站的那樣,來來往往的旅客與過客,與在外流浪的那些街友,都有一種心酸浮現在我腦海。











我沒有能力改變你的想法,因為行動力在你自己,我沒有辦法說服你說你要改變自己,去真正讓地球如此有意義,而不是偏向這種無意的更好,而看起來就更好。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可以好好說出自己一生的那種故事。我也相信你能記得,或是想記得的都只能那些,從小到大,到哪裡去,參觀什麼地方,你的身體力行,那些吐苦水的百般無奈,不是我們「外人」能夠懂,從社會的觀察角度,再到社會百態形成的種種人生寫照,就像一瞬間的彩色照片,轉眼成了黑白畫面,鼻酸又不捨,「我也不想這樣,是因為這整個『家』,不像家,是因為有太多心情無處發洩,只好用流浪與發呆才消化。」

人生的際遇,你很難一時很難說出完整的詳細。你會遇到誰,改變了誰,我們沒有勝算與把握,就此讓我們真的不一樣。當然,我們肯定不一樣,過了一年後,人生的想法其實就變得不少,我這一路走來,看了多少人情世故,也看過那些死亡在我們的面前就這樣而過。你很難體會難民的生活,你要逃到哪裡,才能有安居的窩?住在一望無際的沙漠地帶?還是在邊陲地帶的那些盆地,是你難忘的地點,也是你的童年?

城市對比鄉村,再對比那些沒有玩具,沒有電與水,還沒有廁所的環境生活,你逃離戰亂,你躲避稽查,你只想成為「合法」難民,如今擔心被遣返,擔心被性侵,擔心自己的身份曝光,擔心暴力圍毆,種種的麻煩事而來。任何人的心聲,好像就像一點燭光,需要用心維護,就怕突然熄滅,要壯大火源,需要多少能源才能補足?我們都是每一個連結體,可是在後續的連結破壞成一個這強大的光譜,讓我們心靈沒有支離破碎,也接近如此粉碎到只想把自己擦亮,成為「殺不死我的讓我更強大」的一員。政治標籤在每一個人撕不掉,只好努力證明自己,然而,越是證明,就像標籤是如此,我們真正在為生活的就是我們「說就讓他們去說」,而我們問心無愧就好?

當然,我沒有能力改變你的想法,因為行動力在你自己,我沒有辦法說服你說你要改變自己,去真正讓地球如此有意義,而不是偏向這種無意的更好,而看起來就更好。建造再多的基礎設施,不是為了讓人類方便,而是改善人類生活的這種說法,我相信聽了很多遍,在整個趨勢下,貧富的差距要縮減,拉回該有的光譜差距時,我們只想漂離更遠,對方的未來——那些遠在天邊的兒童,或許跟你無關,非洲的孩子與那些逃離迫害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就生活在這裡,在這個富裕至少比他們高出許多的此國家中,人人都應該去看到那些連結我們到底在生命中起漣漪,是如何改變生命的一大步,讓我們和平可以起一小步。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讓我們活在當下,只是為了讓自己心安,與此同時,在個體如何輝煌的這個年代,人在擴張自己的同時,以自己為出發點,就容易造成了連結不均的「正確年代」,而我們看到自己勝於看到自己是人類,是人該有的本質,記得人性——正確來說是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該有」的人。

矛盾與悖論的碰撞,唯有自己說了正確,自戀時代無誤,不需要糾正,這才是最佳的「風雲人物」獎,網紅?帶偏了社會的一股風向球,還是我們豈有此理認為真正是說了算,是因為社會合理造成的天大合理,沒人去懷疑。

道德偏失,一切正確,一切都很好。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