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為機・微機(續三)

 

Photo by Rajiv Perera on Unsplash

本來是無感的,但是常常去購買的便當店突然之間增加了五元,瞬間讓我非常有感的。物價增長,從基本薪資的調整開始,這還在 2022 年開始生效時,物價已經率先反映了我們最迫切所看到的面向,連我這種小老百姓,斤斤計較著每一分花出去的錢是反映在怎麼樣的 C/P 上,都讓我突然覺得花了最近的那些基本開銷,是不是還有些可以更加省錢?


美國的民眾應該會更有感,尤其是油價,來到了最新的高點——上漲了百分之五十,其他的民生物資分別都有百分之十以上的調整,原因?能源以及原物料短缺,還有氣候變遷帶來的整體效應。富人會更有感嗎?也許會,畢竟,如果是豪華房車,省下的錢或是開銷的錢,是很可觀的,但小錢對比大錢,我們才會更有感,每一分錢,對照下來的每一百美元的支出與收入,我們才覺得怎麼樣的錢才是真正是落實到我們是有感的意義概念上。


股市的漲跌是幾萬美元的高低落差,拿著一百美元,或是一萬美元的之間的感受,就像通貨膨脹高得驚人的委瑞內拉來說好了!一次多砍了很多的零頭,錢會變得很無感,或者有感到很有反差,黎巴嫩也是如此,通貨膨脹也是很嚇人,全球進入新的經濟循環,如何突破,或是跳脫這樣的「惡性」代價,我想,我們只能看看全球經濟的震盪是怎麼樣震出新的裂口,讓新的效應呈現不同的樣貌,而不是新的下一波「制裁」。

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是從經濟的缺口下手,我還是只能從綠色的角度去看待,全球的能源轉型不是停止火力發電,停止進口煤炭,不使用燃煤發電,改用風力,太陽能發電,全球的經濟就會起飛,改變地球的環境生態。佛教團體也說,很多人改吃素食,地球就有生還的機會,但我從來就不覺得這些以上就真的可以挽救地球的全球氣候,讓春天該來的時候會來,冬天不會冷得不像話,而夏天不會出現熱浪,秋天?早就不見。


我不是悲觀或者有什麼否認他們的說法,我只是直覺告訴我事情不是這麼簡單解決現在所看到的困境與危機。以目前的現況來說,當我們的能源短缺,水資源迫切需要,還有戰亂帶來的難民危機,還有全球氣候亂了套,我們現在能做的,除了少開車多走路,禁用塑膠袋,以及任何塑膠製品(我知道這很難),自備餐具與杯子,還有多食用在地的食材,把目前的資源多利用,商品壞了自己修,少丟棄垃圾等等,總而言之,就是叫你回到簡樸生活,因為我們人類當初怎麼過活,今天就應該怎麼效法。


淨灘沒有用,因為還有其他的洋流飄來的垃圾,即使你今天清出了一堆垃圾,改天仍有其他的垃圾漂來你的沙灘上,還有沙子的數量也在短缺,全球的沙子因為風化,因為侵蝕,因為我們的需要也在流失中。整個世界早已經不是過去那樣的美好,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過渡期,這個世界就是陣痛期,需要歷經轉型,才能重生。


只不過,政治危機也在角力,還有各種人道危機。難民也在持續發生,人蛇集團不會消失,我們都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歐洲容不下所有的難民(即使整個歐洲都願意),因為還有本地人也要生活,我們要融入新的移民,除了排除異樣眼光,其實最需要的是接納。我們對他們有太多的「預設立場」,除了種族議題外,就是有太多的「不了解」與誤解在發生。他們會搶我們的飯碗,他們可能有恐怖份子混入其中,可能有些人還有前科等等,對於以上的種種,我都可以諒解,但不是每一個本地人可以真正包容與接受這樣的想法。


我們都快吃不飽了,糧食與剩食也在發生,雖然物價上揚,但是該買的食物還是得要下手,就真的只能挑選便宜的,沒漲價很多的,甚至是長期保存的商品著手,我們整個食物鏈亂了套,因為從漁獲持續捕撈外,還有蔬菜受到全球氣候影響,水果產季也影響,大麥小麥,玉米還有稻米都要看天吃飯,連你最喜歡的咖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難產,我們從來沒想到食物的產季不會這麼「不準時」出現,而現在的糧食,也很難有準時的產季出現,因為我們會改變農作物的收成,讓這些農作物變得一年四季都有。


以上這些都是科學家的傑作,為了去除農作物上的害蟲,我們噴灑農藥,為了讓農作物天天都有,我們改變它們的日常作息,為了讓賣相更好,我們去除看起來很醜的商品,為了抵擋蟲害,我們有了 GMO 作物,就為了餵飽更多人,我們從過去來到現在,做了太多太多的事件逐一去改變越來越多需要改變的事件,這些事件一件牽連一件,甚至更多件,我們根本無法抵擋,改變了一件,又來其他件,撲殺了一種生物,又跑來其他生物,為了保育本地物種,還有其他物種要保育,為了留下這個,或是其他的這個,事件牽連一件又一件,每一個事件都連結,都循環,我們是要怪科學家,還是我們本身?


每一個事物(件)都連結,從我們到他們,從細菌到一整個生物群,我們的生活的地方,從北極再到南極,海洋是「一體的」,只不過我們要分成太平洋與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我們有土地的連結,從葡萄牙再到中國,層層連結,我們也層層都被影響下去。我們現在卻是要分成國家人以及不同種族人,我們到底在「強調」什麼?愛國情操?


美國的一件商品,裡面就含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元件,這些元件又再細分為其他的零件,光是玻璃面板,就可能有台灣與中國的混製品,再加上其他的零件組合,從頭到生產一隻手機,或是一個罐頭,我們從包裝再到機器的運作,我們很難從頭開始製造出一個屬於我們扎扎實實的一個商品出來,因為有太多混合組成。我們會通貨膨脹,也都是因為從我們經濟成長開始,就一直被「這個字」給迷惑——我們需要經濟活絡與成長,然而,我們也是因為經濟若是無法成長,人民就會餓死,要餵飽所有人,一定有人沒有糧食可以吃飽,全世界走向一個新的經濟起點,帶領著其他窮人起飛,但接著我們也看到全世界維持同一個「亮點」,也同樣走向新的「低點」,就是負貧窮。






人類是很愛控制的物種,去看看整個「鏈條」看來的效應,你真的覺得都跟你無關嗎?即使你住在深山中。







拉下了階級,帶領一個新的經濟點,就像小錢對比大錢一樣的兩種感覺一樣的十分不一樣,也因為貧窮在一個下拉的起點,而當我們這些百姓被接著在一種低點而去過活,我們有的,都變成一種看似很高上的點,其實都是貧窮拉下來的一種停止點,而讓我們這樣看似過好樣的生活。


跟反貧窮不同的是,我們的反貧窮之後的貧窮只是拉高在上的一種停損點,就像財富這種觀點一樣,一個看似能夠有好生活的人,也相對有一定的財富去支撐,但這種財富只是相對上的一種停止點,去證明我生活可以更好,能夠買起百萬車的人,不代表生活的住宅就是相對機能良好的住宅,房價相對證明你可以付出高級的品質,你就活得快樂與自在,甚至可以富足(我是指心理上的),而你長年下來不會改變。


生活品質,是個迷思,買得起特斯拉,只是證明你買得起,開得起,但不見得長年下來養得起。特斯拉會貴,是因為電動車長年沒有到普及像國產車一樣司空見慣,而司空見慣也代表我們認為電池很便宜,而裡面的技術與動能駕輕就熟,非常了解。因此,一種反思是代表我們用一種生活品質去衡量怎麼樣的好才是更好,是一種讓我們想要更好的矛盾補強,只是證明可以這樣去做,相對來說,只要反貧窮或是負貧窮之後的我們的加強效應,只是讓我們更加明顯我們是怎麼樣的黑白分明。


然而,證明你怎麼樣的好,現在的負貧窮,是讓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全面性通貨膨漲,能源影響食物,影響開採,能源被全球氣候影響,我們不能控制氣候,因為越是極端,反制強拉的極端在牽制時,我們就更難「控制」。人類是很愛控制的物種,去看看整個「鏈條」看來的效應,你真的覺得都跟你無關嗎?即使你住在深山中。


因此,為什麼漲價五元突然讓我很有感?因為我相信這不是單一的調漲,只要一個影響下,其他的店家與便利商店都會影響,而這早已經發生了,我們不會想過為什麼要一次「大漲十元」,甚至二十元更多?但我們再仔細想想,裡面的成本毛利到底又被誰抽走?中間商有太多的機會可以賺個一兩元,而我們就只能在全面性上漲的同時,也想想我們的「品質」到底又要什麼樣去定義?人類這一個看似更好的物種,充其量只是有個「米其林」幾顆星的保證,但是吃下去的品質對照那些剩食,才覺得更加諷刺又奇特。


食物,到了最後,是「藝術」,還是一時被放在 IG 上任人稱讚的「作品」,但又什麼叫做作品?NFT 可以算數我們被炒作下來的獨特性,還是我們只是放在唯一,獨一,而且不可取代的一種「商品」?(關於這個,我留在後續再來討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