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連結
Photo by Mayer Tawfik on Unsplash |
在這城市,我們彼此不認識,因此形成了陌生人,你跟我交會,不會望向對方長得什麽樣子,穿得什麽樣的衣服,搭配什麽樣的配件,拿著什麽樣品牌的手機或是任何身上有的任何東西,在這個城市,因為我們不認識彼此,所以你與我的生活沒有任何交集。也就如此,在這個大城市中,光是在台北市境內,我們彼此碰到面的機會幾乎少之又少,不可能交會。
跨越了台北市,加入了新北市,這個機會就更小了許多,你可能來自台北市北投區,我在新北市三重區,我們之間的就很遠,彼此之間的交會的兩個人要碰到面,除了搭上同一班車,在同一個地點出現,幾乎來說不可能。我們之間的距離放大來看,要如此相連,又要如此接近到很溫暖,一點二公尺是適當的,一百公分會剛好。然而,不管距離有多少,我們之間的連線就像在地球的任何兩端都嫌太遠——且是真正的遙遠。
去看看在百貨公司上班的一個人,你覺得要與對方碰面有多少可能性?除非你直接光顧該百貨公司的專櫃,對方也都還在上班,否則不太可能。放大之後來看,我們的距離——其實不如這樣的真正的遙遠,任何之間的連線,包括你跟我而言,要達成連接,先來看看距離之間的可能,也就是我們願意達成什麽樣的連線效果?
派系之間的鬥爭越來越明顯,在這個政治的風暴下,我們都夾帶著一點「偏見」來對號入座,不管你願意與否,當你的派系是支持某一類別時,我們有了不同的連接性,就像電腦的輸出入規格,總沒有一個統一。電腦只有三個連接性,我們呢?則有好多個,看看你的臉書喜好,多數連接上的一定成為一定為數眾多的可能,誰是最熱門的歌手與音樂類型?還有社會被接受的可看性,多數人已經全數瞭然,事實上,熱門之所以存在——是在多數人在決定社會合理的一個大目標,我們當然沒有想過非洲的部落的統一規格是什麼,或是亞馬遜部落,還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落之間的各地之間有何不同。社會合理的大標準就是單一社會的合理標準是落在哪裡。
社會合理很正確嗎?當然,這是非常正確,把你的生活習慣帶進不屬於這個社會的習俗,你才是怪咖,不是他們。同樣的,你的正常規格帶進此一社會的合理,你當然沒有覺得奇怪,反而再正常不過,一個沒有看過泡麵的人,他們可能覺得加入熱水,等待三分鐘竟然有食物可以吃還真神奇,同樣的,當你看見一群人在身上有著各種圖騰,還在身上「搞怪」,是你覺得不解,不是他們。社會合理的風俗習慣因為環境而不同,環境是帶來文化的改變,給部落信用卡,他們覺得這張塑膠東西竟然可以得到「新產品」,真的是嘖嘖稱奇。
文化帶來了文明,文明是讓我們社會進步的原因,文明的前因後果是因為法律,是因為道德,規定與守則,讓文明有文明的「教養」,還記得法律的幾篇文章吧?行為人是讓我們在道德之間有著自我的認知了解,法律是明文在規範我們行為,道德是在良心之間的守則,即使大腦不遵守,或是被迫遵守。大腦是因為整個身心在意識上,在行為上,在思想的某一點上,讓行為與思想有著不同的水平,否則若是不能遵守思想的守則,我們剁了手,還是可以用腳刷卡,叫他人幫你買東西,或是在眼睛或是嘴巴幫你購物(這不是科幻情節)。
文明行為,讓我們成為社會合理的基本,再來看看最前面的連接,那是什麼意思?我們之間的連結「很陌生」,兩者之間,行為之間,唯有相互在一起的可能,才有「機會」連接,否則碰不到你的店員,我們之間不存在,即使只是瞥一眼的小販也好。因此,社會連結的重要,絕對不是情人這樣的連結,還包括你我這樣陌生的連接性。
你可能會想說,你是要我跟全世界做好朋友嗎?不是,我只是要你去想想這社會的連結,不要只有你想到唯一的自己,還包括你的家人朋友,或是普通朋友(雖然這很淺薄),甚至你今天遇到的人。我們該想到的是這城市的人,甚至是這社區裡的人,即使你跟對方不認識。我知道要你去想想社區或是城市的人沒意義,因為你跟對方又不認識,想到對方要做什麼?而重點不是想到對方與否,而是這之間的可能連結,那什麽又叫做「可能連結」?就是人之間的相互往來,你跟我之間的了解,是不是只有那層淺薄的連結,就叫做有溫情?
沒錯,一個陌生人幫你提重物,你可能心懷感激,但若是沒人幫你呢?或是對方幫你之後,你可否有想到對方?其實我受到對方幫助後,我都會想到對方,或是還沒受到對方幫助後,就去看看這你我之間的距離其實再近也不過,一輛公車上,一列等人的電聯車,我們真的該為幾個人而延遲一分鐘嗎?
社會的溫情是這樣在你我之間實現,不過,每一個人心中其實都希望可以彼此連結,只不過,在意義的表面上,如三享之後的生活意義,變成了某種各自的分水嶺。你的生活過得好,是出於你的生活統整意義,也就是一個標準目標,社會的任何一個合理項目,都是出於統整上的意義,這就像是「生活要進步」,社會要正向樂觀,還有改進整體的安全與不友善的任何公共設施,社會要繁榮,是需要每一個人去看看彼此,想想這之間的了解,誰過得好,誰過得不好,一個世界,就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落,公園的路燈不是每一個地方都照得到,總有部分是黑暗的。
那我們是冷漠的嗎?就看你把熱情與冷漠用在什麽地方。只不過就用感情這件事來說,性別的二分法是存在的。每次想到聯誼的女性們,很少用男性的角色去思考這個男生來看我到底是什麼意思?尤其是還沒有這麼大的「感覺」時,看看這個男生的興趣,十之不離八九的幾乎就跟其他男生一樣,你又有多少的好奇,想了解這個人,相處起來怎麼樣?這跟年紀、星座、身高與薪水等等都無關。我一直越來越才發現其實是相處上的問題,彼此之間的了解問題,不是幾個月就可以「了解」這個人的問題,我們卻越來越很少真正「深入」了解彼此,甚至願意開始「嘗試去交往」,因為我們對於這異性實在沒有底細與勇氣可以願意磨合,包容彼此的不對應。
所以,這與房價過高其實沒有多大的關聯,就算你名下有房,有車,甚至沒有貸款的壓力,你還是不一定可以有機會可以交到一個女朋友,相反看來,這社會的基本的男女關係的兩者,通常還是落在這兩者,誰真正對對方有感興趣,願意真正,且好好深入瞭解彼此,我們都沒有一個準,因為彼此連結性存在著合就來,不合就散。
真的有不合的情侶嗎?我是說不願意給對方機會,認識幾個月就分手?如果真的願意花長時間去認識彼此,有人說不要浪費彼此時間,因為速戰速決比較簡單有理,那麼未來的男女「戰爭」肯定持續,但這是人之間的相處啊!要有多大的感覺,你才真的願意去了解這個人?是因為我們認識的時間不夠,還是感情之間的來往並沒有想到彼此之間的情誼?即使你我之間對認知不足?
因此,解決這層感情關係,男女的深入是有必要的。不過,YouTuber 們還是持續在分男女,而不是人之間的往來。誰對誰有感覺,或者沒感覺,看看你通訊 app 裡面的聯絡人,我們是怎麼想到這彼此之間的一種關係對等?
這個人在想什麼,那個人又在想什麼?合則來,不合就散,是做自己的不二法門。做自己是對是錯,社會想必已經告訴你了很多,社會合理在自己的定義上,是基於整個社會的通則,在自己的世界中唯有對自己負責,強調做自己,了解自己才是做自己的原來法則,在社會是需要不是只有做自己的那樣簡單通則,畢竟,做自己並不能解決社會的正向的連結問題,如果每一個人都正向,了解自己的正向性,那我們豈不是每天都要激勵自己,鼓勵自己,甚至愛自己「多一點」就可以想得讓社會更美好?
如果這正確,攀上共識的一部分就會撕裂,只不過少數的那一群沒有想到要這麼做,不過也很接近了,當派系出現,當極端在拉著兩派之間的任何一端,中間的溫和派,是出於自己的立場而有自己的聲音而被選邊站,就算自己不願意。政治的一端在拉著其中的一個極端,造成了彼此之間的不諒解,這人心的第三層的表層就會插入任何之間的不正確,因為要保持正確,反極端就存在,就是因為社會合理在拉著政治正確時,我們就無法有理地認為一個派系有理,因為我們極力想要去保持「社會」的絕對正確,因此攀上才會有理持續在那邊,你知道它,但是你無法跟它抗衡,因為你抓不到它,為什麼?這需要社會的整體正確才能讓社會本體與國家機器去拉扯之間的正確。
國家機器的背後是政治本身上的極力正確,社會不一樣,是需要社會本身合理說了算才有可能形成多數共識的社會,當每個社會要拉攏著多數的極力正確時,除非國家之間的共識保持在社會之間的平行,否則就會拉動這之間的不正確,而走向內戰。
攀上共識會存在,當然有國家本身有很大的關係,還有社會整體的本身。社會是讓我們在多數認為的一種合理存在性,保持前進的力量,就像一場園遊會,如果有人不遵守規定,只要是一個人,你可能覺得沒什麼,可是是一群人呢?佔整體人數的百分之一呢?這就很壯觀,肯定讓園遊會走樣,甚至亂得像內戰。
你可能會想說,你是要我跟全世界做好朋友嗎?不是,我只是要你去想想這社會的連結,不要只有你想到唯一的自己,還包括你的家人朋友,或是普通朋友(雖然這很淺薄)。
園遊會就是國家的外層本體,就是主辦方的外面那層規定本身,內部則是多數人在形成社會的整體配合本身,或者是說是我們在連結共識上的本身的一層外緣,你可能沒有覺得很奇特,因為你自然會遵守,可是就像我們與那些不配合的人一樣,或是外層之間不屬於這樣的人一樣,只要其中任何一個不遵守或是干擾整體的人,而且是大部分影響興致,即使只有三個人就會影響我們感受,因為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那邊,或是在拉動本身的影響力,我們的感覺就會受到影響不少。
新聞媒體是常常扶持這樣的角色,除非我們見怪不怪,否則這又是另一個需要檢討的事情,媒體該說什麼話,隨著同樣的內容,標題不同就會影響觀感,你真的在乎電影預告的華人像中國的領導人嗎?還是你真的只看到這個?或是交通意外是該把焦點放在我們在思考的一點,我們就真的以為是那個人是肇事者嗎?
這到底是我們的偏見,還是文明素養,叫人百般耐人尋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