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泛的進步(三)

Photo by Shane Rounce on Unsplash


如果說最近有什麼變化,大概就是我母親離世之後的心理變化吧!那種心理歷程是循序漸進的,不知不覺去改變我對人之間的看法,而唯有那離世之後的衝擊,才讓我正視不是家人的可貴,而是我們太過習以為常,或是那衝擊是某種意料之內,卻又在意料之外讓我更難以去面對,就像有一座牆,你明明知道背後的可能性,也望一眼,但沒有想到那麼讓你震撼人心。


很多事情來得又快又急,也很多東西在內心裡面交雜著複雜的情緒,我是個很難表達情緒的人,因為情緒不是單純的快樂與悲傷,也不是無奈與憤怒,那種某一需要意義解釋的此一看法。情緒是複雜的東西,有一種——好可以更好,但壞——同時也沒那麼壞的心裡想法在內心作祟。我知道我跟別人不同,我同時也知道我需要一個吶喊的地方,讓我的想法可以傾巢而出,也許是寫作吧!讓我有力量,讓我重新思考人之間的東西,你們或許看不到,畢竟,表面上,清晰可見,但內心下層呢?我們所言的那種說法是表達了哪一種真正看法,是為了誰好?是自己,或是社會本身?


我們看得到嗎?問問你自己,也問問社會上的任何人,階級把世界變成了某種權威輕重的角色,誰擁有了較多的權力,誰又應該去聽命於誰的?任何的一個人,從店員再到店長,甚至是區域經理,整個市場的總經理,再到執行長等等,我們在管理職上,清楚分出誰擁有的權力與責任較多,然後再看看自己的某種分權輕重,社會讓我們變成了意義分層的階級之人,都認為意義是表示我們想要更高的慾望,更高的分層,以及更高的尊重。


有錢人跟我們想得不一樣,同樣的,窮人也跟我們想得不一樣,說實話,有錢人不是因為我們想要變成有錢人,而是責任上的慾望進步從來沒有斷歇過,而是持續在推進中。在〈空泛的進步〉裡,我指出現代社會的進步是一個空泛的影子,只是為了想要更進步而持續去進步,同樣的,在矛盾與迷思中,我們不是為了推進這些說法就努力改變這些以前的迷思說法,迷思往往是一種過高的理念,需要拉回原來的思考,就像我們吃肉,推進素食主義,並不是反肉食主義的看法,同樣的想法,極端政治之下,唯有右派自己去想自己是否已經那麼極端,把所有非我族類殲滅,只留下統一的想法並不會讓社會更有進步,而當然,兩派之類的左右在聽取某些聲音時,都容易像中國一樣,堅持大中華民族的唯一思想才是正中心,或是北韓的宣導理念,黨國的中心政治比其他的民主來得更為重要。


很多國家也都嘲笑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太過來得統一,美國內部的聲音其實沒有好到哪裡去,雖然比起中國,是民主了不少,至少你還可以扮演起領導人,但對於文化挪用,或是貶抑歧視仍沒有斷過,雖然白人知道畫黑臉扮演黑人是歧視,但也有人不知道,或是扮演該民族,把這樣的過去文化陋習作為嘲笑或是無知之用,人類的某一包袱還在,也表示在多元的尊重上,只是看見文化的不一,就真的是不一,我們再來看看社會連結本身,人之間的社會也不該是文化,或是人心三層上的最突出的一層,但我們都會不由得去對號入座這樣的觀念:只看到表面,就評論,只看到事情的單一就注定結果,或是看到人的事情,只是針對事情的同一個人去認定事情的類似程度,這是很荒謬的推想,人會有歸因式偏誤真是不意外,只是我們還是糾正不過來。


你可能沒有多少感覺,社會的某一之間其實是很奧妙的,在我母親離世前,其實真的沒有這樣的感覺,雖然我可以感受到人之間的相處是不需要言語表示,但感覺卻是那麼平常,那麼讓我很珍貴,以至於沒有好好再多看我母親的最後一眼,再一次想起她,雖然她一直保留在我心中,但感覺總是希望可以多麽清晰,多麽真正讓我去感動。也就如此,珍惜的真正之間,是沒有去感受到什麼,這也是我在〈情感連結式〉一直去強調的,非凡的真的沒有什麼,但我們就是很想要,因為非凡的那種進步,是我們在努力持續追求的創新,好讓三創生活可以推進,反而是平凡的,幾乎是平日的,就很難再多看一眼,真正去了解。意義是寫在背後的,而不是前端的,表面下往往是一種人之間的持續連結,就像我在小說裡面所說的那樣,冰霧不斷中斷,但問題又是在哪?


即使我們知道,那沒有用,說實話,我們都會選擇忽視,甚至即使知道了,安慰劑效應持續在作用,因此,社會的更好好像就是這樣的目的性存在,我實在不喜歡這樣的發展,進步可以更好,但失控之下,就好像要學會控制才可以拉回已經逐漸往下掉的飛機,或是一台高速行駛的列車,拉回正軌,邁向進步。我的意思從來就不是這樣,我一直都在要求人對於身而為人,為何為人的這件事要充滿反思,並且同時,要進步本身,並不是在進步裡面去想,就不會不會去進步,反而取代之去退步,這是很玩味的,但人類在進步的這件事上,也從來唯有進步才表示人類真的進步,而是意義下的放大,去了解我們為了研發更快的汽車,更高速的電腦,更強健的網路,究竟是為了什麼?


你想上太空嗎?首先當然就是需要金錢,這些具備了,還要接受 G 力測試,看看你是否耐得住這種失重體驗,因此,你不是應該具有這些本能,而是你上太空的目的——不該只是為了「到此一遊」的心理建設吧?然後再去思考社會的交通體驗,例如塞車之苦,多少人湧進蛋黃區,而在蛋黃區多收的進城費用,好像可以減少塞車的擁擠,但在多數人湧進大眾運輸的同時,這也不能解決,不然就是遠距辦公吧?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模式,多數人得以在家工作,但家人之間相處的時間變多之外,吵架的時間也變多,任何事情是改變了我們對於改變的想法與體驗,但我們並不是反對這些改變,而是反思這些改變,並且好好去內化這些而來的衝擊,才不會讓我們還在來不及應對,又被迫從容上場。


社會一直都很亂,人們的連結太過脆弱,不容易去深思這樣的關係。你跟我沒有什麼,但你只是在過你的生活,我同樣也在過我的生活,你跟我形同陌生人,但你跟我有關係,是社會上的意義關係,是一種你可能認識我,你卻不認得我的關係。因為連結上的兩頭忙,導致斷層連結持續在增加,也導致你看到我的表面就以為是那種表面,而不是真正認識的表面,而真正說穿了,是膚淺的一種淺灘,那麼寧靜,卻不願意再多走一步路。


為什麼會這樣?說實在話,你要科學家去研究出社會連結產生出這樣看似很好的進步的背後意義,他們可能認為沒有什麼,反而顯得很正常。因為他們總認為帶給人類文明的進步是必須的,是必要的一種概念與想法,但對我而言,那就是很諷刺的說法。社會帶給人們更好,是因為社會必須要「正向」?或者在悲觀的念頭,只有看到悲觀?沒有悲觀上的一點真正意義在裡面?那麼跟「偽意義」有什麼不同?包裝成我們想要的,社會就真正可以更好?





我一直都在要求人對於身而為人,為何為人的這件事要充滿反思,並且同時,要進步本身,並不是在進步裡面去想,就不會不會去進步,反而取代之去退步,這是很玩味的。





那麼怎麼沒有人把直銷變成「正常」的說法?你真的以為每一個人都想要人生勝利組?你真的以為每一個人都想要快樂永久,持續快樂無比?那是瘋子,癡笑的瘋狂。現代社會的那種進步,但意義中,受夠了每一次卻看待那樣應該正常的美好,卻沒有人真正看到背後的什麼,然後去加以檢討,這一直很重要,在我去了解生活與生命的中間,本來就是應該去探討現代社會產生的各種脈絡,包括這種看不見的無形連結,到底是為了哪一種而存在,來把意義變得更有意義,不是表面上的那種?


表面上的浮冰已經永久凍結在那邊,這片汪洋,廣大的海水中,夾帶著雜質,我們不在意它們,反而是每一次在海水的水滴中凝結的一刻起,看到泡沫,才是一種「正常」,彷彿告訴我們這叫做連結,泡沫會破,連結會斷,而強化自己的連結,有其必要,讓自己過得更好,有意義幾乎是社會是的共識,而這樣的進步,在泡沫一現起,以為更好,但持續讓自己在裡面中擁抱,忘了什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