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品質

 

Photo by Bench Accounting on Unsplash

看著別人美滿的生活,一家人在河濱公園玩樂,有夫妻兩個,加上他們的小孩,如果有龍鳳胎,說不羨慕是騙人的。不過,現實壓力是,當我們有了存款,有了自己的空閒時間,能夠帶孩子「放風」,然後回家可以一起陪伴小孩與最親的家人,也才能如此。


現代生活的一種面貌是只要你有了房子,有了車子,還有家人與小孩,給你他們全部的關懷與愛,加上宛如勝利組的寫照,幾乎就是「現代生活」的縮影。事實上呢?薪資起碼要四萬以上,五萬,甚至要有五十萬以上存款,最好還要有「休閒娛樂」,帶點幽默感,體貼溫柔,性感迷人,該認真的時候認真,把某種現實的邊緣與夢幻之中的邊緣放在一起對照,你才發現,其實很接近。


真正的生活品質,我們好像都很要求這個。當我幻想著如果我離開都市,前往山區,或是那種沒水沒電的生活該要怎麼生活時,我真正發現,我們其實是生活品質上的一貫縮寫,就像水電瓦斯加上網路幾乎是必備,遠在外面的那些人,要有個正常生活品質的像樣子,其實真正很不同,很無法一概地比擬出來。


深夜中,在帳篷內,唯有自己帶來的「電源」才有照明,而唯有自己燒柴點火,才有火源,才能點亮什麼。在冰河中,外頭的寒風刺骨,帳篷內裡的溫度沒有好上多少,但最起碼可以脫下厚重的皮毛,好好睡個覺。熱帶雨林中,都要提防各種昆蟲叮咬,還有突然冒出來的猛獸,更重要的是,走在裡面,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樹叢給劃傷,天氣悶熱,你總要有耐得住性子,否則熱只會讓你更加火爆。


原來生活品質這麼重要,你看著來來往往人們,幾乎無不住在類似的環境中。點亮著燈泡,開著水龍頭裡的水,還有不無聊的網路可以上網,最重要的是有電力可以讓你幾乎有任何需要能源的方式供應你身邊的電器的運作。


這很重要吧?想想,生活品質談了這麼久,幾乎只有談到品質的一定提升,但是下降呢?我們顯然很難適應。想一想,沒有電的日子一旦久了之後,你大概不習慣要如何在燈光昏暗下點亮燈光,甚至還有手機之類的東西可以使用?或是家電類要如何維持?


水呢?學著過濾很重要,不過,我不是教你「生存」,而是教你思考現在生活品質之下的我們,似乎沒想過品質之類的作用是在都市生活中如何顯著?因此,當我看著現代一家人能夠在河濱公園玩耍,還有那種溫馨溫馨的畫面,就忍不住思考我們對於生活品質的那種樣子,似乎不是這個樣子。


很多人都以西方生活為樣本,居住在一個忙碌的現代都會中,要照顧小孩子的三餐,要給自己家人最好的照顧,以及那種幾乎是理想中的情況。然後看著現代都會裡的人物,反映出我們對於生活中的根本不是這樣的註解,我也才意識到,對!我們在現實生活會爭吵,會為了誰要先去洗碗之類,或是誰要先繳帳單,誰要照顧自己的岳父岳母之類的事,也或者車貸房貸其實是現實生活大部分的需要所需,現在對於生活的雛形,幾乎已經定型,是這樣吧?沒錯吧?然後去思考跟我們類似的文明人物,例如居住在山區的人們,或是居住在草原的人們,居住在避難所,組合屋,還有簡陋房子的人們,當然還有帳篷,木屋等等的人——生活品直的兼顧,對比五星級的旅館與一星級的旅社?喔,原來是差在感覺.....


民宿讓你回家感覺,商務旅館呢?則是有著高級住宅區的那種樣子。所謂的一種家,是在我們對於生活品質上的一種兼顧要求,就像我對於我未來的家——應該要感覺是「家」,還是最簡單的住所就可以?


所以,當個街友,好像不錯?或是在公園一旁,搭起自己的帳篷,在裡面睡上一整天,也沒人管你?那盥洗呢?找家公廁就行了!生活的樣子大致上已經底定,就是我們可以「自由」生活品質的某種,卻也應該像是某種——現代西方的樣本,這樣子看,沒錯吧?


生活反覆地提升,而我卻想過著宛如原始人的生活,原因是,現代生活的樣子,好像就是品質上的呵成。不過,說到底,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個體上的認為,放在男女性別身上,喔!原來生活樣子的提升就是我們要擁有品質上的一定認可。


個體合理讓我聯想到合理上的認為,是生活一定樣子的大致上雛形,就是該有什麼品質,就應該有什麼樣的品質,不過我並不知道,男性在品質上的追求與女性在品質上的追求竟然如此不同,就像男性的剛強對上女性的溫柔,以及整個生活風格的建構是要看起來很舒適華麗,還是追求小而美,又精緻剛好?這還是室內設計的構想。但在以外,合理的認為是來自小時候的一種環境上的影響所求,就像小女孩若是想要居住在皇宮,就有可能有種大而堂皇的別墅的想法,男孩呢?怎麼樣才算好?是不是若是有著繭居的生活,那麼想著有「像樣」的住所就好?或是,在對於品質的認可上,只要「像樣」即可?


品質是依據人建構的,不過對於一個樣子,你看得出來,所謂現代生活的版圖就是一種很像樣的生活住居,住著有樓層,或是有電梯,還有格局如此像樣的現代設計的那種未來時尚風格。我們都希望,像這樣的房子不是永久一輩子居住,因為把水電網路與瓦斯納入,喔!是基本,在任何地方,其實像在偏郊區,也希望有水電,而不是在森林裡的一棟小木屋,還空無一人,叫人害怕。





個體角度出發是這樣,畢竟,我們先有自己的一致性準確性,來看看自己有多準確,那種先是有合理上的某種品質合乎性,才來看看個體上一種平均性。





因此,怎麼樣的水電瓦斯與網路還能收到訊號,離不開生活的一種硬體外加軟體的那種全部,說真的,當你在山區,還有水、電與瓦斯,甚至還有無線網路,你都覺得不可思議,雖然不是落後民族,但在此進步也被納入了提升的代名詞,就像生活品質四個字的定義——沒錯,應該就是很有完整性的配套。


家人呢?這是另一個話題所在,因為說真的,要邁入婚姻,除了個性相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支持你的決定,和你站在一起,或是提議出讓你反省的意見,這就需要人本身上的思考,可是對於生活品質呢?西方像樣的版圖,有你真正重新思考人本身在品質上的認可呢?現在某一標準,是需要某種認可上的一致性準確,才能讓人本身一致性平衡,但現實不是這樣,比你標準還低的認可的那種標準,以及比你還高的標準,以及跟你有不一致性的認可所在,這不是「歸零」,就表示個體的標準就會統一,而是在思考標準個體上,我們趨於某種認同,但認同卻難以保持行為統一的階段,因為長期相處的人變化,對所有人來說則是加大這種差別,為何富者越富,窮者越窮?極端讓你思考某一標準上的思考性,不然,當我們想要提升標準或是品質的同時,卻不想要把品質或一致性給看來很準確。


個體角度出發是這樣,畢竟,我們先有自己的一致性準確性,來看看自己有多準確,那種先是有合理上的某種品質合乎性,才來看看個體上一種平均性,來確保那種是公平的。放在某種政治正確上,好像也說得通?畢竟,愛情早已經有了政治為前提,泛政治化的樣子,幾乎是合理上的一種前提所在,偏向某種自己正確,把合理化當成品質上的均化,你大概會發現,原來我們像樣的西方版圖是這麼一樣,看來,所謂生活的革新,就是高量的向度的提升,這是正確無誤啊!


應該是不需要找理想對象,而是找一個品質均等的對象比較實際。不過你的生活——不免用現實來說,沒房沒車沒存款,幾乎就沒有另一半把你當成某對象來追求,或是交談,就有連理。看看美國的中階家庭,百萬收入的一般的均等幾乎就是視為某一標準,換個方向想台灣的某一五十萬年收入,或是六十萬左右的均收入,幾乎就是某一的標準之內的均化——三十萬以下,甚至更少,不大可能。再換鏡頭到美國,越接近「蛋黃區」,收入要越高,越在邊緣,那麼可能還要面臨治安以及社會風氣的影響,因此,在美國的社區,不是努力有出息,在中國,中階收入的某一人民幣範圍(平均二十五萬之間),與都市,和鄉村之間有落差,當然包括生活品質的某一追求,因此,經濟層面碰上政治層面,再加上品質層面,幾乎都融合了一種生活上的絕對「共有標準」。


房子有越高(價格),你就更加高攀不起。品質原來是這樣追求的,不是嗎?當我們逐一認可品質的共有水準時,喔!你會發現!那是品質的華麗裝飾,是我們一向看到的共有標準,就像在日本,怎麼樣的居住品質才算是「正義」?當都會區的價格碰上鄉村的「都會區」之間的落差,你也才發現,住在高端的那種現代社會工業化時代中的我們,都把品質視為最合理上的「真象」,因為唯有這樣真象的意義,才會帶來品質的「現代摩登」是怎麼樣的推崇,傳統融合摩登,看起來不入的地方就是品質上的落差與錯視,才比較準確化——至少比較均等,不是嗎?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