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十七)

圖片來源:Nils Hamerlinck

對愛情沒有什麼想法,只知道人際關係之間的相處就是我想得這麼簡單(如果你不知道,請回顧過去文章),看了那麼久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否真如其真正那麼無話不談,無所不在地去連結,社會沒有答案。你笑我,我笑你,政治的正經八百不如我們面對社會人生百態的真正一本姿態。社會究竟是什麼造成了你我之間的那樣不同,實在不是我說了很詳細,就有答案。


我的大腦很亂,裝滿著對於心理學與哲學,還有科學上的知識,但是這些說穿了就是人生生活本質的一部分對於人心的見解。許多心理學上的名詞,大多都認識,只不過那又如何?或者是說,擅於分析人們心理的我,也終究看見了我們那一層的「一樣」。

對!我們都一樣,所謂的真正不一樣,並沒有熱切探討出來,社會走到哪裡的某種骨子中藏著幾乎是一樣的「血液」,以及幾乎對等之的想法,女生所關切的話題圍繞著美麗,旅行以及美食,加上了閨蜜間的八卦,工作上的抱怨。我站在捷運上,前方的一位女生看著自己的 IG 以及臉書頁面,全都是食物以及生活發生了哪些有趣好玩的事,甚至看著如何讓自己變得美美的那一版面,心生開竅的是原來我們真正都一樣,一樣到我旁邊的女生,對面的女生,後面的女生圍繞著一樣的話題——只是幾乎不認識,或是不想認識。

同樣的男生(不好意思,我跟男生搭不上線)圍繞著電玩,美女圖片,購物資訊,3C 用品等等的話題,一如看見男生手機裡面的電玩,攻防類遊戲比女生愛玩的益智類遊戲還多,所有的我們在某種「一樣」的相對權威中,展現的有哪幾點是完全不一樣?

每一個女生都想打扮得美美的才出門,至少要乾淨儀容,還別忘了擦點香水,我現在也才知道如果女生沒有擦香水的味道也讓我難以忍受(我在捷運上旁邊有一位中年婦女),然後觀看著整個捷運車廂裡的大大小小的人們,包括小孩、嬰兒、老人、中年婦女與伯伯、學生、上班族等等,我們真的沒有多大的差異。但話說回來,也為何不能合作——我是說為何無法真正有效連結出真正有效的社會緊密關係——也或許我們只有在危機時才能看見?

當然,人並非冷漠,但總會被看笑話,當你要做一些「凸顯」的事情,別人的眼光就會忍不住往你這邊瞧,看著你「出糗」(我出糗也很多次),當然,我們也並非這麼特殊,或是說不一樣,我也並非要跟人去唱反調,認識我的人都了解,所謂的要求某種一樣,是為了讓社會有某種紀律有效率,我也非對抗社會的無政府自由主義,但我一直很希望的一點是社會的一樣追求上,也讓我有許多不一樣,很奇怪的想法在發酵。


捷運就像社會人們的縮影,還真是一點也不為過。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就能看出我們之間的「分分合合」,有人這裡下車,有人那裡上車,車廂反映著我們世代之間的隔閡,因為我們不了解彼此,不認識彼此。


是不一樣,還是根本在一樣?這樣的一樣,是否只是社會反映過來的社會基本論調,當社會有了秩序,社會有了基本法治,有了多數人認同的合理化之後,這就是所謂的一樣準則,然後去在社會之下,或是之後的反社會準則,我們要的突顯一樣,或是說不一樣,只是——就像分岔之後的線路,也一定有些許的「不一樣」,我是說,當一樣的現象發生時,就很容易被當成某種視為平等的多元象徵,畢竟,單一顏色的相差比多顏色的相差更容易突出。

這就是不一樣的成分,真正的「不一樣」。但社會結構並非如此,我們產業面上,也分了你我之間——但有可能會碰頭的一樣產業鍊,就像山路一樣,看似分手,但其實會回歸同一直線,也或者在山腳處碰面。

捷運就像社會人們的縮影,還真是一點也不為過。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就能看出我們之間的「分分合合」,有人這裡下車,有人那裡上車,車廂反映著我們世代之間的隔閡,因為我們不了解彼此,不認識彼此,產生的嫌隙也會如此大,然後用第一印象去評斷他人的想法與意見,加上認知發酵,我們的確有著人格上的兩套理論——如果你真的仔細分辨,也的確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這不需要用實驗證明)。

為什麽?大概就是所謂的相對理論吧!也或者去看看正反雙方的兩套辯論方式,也不就是在你贊同與反對之間有一個有效的平衡共識?也或者第三方有著自己的評斷,那就各自取一點作為一套可能構成某種相對式上的權威?

相對就是這樣,兩方拉不攏,就會在正反之間的那道牆產生了某一種對等之間的界線,男女之間是如此,人們之間也是如此,可是在雙方各持己見的中繼線上,我們就各有了自己認為的一套各自其屬於自己的標準,而不願真正妥協?也應該去了解的是當多數人去佔據其他的某種少數,相對之間就會不那麼如此單純,甚至曾經有過?

去看看貧窮與富有之間的差距吧!先別管理論上的哲學富有是什麼意思,貧窮佔據的金錢,受到了先天環境與後天「環境」的個別影響,你別期待一個出生在部族的年輕少年長大真的變成了大企業的執行長(這當然有可能),其真正問題是,部族的出生環境對比現代大都市的上班族,中產階級們,其何來是異常地更加龐大?金錢的了解與使用是一回事,股票與投資,或是經濟的了解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真正賺大錢,「幾乎」穩賺不賠,是不太可能發生在一個非洲部族的人民身上,何況他們還出生在一開始就是搭建傳統建築中長大?

一般人則是兩回事,男女之間的不同,也或者相同,說來說去只是性別上的對等或是認可與否的這樣的相處老掉牙問題。說來說去,不就是如何跟男生們相處,如何了解女人的心,那樣的性別話題的基本人際相處問題。如果再去仔細追究(看看書店裡的書),我們到底是在哪一點之後去了解男女有不同,而不在性別之外去了解性別本身造成的問題已經非「男女」可以解決?

我看了很多偽娘,有些甚至比女人還要像女人,變裝產生的「影響力」不輸給基本男女之間的定型,女生穿西裝打領帶不稀罕,男生穿起裙子,穿起吊帶襪,戴起「假胸罩」,加上假髮,還有眼睫毛的裝扮,都把真正的女性的本質對於「女」是否存在與否畫上了「對等」上的符號,也因此,男女的一面相對唯一界線——在外表裝扮上的一眼認同,就深深侵略我們沒有性別的原因——因為一開始就存在。

怎麼可能沒有性別?有人開始去質疑這句話的存在必要性。不過,看看愛情本身,也的確需要愛情之外的想法,才能真正了解對等性,至少在男女之間這樣的相處上,我們也保有著對於性別之間的一貫認可,就深深認為是正確的,在社會的角落上,捷運車廂中,男女往往就是一分為二的最好認同,我們也才那麼對於變裝男(女)子打上了那是他的選擇與突出之物,畢竟相同社會的處境上,異同往往就會沒趣,或是相對凸顯了點。

換個方向想,當社會變成了多數人認同的少數社會時,整個世界也會跟著倒過來寫,那也是社會存在的某種法律規定,當我們真正看久了人們的認同以及男女之間密不可分的二分法之後,我們也同樣侷限在對等的一眼視差中,都很容易當成某種的第三方,也或者是自己的玫瑰色眼睛更容易有著對事情辨別的絕對看法,請告訴我,這是錯的。

錯,哪有這麼容易看清,當你被當成笑話,被看久之後,「那個神經病又來了!」某種人一定會這樣稱呼。但是也因為如此對等之下,也或者相對之後的我們,產生的偏見,以及對於人生的看法往往都會大打折扣,這也是時間告訴我的,以及生活層面想要訴說的,請問,這渾水,我們能不涉入嗎?大概不行。

你既然住在城市中,就一定會被城市給侷限束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鄉村環境或是原始環境中,也都還有相對的潛規則要去執行,森林講究的是生存,鄉村講求的是安寧,但是城市就變成了相對環境中更需要改變的熱鬧遊戲場,我是說,當超級城市變成了一種絕對需求時,就容易成了對於城市上的更高要求,城市是中心的便利區域,但人們對於生活的真正本質只了解我們是相對人們的可靠本質——因為已經離不開,因為動物不是其要求——男女或是感情層面變得宛如城市上的壅擠與猜忌,卻還要想辦法去維持「聯繫」。


或許這是諷刺吧!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