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地球的一段話

圖片來源:Freerunnering

不管是不是世界地球日的前一天,前一個星期,這整個月,還是平日的一天,外面的垃圾桶永遠都是「滿」的;也不管我想要做些什麼改變,苦口婆心,又灰心喪志地不想去打開文件,開始打起文章來,我的部落格人氣永遠也不會有什麼大幅變化,成為有「影響力」的人氣作家。



看到這裡,你可能一眼也認為太悲觀了吧!我不悲觀,而說的卻是「事實」,事實上,不管是我的部落格,還是整個地球生態,我對於地球的未來,一半叫好,一半卻是憂心忡忡。無論我們垃圾減量,有多少,不可能降為零。塑膠生產的任何製品對地球來說,已經是個浩劫,何況要分解它們?現在強調的可生物分解的任何製品,只是在拖延它的生命週期,說得很白話的一點就是能走一步是一步,不是死馬當活馬醫,而是地球的現況不是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無論科學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多麽驚人駭俗,都沒有用,不如世界末日說來得更讓人可笑(或是有興趣),地球的未來究竟會如何,沒有科學家可以打包票,就算用自己的職涯保證都沒有用。(你以為辭去職位就沒事啦?)

每一個海洋生物「肯定」吃了不少塑膠製品,各種塑膠微粒,各大大小小的分解尚未完成的塑膠在海面上浮浮沈沈,以魚類的視角、海鳥的視野以及海龜的視線,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有得甚至只要是海裡的任何東西都吞下肚,我們有自知之明,不會吃下不知道的東西,特別是有危及生命的東西,而一旦他們都不知道,會影響我們的食物鏈,甚至我們沒有經濟命脈可循!

吃著養殖魚類,難道就是唯一的漁貨來源?還是我們不期待有深海魚可吃?各類型的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等等,吃下「不該吃」的,或是該吃的,我們就算沒有吃下重金屬,也肯定吃下我們「回流」的毒物。在地球生態命脈中,從食物來源到餐桌上的真正美味,我們到底尋思哪些路徑?

雨林還是在持續生長,動物們還是在覓食,人類最大的地表活動還是在這城市中川流不息,我們現在站在這裡,思考在這裡,作為在這裡的人類,我們只想到我們有興趣的——所以這篇文章根本不會有人搜尋得到,甚至得到回饋,同樣地,茫茫網海中,任何我們要突顯出的真正重要性,不是打卡、食物、美景,也不是明星、建築物、電玩、電影、經濟,而是這顆賴以維生的「地球」。

地球就要滅亡了,不管是世界末日說,還是氣候變遷說,地球生態卻是不好受。我們吸著不怎麼「新鮮」的空氣,吃著不怎麼「健康」的食物,住在不怎麼樣的房子裡,城市裡的川流不息——如汽車、機車、公車、地鐵、還有持續排放的工業區的廢氣,排著已經污染的廢水經過「處理」,邁向工業社會四點零的人工天下,我們只是強調高科技生態的綠能社會,但我們不是要宛如冷冰冰的摩登綠建築,而是真正的自然建築,一份真正求無到有的自然風格。

把科技搭上現在的綠色風格,看起來兼顧環保又保有現代風格,例如太陽能發電加上空氣結構,可以讓冷熱自然地產生對流,達到減少消耗的需求,一份看起來宛如地球的大禮,不過地震來臨時不賞臉,隨意就震垮了它,就算要求一份防震結構強的建築物,我們的生活就是少那麼一點「自然味」。

總是學著妥協,你既然要跟自然相處,就應該從自然取出最原有的結構,我們加上鋼筋水泥,確實成為有有力的支撐,我不意外地,整個城市變成更有綠色規模的整體結構——但是整個城市的碳排放比卻是用碳中和來測得環境指標,我倒不如認為,我們從減少碳排放會實際些,只是問題上,很難從「根本」面著手。

麥當勞生產的塑膠製品,或是星巴克的塑膠杯,還是各大企業的寶特瓶依然在持續生產,我們當然要拒絕使用塑膠,只能從慢慢開始做起,要一個人生活在無塑膠的日子已經不太可能,垃圾減少到只有一個六百毫升寶特瓶的容量更是難上加難。石化企業一天只要存在,我們就有塑膠可以用。七大類的塑膠只是強調塑膠上的製程不同,我們還是重複在使用這些塑膠上的特製商品,但真正的辦法不是回收利用,而是如何使用無塑膠的東西。

說得很容易,相信我。我現在唯一的塑膠大概只剩下一個塑膠五號的環保杯(現在也已經丟棄,因為不完全密封),其他的如餐具,不是不鏽鋼就是強化玻璃,我們家的塑膠袋成了垃圾袋,而垃圾袋成了一個大型的「垃圾袋」。如果要說我家的環保做得如何,大概就是回收商品特別多,紙箱、各類的紙盒餐具、塑膠杯、寶特瓶、電線等等。我總希望我家人少用塑膠製品,不過基於方便原則,很難做到。網友可能開始用酸民心態認為這筆者的環保做得不怎麼樣,怎麼可以要求他們盡力愛地球?但我只是基於這地球的心態去發聲,我是說,我們只能「少用」,不能戒除,世界要你無塑膠,我們只能把這樣的觀念綁在不是塑膠的心靈上,讓它每天都提醒你。

地球就要滅亡了,不管是世界末日說,還是氣候變遷說,我們吸著不怎麼「新鮮」的空氣,吃著不怎麼「健康」的食物,住在不怎麼樣的房子裡,工業區的廢氣,排著已經污染的廢水經過「處理」,邁向工業社會四點零的人工天下,我們只是強調高科技生態的綠能社會。

或許我沒資格談論地球的氣候變遷議題,因為酸民總是會翻資料打你臉。不過,在大部分的我們心態上確實逃不過想要尋求方便的用途上。免洗筷不健康,不環保,甚至還有化學物殘留;衛生紙,尤其是使用原生紙漿地更是要去砍樹,我們種樹不是為了我們生產使用,而是為了地球山林的永續,再生紙漿的使用不到個位數,醜蔬果的使用也是很少,到期品的購買率也很低,消費者基於心態作祟,我們都有一種強化的本能,要使用最新鮮,最美的生活品質面貌給自己與生活看,好處是弄得美美的,壞處是浪費了好多好多,尤其加總起來......

這樣的數大「不是」美,造成了一股歪風,我們把這樣的製品集合成一幅不怎麼美的藝術品——至少不是活生生的藝術品,我們看到的鯨魚可能變成用塑膠製成的,加上機械燈光點綴的聲光效果,地球要的活力,在我們的藝術巧手下成了龐大不能負擔的消耗品。

吃不完的食物還是頭也不回地倒在廚餘桶,我們喝完的飲料就這樣跑進一旁的垃圾桶,隨手一吸的菸蒂就這樣散落整個人行道,檳榔渣以及各種噁心的垃圾全部塞進了一個無論怎麼裝也裝不下的桶子裡,無論有多少清潔人員來換垃圾袋,我們焚燒的塑膠以及雜七雜八的東西,飄散在空氣中,又回到我們的身體裡。

一代又一代地循環下去,我們漫無目的的就只是為了享受人類的「便利」。在取捨便利與不便前,我們的指針以便利為優先考量,不便放在後頭。人類的「貪婪」變成了一種勝利,這裡的貪婪指的是我們為了設計而優先下的指導棋,然後開始壯大整個自然面貌,無盡地去開墾,又一面去增加山林面積,兩邊的取捨之下,只是達到「異常」的平衡。在碳中和的任何一端,我們除了戒除不了塑膠,還有我們怎麼願意真正放下某種不便。

說了再多,打了再多的字數也無用。現在的環保生產在某種經濟共識下,我們無法自己從無到有製造出生活用具,給你一根木頭,你會做出傢俱嗎?甚至包含餐具?

我們沒有木工技能,最多只是上上油漆,釘上最愛的壁畫或是掛上衣服而已。我們要有自己家,還是給用買的。其他類的環保產業也是如此,我們在某步伐換上環保衣裳,宣稱是真正有行動力去支持,我不是說人是裝君子,而是我們的付出相形之下顯得不那麼真實,只是某種地球上的實體樣子。

我們當然不願意赤裸上街,所有的有機棉製品在環保抬頭下,成了搶手貨。但其實,整個地球產業,在我們某種經濟脈絡之下,我們卻是可以為地球產生某種生機——只是要用金錢付出的商機,但真正的意識之下,我們卻應該用更有意義的前提下,知道什麼從無到有是對地球這個國家是有效益的,是失去了都會成為她利用的一部分。

地球,說到底,她是會的,養分供應整座樹林使用,腐爛物讓樹林有生機,我們只是喝下毒水,地球的一年四季交替,她又損失了什麼呢?再一次重複開始,重複結束,沒有結局的一天。

做好移民火星的準備了嗎?還是其他超級地球?祝福你可以成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