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 "Something"

圖片來源:Rosanetur

我買東西算是很「理性」,不會隨意購買一件目前特價中的商品。如果我「真的」需要,我一定會考慮很久,做足功課,花了三四個小時在網路上搜尋相關使用報告、優缺點等等可能的任何資訊,然後仔細思索我目前的使用情況,應該「運用」在什麽地方,價格是否讓人滿意?整體是否適用於這個價格,然後我「跳出來」仔細想想,如果真的少了它,我的生活還會有什麼影響?



這還沒結束,經過了一段時間,如果我「真的」忘記了,也許我真的不需要它,因為我的生活過得很「好」,可是如果我還會想到它,又會陷入以上的「瘋狂情況」。然後進行下一個步驟:價格與實際生活比。這很重要,如果你買了一件商品,只是讓你看起來「美美」的,這個可以是「放棄」的選項,而如果你需要多穿好幾天,那麼買一件外套就必須考慮再三。另外就是價格,如果是「小價格」,且你可以接受,你或許可以買來嘗鮮,可是買來之前的那一份「憂慮」也必須考慮清清楚楚,你買來後的「感想」是什麼?這同樣也很重要,因為可以讓你明白一件小商品也有「值得」的票價,因此,在某種「衝動」之前,你必須做足很「理性」的功課。

結束了嗎?還沒,下標之後是否就考慮的非常清楚?清楚到你拿到商品之後,是希望越大,還是失望也跟個越大?因此,每買一件商品,我考慮的事情非常非常非常多。甚至走進一間商店,然後想像「真的」使用情形,真的的運用情形,然後「作罷」,因為想像是一回事,你生活在其中,融在其中,還需要時間調教,因此,你想得那種情況,只能適用於一天,最多兩三天,可是當你一星期到一個月之後回顧,你才發現你買了到底是怎麼樣的商品?因此,商品不是容易叫我衝動,雖然我很心動,我真的很想把我的家庭,我的生活改造成理想的模樣,但我同時也知道,這是有落差的想像,也不應該「存在」。

拿到商品,我也不會太興奮,除了檢查還是檢查,看看商品的完整性,還有家電的保固情況以及如果「真的」有問題了,應該找誰問?另外,我還要確保商品的說明能夠很明白,能夠讓我一目瞭然我真的要使用的情況不會落差太多,因此,從買到商品到用商品的這個「高風險期」,我都會確保萬無一失。

有人會笑,這真的太誇張,只不過是買一件商品而已,真的需要這樣嗎?如果你瘋狂衝動買了一堆「好用」的商品,你卻在生活習慣中,一點也幫不上忙,或者只有一點點忙,你認為有比較「好」嗎?你都活了這麼「久」,真的有需要進化商品來幫你?還是你只是很想求進化的那種創新進步?仔細想想,不管你是買了新潮的衣物,還是舒適的鞋子,或許只是在你的腦海中增加一點革新的感受,畢竟,沒有人不愛「新」的?大賣場裡的鞋子與衣服眼花撩亂,每一個都想買一件,因為都很新,可是你必須思索你家裡的衣櫃,你的鞋櫃以及你的平常穿著,你真的需要這麼多衣物?這麼多不同種類的運動鞋與休閒鞋?我們在當時購物時,眼睛不要只看「前方」,也想想你的後方——整體望去,你看見了是你購物,還是你的身外之物?

因此,我購物是理性到連我自己也不相信,也很累。不管是實體購物,還是網路購物,我通通不會心動到我到底想要買的是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如果你直覺相信你「好」需要,你就是被騙了你自己,你有了他們,很快樂,求進步的一個原因不是因為你真的相信購物——不是因為購物節讓你失去理智,而是忘了你真正身在何處而需要什麼?

想要與需要一直很模糊,我承認這點。可是「想要」的這件事上,也必須考慮再三,因為在想要轉變為需要時,只要一瞬間,你就打死認為你有多「需要」,但是實際生活面上,只是你某種的一廂情願往感覺的美好面靠攏,這也是我需要時間去一而再再而三去考慮我有「多」需要這個實際物品,能夠幫助我什麼?

我來到這裡(夏威夷),也的確買了不少東西,我可以現在買,也可以「以後」買,但我現在買的機率往往是零,以後買的機率往往是百分之六十,而真的思考過後,然後放在所有的後顧之憂以後,我就會提高百分之八十,因此,我買東西是比一般女性還要更累人。

從我買東西到我實際運用東西,還會考慮一陣子,所以七天鑑賞期對我而言就很重要,我要確保這個東西是真的我的需要的實際情況,而非解決我臨時需要的情況,因此,如果我在某一段時間很需要某一商品,我會考慮更久,甚至需要用借用來解決我要用到的實際問題,例如需要修改線路,而需要一組工具,這個工具,我就會想辦法「借用」。

當然,買東西是很愉快的,我為什麼會把自己搞得那麼不愉快?原因在於我買了太多後悔的實際商品,發現我在買東西的過程中,只是某種衝動在叫我應該要把生活弄得很愉快,卻無思考真正的衝動原因,以及真正的理性理由,這種只會讓我更加矛盾,因為當我認為我很需要到把想要變成我求生活動力的一部分時,我就失去部分理智,因此,就有可能更加衝動購物,這也是實體購物看到實體商品之後,更會加深對此商品的印象,而在網路下單。所以,購物的上的理由絕對不是你有多需要你就永無止盡地去下單,忘了你需要什麼?我確實有一股很想要改變我生活的動力,因為求進步的一個原因,就是「改造」,而改造的作法就是需要去「買」什麼,而買什麼之前,也需要拿些什麼然後加以加工而不同,就算你從回收廠撿來的,你也要加以施法,化為你想要的模樣,而如果是購物,而是需要用以最少量的金錢或價值,換來一點改造生活上的成就,所以我們才會去永無止盡的去改變。

喜新厭舊不是壞事,而是在好事之上,我們奢求太多,所以才會一方面瘋狂購物,一方面認為自己的確很「適合」,對自己說好話很容易,要別人肯定你,你只要拿出那種洗心革面的魔法,你就能獲得讚賞,只不過,那只是表面上,或者是一時的,要別人與自己真正讓你的生活求多好的進步,就需要深入思考你多需要求進步的實體原因。

而這方面,可不是說我想要讓生活更不一樣就行,或是可以具有更聰明,更靈巧以及更便利的情況,你就會有多大的進步快樂。我是說,你是快樂了,然後呢?是真的無後顧之憂?還是你一心所願?如果你不明白,就表示你購物之前沒有考慮很清楚。不過這也很難,我也有漏網之魚,有時候我發生的情況往往是我買了一件很美好的商品之後,卻發現這個商品實在不耐用,而賠了一大筆錢,很多情況在某些依然會發生,不過我們考慮的情況可不能破壞這些,這也是我們在接受優缺點時,我們還是會心情不佳,也是我們在購物時,忘了多美好的情況,往往被自己的商品搞得一肚子火,而從此盲從成為拒絕往來戶。

美好的,不甚美好,我們總是一廂情願想要改成理想模樣,不能怪罪我們。人類向來的優缺點就是相信自己所言,所聽,以及所看到的合理理性化屬於正當。這種容易誤導我們的想法,讓我們認為我們看見的全屬正確,就算包括所有不合理情況,我們還是有部分會加諸我們認為的正確情況,而相對認為沒有什麼不對,這也是心理學上認爲的謬誤,相信不真的存在,我們越是會找什麼去合理很合理的實際可能,所以氣候變遷的假說,還是全球暖化即使出現在你自家門口了,你說什麼也不相信,也拒絕相信。


真正的好的記憶,你不會用紀念品替代,照片也沒有多大用處,你能感應到的就是你親身「活」在現場的感觸。


因此,購物不是看著多有特惠,你就真的變了個人似的,把所有想嘗試的,可能的,理想的,或者不錯的放進你的購物推車裡,或許很便宜,簡直就像撿到寶一樣,可是也必須考慮清楚,是你吃得完,還是你真的用得上?或者你只是增加一部份的方便?在琳瑯滿目的威爾瑪(Walmart)中,不見得東西都很划算,但是你可能在一家店之中買了所有特價的商品,卻發現你沒有撿到便宜,因為我們買商品大概不會這裡買一樣,那家塔吉特(Target)也只買一樣,另外一家也只買一樣,其他也是,你跑來跑去只是為了省錢?那真的更會累死你!

我這裡的情形就是這樣,當四五家集中在同一個區域,沒有人只想為了省錢,就買了一家只進口的商品,我看著所有此家的特惠商品,想著為什麽價格的「矛盾」往往沒有人真正了解出來?告訴我們到底省下多少?你認為差距的零點三到零點五十幾有影響嗎?所以,反映的是我們內心對現實的環境情況,認為我們「應該」要購買什麼?我買了所有的食物之後,必須考慮在多少天之內全部吃完,還要吃得有「營養」才行。

而很多事情,絕非放在眼前,你就想得如此清楚,我看著附近商店的任何商品,必須想著後面的「利用」價值到底需要放在什麼地方,而不是做紀念就好。真正的好的記憶,你不會用紀念品替代,照片也沒有多大用處,你能感應到的就是你親身「活」在現場的感觸,停留只要短短一瞬間,你就了解你是多麽深思它。因此,購物的一個理由是到底是怎麼樣的商品會讓你記起你需要停在「這裡」的想法,而不是用什麼模擬替代,當然我也不反對買一個紀念品作為有價值,只不過不要為了買而去買。

購物,不是帶給你歡樂,我強調這點。因為有意義上的深思購物,你才知道你「買」下什麼,而不是「不買」來得實際。我們當然想要太多,需要太少,但是需要的想要之前,我們也才有某種慾望想要改造什麼,變成某種意義。如果人不需要購物,那麼購物中心早就關門大吉。工廠歇業,我們早就失業了!你必須了解購物的代表出來的想法,是什麼讓你有需求地化為我想要的意義方向,而不是為了求得更好而更好,而這樣,你就盲從去失寵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