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al Power(continued)
圖片來源:Thomas Hawk |
政治很有趣,也很可怕,就像我上一篇開頭所提到的第一句話,當然,我還要繼續追問下去,因為一切因為政治而起,一切又因政治而變,如果你懂得怎麼操作政治手法。
人很有趣,同樣也很可怕,大概也適用這句話,因此我也可以說,當政治力介入,當我們「習慣」要用操控手法介入時,我們就習慣了政治力量有多麽誘導人心的各種可能。一國之主大概聽不懂古希臘哲學家給的建言,換成現代,大概現在的候選人,或者是研究政治的學者,大概也不會把哲學理論放在心裡面——雖然我們普遍有道德意識感,不過大概沒什麼用,因為政治人物「很容易」操控,只要狹持他們的家人,就有機會說他們不想說的話。(電影情節不是這樣教我們的嗎?)
所謂的政策不適用於老百姓,畢竟民調沒有什麼用,我今天支持保守派的候選人,跟支持自由派的候選人,是在於不是黨派問題,而是個人問題,例如你看看美國總統大選(這篇刊登出來,大概結果也揭曉了),如果川普是自由派,希拉蕊是保守派,大概我們是看個人意識的操作選擇,也就是人物本身特質,而如果政見在提出前而在提出之後的實行之間,存有很大鴻溝的話(確實有,只是數字的預測問題),那麼就算是你支持的人當選,或你討厭的人當選都一樣,並無分別。
很多人會誤解我上段落的意思,我是說你今天支持的人落選,或是討厭的人當選,難道我們就明白候選人的操作力量會更甚以往嗎?繼續解釋是只要把這些話的語意誤解為政治人物的人格特質之間的無限上綱,我們就真的認為會是如此,這是無法改變的「習慣」問題,同時我們也這麼相信這世界真的有關說之嫌(不管有什麼證據與否)。換句話說,我們無法更理性地看待真正候選人之間的特色,只是放大去檢視她/他有什麽能力帶領此國家,讓當國更強大?
請不要被政治洗腦了!當然,不太可能,一頭狂熱地栽進去,想要出來也難,所以就會過度解讀我寫的任何文章,通通變成「政治化」。然後斷章取義我的意思說明出他們要看的意思,所以我只好先把「醜話」寫前頭,告訴你們,只要你們用心看待感性的部分,那麼理性看待我們的政治力量,只會變成更有政治文化介入,這不可避免,因為我不能深入你的腦波,要把你的思想變成柔性的 Alpha 波。
我說過,要洗腦一個人的思想很容易,朗朗上口就幾乎在你的大腦盤旋,這也是大腦要尋找的定律,洗腦歌就是這樣出現的,大腦不喜歡陌生的東西,因為它會害怕,它會感到不安,感到焦慮,感到不自在,甚至想逃避,它需要的是一種「安全感」,一種穩定感,一種舒適感,這也是我們在離開舒適圈時,極力避免找尋「完全」陌生的東西,你大概不會沒做功課,就直接跑往你完全不知道的地方吧?(這可不是電影情節)
就算你是少數中的少數,但多數人也一定要認識「基本」環境,就像我去美國,我也找尋任何我知道的資訊,至少知道我在「哪裡」。然而,政治可不是看著地圖這麼簡單而已(當然,地圖顯示的我在這裡,往往也不清不楚),裡面的政策效應可是會牽動其他人的走向,就像政治獻金,我常常不也知道這些錢到底要幹嘛用?(候選人參選很辛苦,但我們真的普遍相信他/她的意見嗎?)
畢竟我跟那些政治人物沒有握過手,沒有打過交道,甚至沒有他們的名片,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人民的聲音——我指一個人的聲音因能夠靠著政治力量扭轉乾坤嗎?或許能吧!政治無所不能,不是嗎?就算我們厭倦政治人物的嘴臉,素人變成政治委員,就加入了政治的混亂局面,你已經不是素人了!看著許多草案,看著許多審議意見,看著許多選民意見,看著各種法案,看著各種政策,堆積如山,我也不期望我們的政治會有多高處理效率,不過就世面來看,只怕從開始進入審議到上路,這一段的「空窗期」,可能也改變了政治與社會局面。
你的生活在變,你周圍的環境也在變,只是你面對的文書紙張多於你在窗台邊見到的掉落的那些花瓣,一年四季之外,政治力量,只是改變了我們每年預測經濟走向的政治局面,就每次拿著經濟成長率來拷問那些部會首長,我也不期望經濟成長能夠達到全民期望,當然他們賺的薪餉多於我們這些拿著民間公司給的薪餉,他們的能力,往往在政治力背後介入的同時,也同步放大檢視我們的想法型態。
換句話說,能力能夠改變多少,這不是靠政治手腕,而是民間在政治催生之後的政治解讀,另一個意思說明,就是一個政治人物的真正力量是不被需要靠著市場來操作真正的選民選擇,自然就有考驗,拿著多少薪餉真正能夠改變經濟的人,早就不會選擇坐在這位子上,因為政治是一回事,經濟的實體面才是一回事,畢竟只要下放力量的時候,我們就習慣要坐坐看總經理的位子的感覺如何。
上了政治面,人很難是理性的,就像你選擇候選人,不是靠著「第一印象」選擇,「當選機率」?也就是聯想這人物的面向,相信你政治新聞看多了,包袱也會上身。一個商人會當選,還是一個女性政治家會當選?相信你自有解讀,然而,當政治開始重新洗牌時,並且席捲整個世界局面時,我們不禁想想,為什麽政治離我們這麼「遠」?
我寫這篇的同時,空襲炸彈持續丟入阿勒坡,死傷還不夠,對這位總統而言,他的意思是說要讓反抗軍完全投降,但他都丟錯地方,找錯人,他寧願錯殺一百,也不願放過一人,所以反抗軍才這麼討厭他,七歲孩童聲聲呼喚不要再丟炸彈了,美國的幫助也沒有用,我也不知道這場快六年的戰爭,是否真正有一個沒有火光的時刻?
他真的想把這座城市變成無人生還的大城嗎?還是我們這些多數人破壞的力道還不夠?我們這些現代人好不到哪裡去,政治市面滲透到任何地方,股市希望能夠上揚,經濟學家忙著預測未來經濟走向,並且預測政治可能有的「奧步」,只要政治開始動盪地比以往激烈,我們就相信國家會陷入「瘋狂」的局面,就像過度仰賴石油的國家,只要以為靠著外匯賺進大筆匯差,不仰賴其他出口補助,那麼民生只會更加「瘋狂」。(你大概也知道我在說哪些國家),你真的以為靠著單一商品能夠幫助你賺大錢?錢怎麼「幾乎」放在一個藍子裡呢?
石油不是重本經濟,生態才是。沒有生態,就沒有經濟,因此,生態會影響經濟走向,政治局面,以及現代人的基本生活,你總不希望去一個自然景點,卻看見觀光的介入之下,整體走樣吧?(像是無法維護環境,太多經濟力介入等等),因此,我們實在很需要的不是多有良善的規劃行程,而是整體對於生態力的有效守護,如果那些復育的動物們能夠安定生活,我們只是要擔心多少人能夠進入保護區。
只要人民以為政治在操作的方式是正確的,我們就難保我們不會起義,走向更加分裂的地步。
人們本來就不應該「打擾」大自然的運作,但我們還是介入了!因為從過去而言,我們還是要把森林搬進城市中,只是因為我們「緬懷」,這不是正確的做法。雖然城市有公園是很棒,但我們只是把「想念」放進我們的走路五到十分中的路程範圍之內。你的後花園可能在天台,但還不夠,因為城市中的人們對於大自然有效照顧只是縮小來看,我們在習慣自然態性生活的樣子。
換句話說,市長不是建設很多公園,種很多樹,很是整體城市的初步動力應該是在綠色城市中,打造更能符合永續的操作型態,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城市的正向力量應該要怎麼看?
我們都期望更好,可是你的經費不夠,你會不會自掏腰包打造一個晚上有安全感,白天是個安心感的公園?當然,這還需要很多配套措施,因為你不會隨便圍起來,讓交通大打結,龍蛇混雜的份子全部集中在同一區,就人本身來看,我們才是最不定時的炸彈。
唉!看著各種股市的過去的走向,並不會讓你賺很多錢,那些報導某檔股票有潛力的雜誌,以及那些婆婆媽媽們,投資了這麼多,我們到底關心了什麼?是你的錢又賠了?還是你又賺了多少錢?你應該這時候出手嗎?政治的幾句話讓你傷透腦筋嗎?那麼你不是應該看你的股票,而是看你的「生活」——你的連結。
畢竟賺了大錢,對這社會沒有什麼用,你的錢不會放在對的人身上,他們還會感謝你,事實上,公益團體努力扶弱的同時,我們的經濟就很不平衡,因為投資失利的人只會怪罪於政治本身上,但沒有想過社會本身的力量,是因為我們不會在乎社會在政治扮演什麼角色。
多數人一旦決定社會要怎麼走,就把政治的背後文化面拉攏最近的社會圈,也就是說,政治只是默默無聲的推動助選員,人民的聲音只是在幫助這些政治革新有了一種走向,我們就看著政治有了革命的一面,這大概也是我們會上街抗爭的主要理由。只要幾句話,就有可能社會動盪,都是政治推動的成因,並非結果,只要人民以為政治在操作的方式是正確的,我們就難保我們不會起義,走向更加分裂的地步。
我說過,不要被政治給洗腦了!理性看待政治背後的一面,才能幫助我們了解人的特質一面,但就像班級的民主選舉一樣,各種八卦傳聞總是影響我們對這個人看法,例如這個人不潔,過去有惡習,醜聞等等,是什麼影響你對這個人的看法?當然就是「過去式」,很根深蒂固啊!
所以,現在的審判是公平的嗎?審議委員的大老的話能聽嗎?恐怕都有主觀意見存在。客觀的「公平起見」,這社會是半吊子,根本聽不進去,如果你還是執意要把這篇文章泛政治化,那麼你的大腦已經融入政治的大海中,洗不回去了!畢竟大海也不能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