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嗎?

圖片來源:Michael Stern

吃飽是怎麼樣的滋味?我現在已經不能形容。因為,我已經多年以來沒有嘗過吃飽的感覺是什麽,當然,這些過程中,也的確有「吃飽」過,但就跟號稱殺菌效果一樣的廣告詞:百分之九九點九九的效率——僅只有一次。


我記得那一次是因為家中的食物剩下太多——都是隔夜飯菜,為了不浪費糧食,我幾乎一口氣把它帶進公司,全部吃完,原本我有十分食量的,但這次我被撐到了十一分食量。吃飽的感覺是為什麽要自作自受?當然,我的家人也無法順利消化這些飯菜,因為隔了三天左右,其味道都有一點變質(我是感覺不出來,我母親告訴我的),那天因為一次吃了太多份量,所以胃很難受,幾乎還感到腹痛,那是我最難耐的一次,以後也幾乎不想要把胃撐大。

我們公司有大胃王,兩三個便當外加三瓶飲料下肚沒問題,他們告訴我這樣才有「吃飽」的感覺。我常常不懂他們為什麼想要有吃飽的感覺,他們總是告訴我一句話:這樣才感覺有「吃飯」,而不是只是填塞肚子而已。當然,別人的胃腸要怎麼裝食物,與我無關,可是一昧地裝食物在自己的胃腸裡,可是會要了你的命,甚至讓你的內臟都移位!許多專題研究大胃王指出,裝了太多食物在自己的胃裡,可是會讓自己的胃出血,出現急性胃炎,食道撕裂,甚至會致命,所以會吃到死,就有可能發生的!

然而,當我們看了太多這類的奇聞之後,我們還是一樣大口吃,大口喝,所以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為什麼我們不能停下一種感到吃飽的感覺?或者是問,這些人的大腦除了科學研究的答案之外,難道沒有其他解決辦法嗎?

胃像是一個氣球,你送了食物從食道進入胃中,需要五到十分鐘左右,這期間你仍舊在進食,因此這中間有落差。你從口中送進食物,到你的牙齒咀嚼,咀嚼碎渣之後,然後送進後方的食道,食道垂直進入你的胃裡,胃液的酸性會進行腐爛食物,分解食物,然後在送進後方的十二指腸,在進入小腸,作養分的吸收,這期間已經經過了二十分鐘到一小時的時間,你可能還是沒有感應到。畢竟你在進食期間,你的眼睛還是在專注於食物本身,你的大腦也還在明白你吃的到底是什麽,第二大腦才送訊號給真正的大腦說我要分解剛才食物的殘渣了。

當然,這以上都是小學課本裡的東西,我們這些讀過書的文明人,怎麼還不知道食物的消化過程呢?問題是不是這個,而是我們不明白真正在消化食物之間與咀嚼食物的感受,是我們追不上的。畢竟眼前的三球冰淇淋要消化,說穿了也只是糖水、色素(如果有的話)、水果顆粒、還有各種裝滿這三球冰淇淋的配料,如巧克力碎片。

當然,進入到胃裡,也只剩下水、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蛋白質,脂肪這些「原料」罷了!我們還是感受不出來,畢竟吃的人是你的舌頭,你的牙齒,以及你對這冰淇淋產生感覺的大腦的反應。也就是說,是你的認知對冰淇淋產生什麽樣的味道,作為你對冰淇淋的觀點,當然,這些內容,在過去關於食物的篇章,我也有提過,然而,我忍不住重提一番,因為現代人對於食物的感覺,依舊是——在吃、在丟、在回收,在扔,在剩食與廚餘之間找生機,在美好食物與垃圾之間有區隔,畢竟一盤上菜的餐點中,你總不希望看起來像廚餘一樣的「髒亂」吧?

每天在吃之間,每天在選擇之間,我們對於食物的感覺好像也只有怎麼樣才能「吃飽」——也就是我同事口中說的有吃飯的感覺?你還記得我可以吃同樣的食物不會膩嗎?我現在依然如此,我過去曾經是在大胃王,一個大比薩,我一個人可以吃完,或是兩個便當沒有問題,然後再來一杯大杯飲料。然而,我逐年減少食量,是因為吃飽之後其實沒有意義。(我又提到意義了!)

吃飽之後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打嗝而已(我其實很不喜歡,但是同事很希望有),他們總是告訴我,吃飽後有打嗝才「感覺」像是吃飽一樣,我只能點頭說是,不能有任何反駁。(因為我沒有資格管管他們的胃,畢竟胃是他們的),為什麽要有吃飽的感覺,一直是我心裡的疑問,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何謂真正的吃飽?我是說,當一個人感覺到吃飽之後,我們還是會想進食,因為有可能對於眼前的食物有膩感,這也是我們在吃到飽餐廳之中看到的景象:一個人說吃飽了,但他們還是會去拿其他的餐點來吃,例如水果,或者小甜點。

所以他們沒有「感覺」吃飽,或者是說,這樣的吃飽是個假象。一昧地塞食物到胃裡,其實對胃而言,就只是幫你分解食物,且很大量,而你又一直把食物往食道送,那麼我們的大腦在對於的真正的味道會變得不知道該消化什麽食物?我是說除了你口中認知到的食物,大腦也只是你的「附屬品」,並沒有感應到真正的食物的愉悅。

可能米飯吃久了,還是沒有吃出甜味,可能茶喝久了,你可能感受不出廣告口口說的「回甘」是什麼意思?我們對於的食物已經有了基本味覺,所以聽到醬油,就想到是鹹的,一聞到洋芋片,可能是脆的,一想到檸檬,就是酸的,而一看到紅色,就可能想到辣椒,而想到辣的,而一想到藥物,可能就是苦的。因此,味覺基本的定義一旦形成(也幾乎形成),我們就可能對於食物沒有真正的明瞭與感受。

當然,印度人可以把辣椒當糖果吃,我們華人可以視為中藥就是一種調和身體的感受一樣,根深蒂固。因此,文化與食物相關,而我們的食物對於吃飯的真正感覺多少還是來自想要攝食的想法一樣,很難有停下的跡象,這也多少反映我們對於吃飽是一種渴望的需求。

我們明白吃到飽餐廳對於我們的這種貪食者也多麽難以自拔的強烈慾望在作祟,因為要吃飽——很難,應該這樣談,過去的我們因為攝取食物不易,所以我們才要堆積保存,現在我們因為有了冰箱,所以我們應該要「暫停」有這種念頭,但是現代社會的安全——如果與過去相較,我們沒有好上多少(風災、人為事件不斷),可是人對於食物的取求,卻是想增加。

也就是說,人有「保險」的概念,但是攝取食物,或者在堆積食物本身上,我們只是為了藏食物而去藏食物,卻沒有想過這些食物能夠保存多久(就算是永久,你敢吃嗎?),所以超市的人員總是很多,鮮奶每天都有,我們上門的顧客卻只想到大瓶最划算,卻很少評估你這樣的牛奶要幾天才能喝完?多少人喝?


如果植物會痛,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用吃了?或者是問,如果我們不是吃飽,那我們對於植物為主食的需求應該會供過於求。


當然,這不單單只是消費者的問題,業者也有問題要檢討,整個社會也需要檢討。畢竟有人就是會半夜肚子餓找不到食物吃的窘境,然而,這種半夜想找食物吃的狀況,也是因為白日的營養熱量不足,消化整個身體所需的熱量而導致,你的身體也是在動,畢竟吃飯時,你也要「動」:動手吃,動手拿食物,以及動你的嘴巴來咀嚼。

吃飽飯很重要,但是我們僅只能消化對於吃飽後的感覺,你在咀嚼食物與消化食物之間的落差,已經夠讓你吃一球冰淇淋了!但我們總是等不及消化時間,人可是很忙的!不是嗎?我們能夠好好吃一餐,不是光靠禁止攜帶手機進場就可以規範的。你的大腦不專心沒有用,如果你在吃飯時,還在想著企劃案要怎麼下筆,也是沒有用,如果你在吃飯時,沒有專心看著食物,還看著其他客人吃飯也沒有用,重點是應該在「當下」之中,對於食物要覺醒。

我不知道寫了這麼多關於食物的文章有沒有用,畢竟我們這些吃的人,以及那些被我們吃的食物之間,我們沒有取得共識,即使你是素食者也一樣,因為在素食讓你吃到飽的過程中,你還是不知道吃飽一堆豆類、葉菜類,根莖類之間的飽足感是什麽,大部分的素食者其實都希望能夠吃多一點蔬菜,所以我在素食吃到飽餐廳中,常常看見許多人就是兩盤滿滿的菜,兩碗飯,然後還有水果。因此,不管你是雜食,還是純素,我們在食物之間共存,就是應該了解吃飽這件事不是單單只有吃飽而已。

而這是「廢話」。佛祖說選擇吃素,是因為植物沒有覺。但我常常在想,如果植物會痛,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用吃了?或者是問,如果我們不是吃飽,那我們對於植物為主食的需求應該會供過於求。但事實上不是這樣,葉菜類之久,你會想吃豆類,畢竟豆類的蛋白質,多於這些葉菜類,根莖類的碳水化合物也很豐富,我們會盡可能一次攝取多樣食物,除了我們過去演化之外,還有我們想要滿足食物的營養需求。

人總是以為要餓成飢不擇食很難,只是我們還沒選擇要吃多少大量食物,人的嘴巴不夠大,但是胃口是夠大了!小小的嘴巴要送進大量的食物,我們只是像蛇一樣,把食物拉長慢慢送進堆裡,等待排隊消化。

時間的等待,讓我們不夠充分明白吃飽這件事本身的意義還是在咀嚼中吃掉我們的感覺,而不是大腦真正的感覺,畢竟我們都以為我們的就是「我們的」。


「好好的」吃頓飯很難嗎?很難,對人類而言一直很難,對動物而言,還要擔心吃草吃到一半被追殺,狗急跳牆。我們人類卻是想著所有煩惱我們的事情,搖擺不定。從動物演化到智人,人類的大腦無盡追趕吃飽是什麽......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