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的意義

圖片來源:Lisa Stull

當我一來到一如往常的書店之後(我很喜歡逛書店,且我是書蟲),映入眼簾的總是讓我想不透就是:為什麽老是都是在講「成功」、「進步」、「賺大錢」,「有高人氣」等等相關字眼的書籍?不然就是大賣,暢銷,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華爾街日報等等幾乎滿分五顆星推薦,這還沒完,各種知名藝人看過之後寫序,大力讚賞等等,我總在想:這些有意義嗎?我是問,人們的進步就是獲得這些「名氣」?


我不知道。出書很容易,你只要找一家出版社,自費一些錢,你就可以出書;我就是這樣出書的。可是我的銷量並不好(如果跟那些部落客作家相比,我沒有資格)。問題是我看著那些寫小說的,放在書店一整排的各種書籍封面,好像也乏人問津,至少內容都大同小異:不是殺人的,就是奇異怪聞的,就是有魔法的,不然就是曾經拍翻成電影之後有續集的,不然就是獲得書店高度推薦的,有高度宣傳的。我的呢?當然不能比,因為我寫的內容故事集,只是我的「試驗作品」,甚至連故事名稱也沒有,另外,我寫的各類型文章,好像沒有「絕對主題」似的,至少我跟朋友談起我寫的故事時,他們只是抱持著好奇張望的角度,沒有高度興趣,而其他作品永遠抱持著「觀望」態度,至少我這麼認為。

因此,我沒有資格評斷他人的作品寫得如何,至少有人開始拿我與其他作家相比,說那個人只是無名小卒,或者根本不屑一顧。當然,我寫文章這麼久,也希望多少能夠感染他人多一點,可是我不懂宣傳,不懂行銷,當我把作品拿給出版社的編輯「查閱」時,他們總是告訴我你的作品很有可看性,但——很抱歉,本出版社沒有為此出書的打算。當然,我總是被拒絕很多次,也習以為常。因為,不是我的作品差強人意,而是我們這個社會所要的,都是戴起有影響力的皇冠來感染周遭人士。我總是去猜想,我們這些帶來的意義——所付出的成長代價,能夠為這社會帶來點正面效應——我指的是真正的正面意義,而不是為裝出來的表面正義?我為此懷疑不已。

可惜,人都蒙蔽了自己的雙眼,我自己也是。我自己也說過,有時候連我自己不知道在寫什麽,就像有一連串的文字源源不絕在我的腦海裡生出,我來不及解釋它的意義,我就瘋狂地寫下去,所以我有時候很容易迷失在「意義」的大海中。過去,我曾經說過要當個心理學家,但是我現在只想做個有影響力的自由作家,只是我的努力不夠,只是這社會看重的不是你能寫出多少有爆發力的文字,而是你的「做事能力」。

作家的雙手就是用來寫文章,用手打出大腦所思考的,我哪有什麽「做事能力」?我只會分析、觀察、紀錄,有哪一間大公司肯用一個沒有大學畢業的人,甚至幾乎沒有專才能力的人幫他們工作?連要進「聯合國」工作的人,「基本」的還要學士畢業,還「只」能當個「實習生」。現在這個世界口口說聲要看重「專業能力」,在我看來只是宛如後烏托邦電影式的春秋大夢。

這世界想要很簡單,但根本上不可行。因為本身其就很複雜,光是要簽證,入境就要準備一堆文件——還要是正本才能放行,這還不夠,所有的交代文件,可能要打上一堆日報表、週報表、月報表、季報表、甚至上半年報表、預估報表,各種大大小小的申請文件,還要批准,繁複的官方手續,這世界要簡單?上面這頭可以先刪去。


至少我們這個世界所累積出了正面能量沒有大過真正改變這世界的真正力量,否則——我們只是還沒開打,但不代表我們每天都活得很有幹勁!


這還沒有完,光是我們的流程手續,就可以在收到訂單,準備訂單,以及準備出貨,完成出貨這樣的四個手續之間加上了許多步驟,像是理貨,備料,包裝,讀取,出貨,轉運,檢查,運送等等,好處是你對流程有「透明」的了解,壞處是我只要知道我訂購的貨品現在在哪個人的手上就好,至於其他步驟,不用對我說明。

分解細節,有許多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效率,像是人人排成一列,以互傳的方式交給下一個人手上,最後送上直升機,運送出去,可是壞處是,很浪費人力在運送,如果一個人可以在這個途中,直接跳過許多人,不是省事多了?因為我只要知道我的東西在他/她手裡就可以,至於有多少人經手根本不重要,我們卻是加入許多「幫手」在裡面,請問有用嗎?

第二點,這世界很注重效率,好像我們做事的標準要蒸蒸日上才行?這樣有意義嗎?如果我每篇文章都打出超過三千多個字數(最近這幾篇文章,我確實有過),甚至我把一萬六千多個字數放在同一篇文章裡,而不是拆成八篇,我想你有時間,可能也無法消化。

世界的步驟要的越快,我們好像就要迎頭趕上,否則就會淘汰,請問有意義嗎?這世界要經過這麼多繁瑣的步驟,這麼多非常注重安全的前提之下,所提倡的繁瑣流程,請問有防得了有心人士嗎?好像都沒有,內鬼是偽裝的,我們不可能在鬆懈與緊繃的狀態之下來去自如,因為朋友都可能成為你的敵人,難道真正的好人就是就是對你開誠佈公的?別傻了!

亞馬遜書店的五顆星評價,也是因人而異,就像電影一樣,高度滿意的總是受人歡迎(連我也吃這一套),但真正內容要受人有意義啟發的,卻是少之又少,至少我們這個世界所累積出了正面能量沒有大過真正改變這世界的真正力量,否則——我們只是還沒開打,但不代表我們每天都活得很有幹勁!

唉!書店裡的正面能量書籍,看來看去,都是那一套——成功哪有那麼難,是啊!沒有很難,否則每一個人早就「成功」了!每一個人的「美國夢」早就實現了!不是我非要當個酸民,而是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每一個人都成功了,那失敗有意義嗎?(我過去就曾經說過)況且,那些抱持著貧窮會消失的社運人士,或是期望世界會更加「平等」的社會主義人士,我也曾經說過,世界是不可能平等的,因為平等的角度是你看的角度,但真正的世界是「圓」的,是一個有弧線的,況且,貧窮為什麽不可能消失?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如果貧窮真的消失了,那麼我們對於貧窮的概念就是出於內心的貧窮,不是物質的貧窮,但這裡談得是物質的貧窮,就算物質的貧窮解決了!內心的貧窮只是勞費地增加,又或者每一個人的收入都幾乎拉上了水平角度,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收穫的滿足,了解基本的快樂到底是什麽,財富的上限會到什麽程度?你自己去試想每個國家的貧窮水平線如果都與美國甚至新加玻一樣,那會是什麽的樣情況?

再者,回到前初,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根本不了解我們的真正生活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麽?背後的那一層到底是看見了什麽重點?就像我在書店中,無法安安靜靜看著我感興趣的書籍,總是被路人的說話交談聲,店員的整理書架聲,還有音樂聲給打擾,甚至還播送重金屬搖滾樂?所以我在書店的時間大多只是看「重點」,很少真正「靜心」來思考。

我們聽不見最安靜的聲音,耳朵裡的雜音總是被外來的聲音給打斷,你何時才能清楚聽到你內心真正微弱的一面?你什麼時候才能覺察你真正不曾感受到的一面?你什麼時候才能在你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聽見你最黑暗的一面?最不可限量的一面?我們是需要無聲,我們是需要有簡單的一個步驟,就像是我只要知道我的心到哪裡了就好,我只要知道這世界的腳步能夠停在哪裡就好,很可惜,我們是「明眼人」,很可惜,我們靠著最需要的兩大感官——耳朵與眼睛吃飯時,我們總是「動」個不停,想個不停。

社會要進步,坦白說很難。因為多數人帶動的進步,說穿了只是一個晃子,根本不存在的晃子,我們都把抓寶當作「真實」的,請問我們有真正在乎過「存在」的真實意義嗎?沒有,摸得到心跳,能夠察覺到呼吸,好像在死亡前都不存在,我們今天感受的溫度,明天變得冰冷的溫度,請問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當下的前奏進行式嗎?

我知道我的文章不怎麼樣,可是,這社會的趨勢也不怎麼樣。看起來風光的一面,看起來人人要進步革新的一面,但到頭來,只是革命的開始,進化的前端,當我們明白效率、所有資訊在螢幕變得重要時,我們就忘了真正的我們活著有意義到底是什麽樣子?

我們的認知變得遲鈍,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聯合研究說明我的認知的確變得不懂得思考裡面的探究,越來越想使用網路來幫助我們的記憶,更快去了解找到答案的步驟,當然,從每天美國人所使用四萬兩千單字而言來看,也的確,英文單字早已經超過這個數目(有二十三倍之多),我們現在所瞭解社會思想而還在粒線體、生命、性愛以及基本的意義做無限循環,只是這意義是表面的,就像我們看著微生物一樣的表面,而不是作為一個微生物到底想什麽的意義。

這真是無盡的諷刺啊!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