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Ideology part 3
圖片來源:Matteo Tarenghi |
但,真的沒辦法,你若是寫得太灰暗,別人就會說你的思想太悲觀(很多人也這麼說我),但實際上真的不是,一個面臨自殺的人(我過去有過),是真的害怕死亡的,或者應該這麼說,一個在黑暗裡偷偷哭泣的人,是多麽需要看清自己的悲觀就只是悲觀而已。我或許沒有最好的「朋友」,但我知道怎麼一個人與黑暗相處,我知道自己在面對孤寂時,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是的!就只是情緒,所以我可以一個人隻身前往我不熟悉的國度,我可以了解在背後的美國人、留學生、老師、以及各種美國上班族的一面(至少是「一面」)。
看著海關在我面前,他們極力想抓住不合群的份子,而雖然我的英文能力有限,我也盡力地回答我的真正目的。受過恐怖攻擊的美國本土,那裡的美國人也變成「歡迎你」以及「限制你」的兩方。
穆斯林是恐怖份子嗎?或許是吧!畢竟「面具」下的穆斯林(尤其是婦女),真的會有一股心生害怕的恐懼源頭在緩緩上升。你永遠不知道誰才知道真正引爆炸彈的恐怖份子,畢竟他們不會寫在臉上:「我是恐怖份子。」所以,總是腎上腺素狂飆,緊張氣氛一蹴可幾,就算害死無辜的人民。如果你身處中東國家地區,那裡堅守崗位的人民,你問為何不離開你們的國家,畢竟已經發生了內戰,很多人會說那是我的出生地,我要堅守此地,我愛該國。
恐懼在嗎?當然在,這不像我們台灣的「重大事件」一樣,只要有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件發生,台灣人民就身處恐慌,反觀中東人民、發生恐怖攻擊的歐洲、美國、非洲等等國地區,那怎麼辦?坐以待斃嗎?不可能,生活要過,我們總是要想辦法如何學著當個末世論者的生存者,但也不應該把自己搞得全身關係緊繃,就怕自己死於非命。想一想,生活的每一道意義,都是教導我們怎麼看待生活本能的基本綱領,從吃到玩樂,人類就應該怎麼看待重新生活的每一個領域空間,而不是排除在外。
但生活本身方面卻不是如此,正面的勵志書籍永遠比倡導兩方平等追求的書還要多,我們批判的書籍的也是總有一方在倡導真正的理性樂觀,環境固然在變,但也應該認真思考在追求未來光明面的道路之前,我們也是不是只是倡導人生只要祈禱和平,沒有其他?
和平固然重要,但其他也同樣重要,沒有誰應該擺在什麽地位,可是我總這樣想,總認為當我們在投下「民主」的選票時,好像看到的不是這樣。名次怎麼來?提名名單怎麼審核?誰有資格說什麼話,主導真正的理性意義,總是有一個「東西」說了算——不管是人、主委、投票等等之名義,就是有一個領導方去證明法官有效、道德有理、這是遲來的正義。我想問的是,背後的意義就只是證明了我們的人類社會固然需要一位領導人之外的選項之後,我們能夠看清真正存在的「尊重」意義論點嗎?
唉!容許我長嘆一口氣,看著領導人的有效方法,然後再看看每個名單都只能證明這是個系列秩序,然後我再來想想,為什麽不能徹底說明人生的系列意義到底貼上「最佳」的意義是落在什麽地方,可以合乎證明這真的有「型態」上的意義?
這真的只是形態上的意義,排名第一的最佳工作方法不適合我,最佳的使用電子郵件的方法不適合我(我已經試過),最佳銷售量的第一名的書籍在我眼中就是普普通通(我沒有特定什麼意思——我的文章也不怎麼樣),我的意思是說,人生的最佳意義就是處理在意義的型態之中,就應該說明我們在學得意義之中,能夠獲得什麼。
人類是存在道德的,但也問題是道德本身是存在我們對於「道德」本身的建構而已。
例如應該這樣改:這是本教你如何從生活獲得煮咖啡樂趣的書籍,這是能夠幫助你認識咖啡的存在意義,好讓你進一步認識你現有的咖啡,是怎麼從採收到包裝、烘培的一本手冊;這樣的「意義」不是實用多了?什麼你只需要這一本,或者你唯一的一本,或者這真的很便宜的字眼通通不需要。電影影評可以這樣說,讓你重新思考認識你自己的意義,很值得一看,很令人省思,雖然很黑暗,但帶有光明,等等之類的字眼不會像我們常說的幾顆星評價,IMDB 有幾分。想一想現在的意義意念是否已經被這樣而套牢了?
相信我,應該說大部分的社交網站,不是誰應該「跟隨」誰,就誰說讚美誰,誰加誰,這樣的意義只是顯得我們應該去追求我是你的支持者,應該說我們被這麼紛絲論的模式已經沖昏了頭,誰有幾萬名粉絲不是重點,而是思考了無意義。當然,最佳的表達方式都已經被簡化了!只要做出「動作」就好,不需要深刻表達,也以至於人生的意義也徹底被簡化。
我喜歡這張照片,我對這則貼文有影響,只要轉推就好,稱喜愛就好。人生的方式一旦被簡化之後,好像就活在「簡單」的世界中,事實上不是這樣,簡單的世界固然要有簡單的思想,但背後不是一連串的簡單流程,就能說明這有意義(這只是愚蠢)。表達方式應該像我們對東西的思考,而不是只是說明好與壞的型態。
然而,目前沒有什麼值得構思方法可以解決這樣的「難題」,如果圖示化表達是一種必須,那麼現在常見的愛心、大拇指往上、一張笑臉、生氣等等是否已經有了最佳化的模式?當然沒有,人的情緒在表達關注事情的層面上不會只有一種,如果用簡單的情緒字眼表達,是否就真的代表我對這則新聞、訊息有多快樂(悲傷)?意義在這樣的充其量只是扮演著配角,我們對於這則意義的思索才是真正的關鍵。
世界想要變得更美好,我們當然需要思索這世界創始由來已久的真正意義。然而,人類只能在生活中扮演著如何「進步」的意義。現在的進步是虛偽的,是不存在的,人生在改變你我的革命情感時,發掘真正的連結關係時,我們也才發現這不單單只是六度式的問題而已。人類是存在道德的,但也問題是道德本身是存在我們對於「道德」本身的建構而已,從哲學來看,道德之間的一體化問題,或者形而上學的問題,都只是存在我們對於存在中的型態根本。大腦能夠瞭解什麼?對於眼前的食物能夠知道什麼?人類若是拋棄了某些型態或者表層,我們是否就能觸及真正的意義型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