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邏輯

圖片來源:Kevin Dooley

我很喜歡談食物,不只是因為它們本身很美味,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食物給不同的每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表現,更能展現出當今那個人的性格。食物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在美國,食物不是披薩,就是三明治之類的夾層風味,我們很少如亞洲餐館一樣,外帶麵飯食,學著亞洲人的用餐方式,用筷子細細品嚐,就算我們這些懂得怎麼習得亞洲人的用餐方式,但不代表我們從裡到外就是亞洲人的生活方式。


東西文化本身大不同,中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見得在任何炎熱地區的環境就通用。你不能把沙漠一體化,總認為「是的,亞馬遜雨林的生活方式跟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雨林相同」,或是蘇門答臘叢林的生活方式相同。這些通通是單方面的事,就以最根本的邏輯來說,人類很聰明,也很愚笨——以為八九真的不離十,但其實最接近的方式也只是我們想的方式很類似。

八九當然不離十,意思是說,相近的方式通常就很連貫,說不定可以一體適用。因為人類會從過去的相似經驗來套用答案,我不是強調人的大腦是個很有「習慣性」的動物嗎?一旦這個模式形成了,我們「自然地」認為這絕對不會有「大」的變化值。

因此,想一想我們現在通用融合的生活習慣,其實都很接近,否則人的一天不會這麼靠近: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幾乎早晨起來,每一個人都要看早報,看臉書,看 Instagram,看任何社交網站、電子郵件、團隊訊息、任何類型(你喜愛)的新聞等等,西方美國人對比西方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瑞士人、丹麥人、到中東地區的沙國人、卡達人、伊朗人、接近亞洲的俄羅斯、中國人、馬來西亞人等等,哪一個人除了不是在「補眠」,就是在看些什麼,聽些什麼?我們這麼接近的原因,理由就是我們的生活習慣在「社會群體」當中已經被「套牢」,簡單來說,當一個國家形成時,當一個社會有「意識」時,我們也彷彿有自己的意識認知到自己該要怎麼做,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說「淘汰」是不切適當,但你知道的嘛!八九不離十,接近的生活就有接近的方式。當然仔細觀察一個公車司機的生活方式或者一位漁民的生活方式,也絕對不是「早上」起來(你硬是要說清晨為早晨也是沒錯) ,和我們認知的「早晨」可能是不太像是早晨,而是三更半夜。清晨四五點不是要去報到,不然就是已經出海去打撈漁獲,在清晨四五點回港拍賣,他們的三餐當然不是在哪一家餐廳用餐,或者在哪一家舒適的位置坐下來好好用餐。我曾經看著台灣的公車司機為了買晚餐而在路邊停了大約兩到三分鐘的車,就是為了買一碗麵。回到終點站之後,才有時間用餐(根本不可能邊開車邊用餐)。有時候距離終點站還有十幾分鐘到二十分鐘的路程,可能回到那裡,幾乎已經晚間七、八點以後,可能吃完餐點之後,又要換班而再次上路。

每一個人生活方式不一定相同,而這裡所說的相同,就只是我們所認定的相同,但其實最不同的就是細節。你是做業務的,就需要拜訪客戶;行銷企劃的,就是需要寫文稿;公關要處理媒體或者外賓的新聞事件;服務員就是要面對第一線客人,生活的這些大小事就是讓我們在不同領域而互相相輔相成的原因,也是讓我們進步的原因。想一想,生活方式除了讓我們維持固有的生活習慣,其實我們的骨子裡到底還有哪一些是自認為不同於他人的生活模式?

西方來到中國的現代,當然無法適應中國人的思考方向,所有才有羅馬拼音,而中國人來到西方身處的社會,總是在想他們所說的語言怎麼比我們「認定」還要更複雜,他們卻認同我們是最難學的語言?

這就是個問題所在。我也一再強調一點,世界上根本沒有邏輯這回事,你硬是要從哲學的觀點來證明有邏輯這東西也好,我只能說邏輯是你認為貫通的思想,就以邏輯這東西來說,宇宙本身還沒誕生呢!

我不管誰證明宇宙發生在大爆炸之後,還是什麼其他理論也好,唯一只能確定的就是在地表找出來的遺跡去證明地球過去發生過什麼,但還是不能證明「真的」發生過什麼,所以現代科學家根本也無法探鑽到核心表面去了解,這地球的心臟到底「藏」什麼?回到一貫邏輯的思想上,我們的思想容易走直線,我一再強調走「直線」,很少拐很多個彎抹很多個角去思考真正的路途。所以才會有那該死的「若 p 則 q 」出現。這是誰證明的?pq 這東西是天生存在的嗎?變因的用途也「絕對」不是單單因果這麼簡單,如果是說我想得太複雜了,那麼最單純的說可以證明我寫了很多文章,就可以成為大文豪嗎?

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推理問題,就是推理出女性主義者與勞工之間的相對性,但我們(可能)都知道那不會一個「正常」的推理方式。我沒有什麽邏輯概念,看看現在所教導我們的突破性思考,那幹嘛管邏輯這東西?誰說任何東西不能擦出火花?你認為很奇怪,說不定就是市場上的一枝獨秀的美麗的花。愛因斯坦也不是說過想像力比書本上的知識還重要嗎?我們有忘記這點嗎?還是人類一直相信上帝的眼中是不可以搭起巴別塔質問上帝?是因為人類想像力無法「用力」突破上帝的範疇?

我們的思想容易走直線,我一再強調走「直線」,很少拐很多個彎抹很多個角去思考真正的路途。


何況,當初有上帝這回事嗎?《聖經》的「前身」,不是用耶和華的觀點寫成,而是厄勒(EI)得以那相似的觀點而刻成,如果說八九不離十是根本的錯誤,那反問為什麽我們的生活的方式這麼像?

因此,東西方的食物已經融合在一起,你可以把亞洲的左宗棠雞夾在漢堡中享用,也可以把義大利麵放進炒飯的餡料中慢慢品嚐味道。沒有什麽不可以融合的,土耳其的甜點可以比不上美國的甜甜圈的甜份,但我們對於味覺有一概的融合方式,就是共有的甜份味道。沒有人喜歡不甜的食物,甚至每天吃白麵粉都認為好吃的食物,所以食物都或多或少少不了糖這個吸引力的分子,加上的鹽分,裡面的鈉含量,就讓我們相信過去會用鹽當成獎賞不是沒有原因,畢竟食物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它可以給人活力與能量,少了它們,我們怎麼有體力建設「榮景」呢?

想一想,食物雖然把我們分隔不同的兩地,但是能夠在本國吃到異國食物卻是做夢沒有想到!雖然食物本身可以在吃相中看出一個人的品性,餐桌上更是能夠了解我們對於用餐習慣如何,但還是沒有辦法從我們的身體與心靈一分為二,徹底撕裂,心靈是個愛吃鬼,身體只是吸收的機器,就算我們心靈能夠感受到飽,身體也願意放下餐具,但我們仍有一個思想貫通我們的靈魂,告訴我們還是要「繼續」吃,一個人只吃一餐,還知道「飽」這件事是少數中的少數,如果沒有二十四小時,那可能回顧看看我們的一生當中,除了在睡眠度過,剩下就是用餐時間。

這種邏輯總認為人一出生就是要找奶水喝不無道理,我們都需要營養,人類是所有動物生長中最需要付出極大勞力與心力的,嬰兒沒有力氣對抗天敵,成人們只能用「頭腦」反抗,但我們的動力——在大腦之後,好像也從來就認為大腦的一貫邏輯思想是必「暢通」的?


沒有什麼是有邏輯這概念的,你生命中的意義往往還比這個順通許多,但這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你還不懂,請參考〈意義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