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好習慣

圖片來源:Take Back Your Health Conference

「健康」的定義已經說了很多遍,我想,我不再重複——可是——不重複又不行——因為我們這些懶人根本聽不進去。


如果我們不是懶人,那麼你又何必要建立「好習慣」?手機上的叮嚀你喝水是怎麼回事?提醒你要站起來走一走?或者要你放下手邊的工作,乾脆來健身?

有人乾脆買一套站起身的辦公桌,聽起來怎麼樣?站著工作聽起來好像不錯,一邊能夠活動,一邊又能夠兼顧手邊的文件內容好跟上進度。或者你認為站起身太久了,就買二合一吧?這種辦公桌能夠變身為站起身的辦公桌,也能變成一般的工作桌,售價嘛——也不會太昂貴,這種「實用」辦公桌可是這裡的常勝軍,每天能賣掉好幾個!怎麼樣?心動嗎?

而現在,你買了下來,取代你舊有的工作桌,順便把你的辦公空間整理一番,該丟的文件丟一丟,該保留的文件放在顯眼的位置,好容易拿取。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開始你的新習慣。

等一下!我還忽略了什麽了嗎?對了!你的電線,電腦後端的電線亂七八糟,是應該整理一番;用了束線綁一綁;嗯,好看多了!現在,啟動你的新工作方式。

剛開始不習慣,很正常,同事也都這麼認為,你舊有的封閉方式要配合你的操作方式,你可能有一個月的磨練期,撐過去,你就能養成了。好的,我們來驗收成果。

一個月過去了,不錯,是有好轉的現象,你也習慣站起身活動,腿部很容易來去自如,上半身看著文件,其實也還好,也不會不能適應,人畢竟是適應期的動物,如果要強迫改變自己,一定要要循序漸進。

二個月過去了,一切順暢,三個月過去,也經過「試用期」階段,想必,你已經習慣站著工作了。突然,有一天,你站起身工作時,因為站太久,導致小腿痙攣,還有靜脈曲張問題,讓你想要坐下來,你的椅子還在,你坐了下來,畢竟這可是二合一的工作桌呢!畢竟這可是我花了許多銀兩購買的呢!

站起工作沒有問題,問題是出在哪裡呢?你會這樣問自己。你請教你的家庭醫生,他們回答你:你的休息時間不夠,雖然你午餐是坐著吃飯,雖然你也準時下班,但你的習慣並沒有完全建立,也就是說,你是為了習慣而改變習慣。

心理醫生直接說這是習慣建立的後慣性模式,也就是發自內心促使外在影響觀點的生活方式。老實說,這並不適用你,因為你的壞習慣太差,想要一次建立好習慣?首先不是轉變壞習慣,而是適用你的習慣,從而建立新的習慣。

「習慣」這個字詞的解釋太差,換個說法還好聽一點:慣性。而人的慣性是建立文化因子上,文化牽扯到語言的思維,語言的思維牽扯到物質的流動方式,就像在冰天雪地生活大半輩子的人們可能對於冰淇淋沒有多大興趣。東南亞國家較炎熱又潮濕,所以食物一定與解熱有關,能夠帶出食慾是同樣的道理。在世界上的每個國家因為地理環境不同,而影響我們看待生活的方式,從而建立起一套「慣性」,我們是被思想給教化,進而影響一套思維的灌溉流程,而建立起我們的生活風格。

而同樣身為懶人的我們,多麽希望維持一套大腦綁住的迴路之後,就不要再變動,因為很累,很麻煩,又很辛苦,又浪費時間。大腦多麽希望那一套從小到大的思維模式不要再斷線,然後又重新牽連,然後再形成新的迴路,就算我們願意告訴大腦,你願意放棄從前的生活習慣嗎?而大腦也願意答應之後,也不代表大腦就乖乖聽你的。

因為有太多外來的因素在變動,例如天氣,例如突如其來的意外,例如你要搬家,例如你要找新的工作,例如你就是想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大腦的做法通常就是迎合外來,來改變自身的,這往往讓我們措手不及,於是乎,大腦的迴路總是在一半之後又轉變新的迴路系統,就是在中間安插新的片段好讓你斷了思考模式。如果你的大腦夠發達,連結夠多,你還容易抓得住;如果不夠多,你就會打結,於是乎,我們大腦就需要「清洗」一番。

這當然不是洗衣機的原理,丟進洗衣槽,然後加入洗衣精,然後給它轉個二十幾分鐘,然後烘乾,大腦就是「新」的——當然是「舊」的,實體洗衣機也是如此,可是大腦固執的力量可是很徹底的,如果大腦在清洗過程中,把你的最愛的圖案給染色的,給混合不同的衣料的,那麼你的大腦可是徹底會打結,還是答非所問。


當我們屢屢秀出自己的結實的肌肉,我們也想努力改善這點時,卻不肯用心思索自己的健康美之後,我們就容易陷入整型是個美感的迷思。


大腦不是一套完全機器,但它也是一套模仿而來的機器。嬰兒一出生就產生了許多連結,那當時並未徹底剪去多餘的迴路,所以嬰兒是很「靈活」的一套機器。大腦不知道何謂種族歧視,但他知道黑白膚色代表著不同的人種,他知道黑色較暗,白色較明,看著對方的嬰兒眼睛,就想要知道這個嬰兒到底想表達什麼,這也是我們如此著迷嬰兒那雙深邃的雙眼,有如此多奇特的感覺要呼之欲出。

因此,我們來想想,嬰兒由不同的雙親照顧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不管異卵雙胞胎或同卵雙胞胎,接受的後文化也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性格走向。後世代的因素影響越多,改變就越大,這時我們回到習慣之問題上,人們的人格就會有相互偏離的時刻——就是左右不定性的時刻。這時,慣性的問題就突顯有趣了——我們在升級下一版的時刻,我們是怎麼定義「偏好」的?

大腦的原理是找相同的行為模式,因為人們的大腦很不喜歡大改變,於是大腦在變成「完全懶人」前,我們就要想辦法維持舊有的行為模式,好讓大腦不要從書呆子變成龐克風。於是乎,大腦就會想辦法剪去一點迴路,多增一點迴路,又拉不同的迴路,也於是乎,我們大腦就喜歡組成大雜燴。

大雜燴是難聽的說詞,好聽一點就是混音風,基本的音調不變,但是改變的是加入的新的音調與節奏。也就是大腦對於舊芭樂歌又愛上新的舞調幾乎甚於新的原來曲調。大腦比你還知道這點,於是你說服你的意識要力促改變,你才需要新的原動力,好讓你保持進行。現在。回到好習慣,你的陋習戒除了嗎?

一般研究說是一個月,你呢?可能需要半年?或者一年?也或者煙癮太大,不能說戒就戒。喜歡運動是好事,但無法了解運動的深知,那麼你只是為了運動而運動,就像跑步機總是跑不到十分鐘就掉頭走人,或者你的重量訓練只是把你自己撐到了極限,你還說沒事。

健康的定義,只是把自己逼上「完美」的定義,如果一切要如電視上的俊男美女般的定義,那麼只是找自己麻煩。可是電視媒體不肯改進這點,媒體是一個很會教化的管道,我們看的廣告比電視劇本還要多,當我們屢屢秀出自己的結實的肌肉,我們也想努力改善這點時,卻不肯用心思索自己的健康美之後,我們就容易陷入整型是個美感的迷思。就算我們不願意動刀,也會試著拿自己的身體來挑戰自己的意識感,是否可以充足這圓滿的氣球。

因此,不是健康的是種錯誤,而是追求健康的路上,一路總是追求錯誤,而陷入錯誤,而這點我們一如往常都會看到,體健的美感現在是否看起來具有曲線美,還是認為人體的展現肌肉線條時,只是一種拉扯感?

我們對於健康是追求過了頭了,人人想要健康的身體,卻忽略了自身的心靈的美感,於是身心根本不協調,看看周圍的例子可以得知,我們上健身房,是可以讓身體充滿健康,多項研究也證實運動的確可以讓頭腦徹底醒一醒,讓大腦的意識可以重新洗牌,但是不會變成全新的花色與圖案。因此,雖然運動有很多好處,但我們所喚醒的不是深層的潛意識感,而是外在的意識型態,好讓我們為了上進而上進,互相激勵還不夠,還要比較誰是運動最多的冠軍,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態度而讓自己真正感覺「健康」?是一種優異的卓越感嗎?

如果重新體現健康,我想我們不是應該在乎外表美,而是在乎內在的線條美是一種內外兼得的圓融美,可惜上一章提到心靈是臭的——雖然這種流汗出來的味道也不太好聞,卻變成我們追求異性的利器,而反觀也想想,我們就算不是因為流汗而有難聞的味道,而是本身我們在追求真正身心平衡時也帶著臭氣薰天的味道只是想要大腦多點回心轉意的空間,不過看來你的「計畫」並不這麼容易達成。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