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迷思

圖片來源:Tim Sheerman-Chase

最近,有一個朋友問我,他有接觸過「心理學」的書籍,對於心理學有些許好奇心,想問問我的意見與看法。嗯,我說,心理學就是探討人類行為的動機,了解人類為何這樣做?為何那些做?以及如何可以避免,幫助你自己了解自己更多,生活更好。心理學一般來說就是大眾心理學的通論,就是「廢話」概論,也就是心理層面的基本討論,我呢?不從這裡著手,反而是從社會心理學的方面下手,著墨人際關係之間的討論,以及社會影響人類行為的諸多研究,最常聽到的就是「從眾」——社會層面影響人類大部分行為的通論,這方面已經讓我們看出人類追隨流行文化的現象有多麽廣泛。


其他如社會心理學的名詞,就是許多認知謬誤,認知錯覺引起的現象,就像常見的錯覺或是盲點,我們人類並非「完美」,但總是追求「完美」的那種表徵一樣:一路上跌跌撞撞。我們努力想要追求更好,因此,不斷自我激勵,不斷自我追求品質,以及勇敢面對苛責的批判言論,這些就是為了促使人類追求更好的進步,人類在做的就是這些「事項」。

「心理學」的方針就是在人類行為的討論上,能夠了解——尤其是開啟大腦科學之後,我們更加有更多的研究,例如常見的前額葉皮質區,你的運動皮質區,你的兩個語言中心區,還有你的 LTP(長期增益效益),腦幹、杏仁核、情緒中樞等等,我們都已經發現了原來自閉症患者不喜歡看人臉龐,我們原來已經發現了 ADD 患者不表示一定都很「好動活潑」,諸多的研究告訴我們,原來 SSRIs 不一定就是萬靈藥。

精神科醫生開啟這個心靈歷程,寫了很多精神科學上的書籍,不斷糾正我們的錯誤認知,應該用什麼方式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但一直可惜的是雖然他們立意良善,努力找尋正確的結果方案,但是以整體具體的根本上,人類有很多陋習要一一修正,最簡單的就是不是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錯或對,而是告訴錯的是什麼錯的方向,對的是什麽是對的方向。(我沒有在繞口令)

錯就是錯,也就是說不是你的觀念錯,而是你導通的路是錯的。內向的人並不需要學習像外向的人一樣,必須開啟你的心靈,勇敢開啟對話,這是錯誤的建議之一,有精神病的人不代表犯罪率比較高,容易胡言亂語,然後開始泛起令人髮指的案件,相反地,一般人的黑暗面不是端看精神疾病的定論,而是那深不可知的未知。

所以,我們現在對於心理學有一般大眾上的誤解與錯誤,尤其是自我勵志這方面的書籍。什麽叫「吸引力法則」——然後你心想事成都不對,我的建議可以幫助你完成夢想;什麼叫做幫助你在短短幾個月內,讓你成為人氣王,擁有超高無比的人際關係,話匣子一句接一句,讓你不至於成為冷板凳。這些說明上的「廢話書籍」根本談不上心理學真正接觸到的一面,因為根本不可能做到!


心理學不是知道你在想什麼,而是人類的行為一直以來都很愚蠢又很白痴,又百般讓人匪夷所思。


我的意思是說就是改變你自己,幫助你去除陋習,建立人見人愛的好習慣,不是你應該做到,因為那根本不是你。因此,我拒絕讀這類的「好書籍」。心理學是談到人類行為的一體兩面,也就是好壞都會討論,不會幫助你應該選擇哪些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你要有獨立自知的思考能力,幫助你瞭解心理學那一個層面是否就是書籍提供的那些討論的正確觀念,就算給你冰水的實驗,我也看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會觸動每個人心的道德反應,像是施捨多少與否,是否更具有同理心,或者是否更具自私。

我不敢說,我有多瞭解心理學,因為心理學接觸層面很廣——我甚至已經超出我理解範圍的能力,去著墨其他有關心理學可以接觸到的事物,就像物理學,還有化學,人類是原子做成的,如果光從量子力學來討論,可能會認為人類只是一個「假象」,也就是顏色不存在,形狀不存在,只有存在空間與時間的交叉點,也就是我們只是一個「物質」產物而已。從哲學來看,就會牽扯到靈魂、軀體這方面的學說,東方的思想遇上西方的神論,人類是否只是上帝造化而來的產物形體?

老子崇拜「無」的思想,孔子則是喜歡談論「君子」與「小人」的差別,盧梭著重人類天性的討論,哲學家在精神以及更高一層的精神去討論心靈的本質,讓我們這些「普通人」聽著鴨子聽雷的深奧理論到快要睡著。深奧的文字太難咀嚼,就算寫著白話文,還是聽不懂你到底說的是「本文」,還是布凱因凱文?因此,後代哲學家——或者對哲學有興趣的專家們幫你「翻譯」言論,卻還是聽著霧茫茫,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進一步解釋現在人類行為的現象是否一個特殊領域,需要想像地去探索灰色地帶。

哲學很深奧,心理學的誕生,是屬於社會科學的領域範疇,因此,我們著重心理學的討論就必須用科學的本質去實驗,瞭解實驗組與對照組,究竟差異有多大,以自由意志來說,聽過一段文字並且相信人類意志的學生比較能夠觸碰潛意識的層面,懷疑論者則是找尋機會討論真正的自由意志之說是否是虛構?還是潛藏在某一層面。

當然,以上所提到的研究「個案」是否正確,是否有造假嫌疑,不是我說了算,因為人有許多認知看法,就像你不可能強迫一個長期穆斯林去信奉耶穌基督一樣,印度教信徒改信猶太教,或者信奉摩門教。認知看法已經存在,你也不可能讓獅子改吃素食,牛改吃肉食,豬變得像狗會去追飛盤,有些行為已經存在成習性,因此在這裡,我要先提出警告,習性不是慣性,不是習慣的統稱( Habits ),習性是行為能力,與生俱來的,但有可能被迫改變;慣性是後天,是培養的,是一定可以改變的。

人類行為就是愛從先天與後天去做討論,心理學早期接觸以來,就是著墨基因與教養的特色,去影響一個人的人格有多深。但我已經不吃這一套了,因為就以我過去的文章討論眾多人格的字眼,你根本無法從中討論什麽改變比較多,或者什麽影響比較深淺,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即使知道了,人類的行為還是那「人類行為」,沒有多少變化,重要的事是人類行為的根本不需要去討論誰影響誰較多,較廣,較容易,而是改變行為的本質那中間的灰色地帶,我們要著重什麼實際項目,例如像是人性的討論,惡的本質,還有我們的許多錯誤偏見是怎麼誤導我們「辦案」的?

人類是為了瞭解自己,不是趨向完美,而是趨向我們還能凝望對方,熱情擁抱對方。世界大同不是走向烏托邦,而是減少那錯誤的偏見思想,好好尊重對方的門前雪。可惜,在這些進一步完成之前,許多大官、大國還有握有極有權力的大將們,是不可能當個烏合之眾,瞭解那純粹的思想情懷為何的,我們這些心靈對比他們的心靈,其實都一樣的髒兮兮,一樣的臭氣沖天,不是他們的層級特別高,就特別清香,請看看現在的公關學術的魅力:政府可以請公關來特別洗腦,我們也可以請那些代言人幫我們的大腦洗腦,每天不厭倦地播送廣告插曲還有歌曲,人類大腦的渲染風潮之下,這些特價少了零點零一元或者零點一元成了我們喜愛的目標對象。許多「研究」也特別找了第三方機構來推廣認證,我們就特別買單,但你也真的特別喜愛嗎?我的意思是說,這些真的那麼有說服力?

SGS 的檢驗報告洋洋灑灑列出安全標的,通過 FDA 的檢驗還有各種標章,就一定沒問題,至少你敢買,吃下肚,但我們的「習慣」再不改正,那麼人類追求「高品質」的境界就不可能消失。而與其追求那高品質的風範,還不如想想人類文明的進步就是我們上廁所在密閉空間是優雅的表現?那是人類水準的提升進步而已,也就是保有你的個人隱私權罷了!換個意思是說,人類行為的每一個表現只是秀出我們有多麽理性特質而已。(但感性的舉動從來不間斷過,就像瘋狂大採購。)


心理學——討論人類的種種特質,但請不要誤會,心理學不是知道你在想什麼,而是人類的行為一直以來都很愚蠢又很白痴,又百般讓人匪夷所思。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