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up of Milk

圖片來源:Benjamin Horn

       好好看看自己的食物,像是手中的那杯牛奶,你能察覺到什麼?除了標示熱量之外,我們能夠知道什麼?再看看另外一邊的食物:培根、火腿以及炒蛋,我們又能夠得知什麼?一份美好的早餐應該怎麼開始?


        或許這樣還不夠,還有一杯從超市買來的濃縮還原百分百柳橙汁,配上一杯現煮的黑咖啡,另外還有一份鬆餅,附上楓糖,你的早餐就在早晨時刻美好展開,送上一份熱騰騰的新聞報紙,或者你最新鮮的電子郵件頭條,告訴你今天的交辦任務。你的一天就在早起的那一刻出發起展開。

        你插入車鑰匙,你搭上公車;你在車陣中塞車,聽取廣播,你在電車中聽取你最愛的音樂或者 Podcasts;你看著手機,你看著平板;你讀取文字內容,你知道今天有什麼新聞報導,在你到達公司之前,你相信這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

        接著同事喜歡找你打交道,找你聊八卦,找你談談最近發生的大小事,還有那個新來的同事。你看著每個隔牆之間的同事的電腦內容,還有那個老是卡紙的影印機;在茶水間,每個人喜歡在這裡談談那個有怪異癖好的胖子,或者那個總是一個悶在角落,不愛與人聊天的怪咖。這間公司專營市場開發,然而我們卻偏好人心挖掘。

        公司要求你盡心盡力,我們卻總是喜歡混水摸魚,人在公司使用公司電腦專營私人業務不是第一次聽過,太多數人趁著老闆不在身邊,上上 Facebook 或者推特一下不是新鮮事,甚至看到喜愛的洋裝,或者最新款的牛仔褲還是想要購買的二手商品來參與競標,你都會找時間下手,你會巧妙躲開背後的「監控」,就算你的電腦被安裝監視軟體,有時候你根本不在乎。人總是喜歡玩「陰的」,因為享受那種隱約的快感,正是我們一種想要好奇的窺視的心態作祟。

        惡靈總是在內心間遊蕩,因此人不守安份,天人交戰的瞬間總是搖搖擺擺。上帝的話語無法在你構思之間,在你進食時間竄入你的腦袋裡。我們往往只能思考著真正我們想要探究人生的真摯道理到底屬於哪一種好叫人可以下嚥?可惜,人對於眼前的食物要能夠深入腦袋瓜裡,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思考那杯牛奶的真正的營養除了提供我們蛋白質的最佳來源之外,我們還有什麼忘了攝取?

        喔!是熱量!喔,是脂肪!喔!是碳水化合物。而我們吸收底下的營養之下,我們有在乎我們今天一整天下來真正知曉有多少的營養真的為我們所需?或者吃進了這樣的美好早餐之下,是應該最健康的代表之選?

        其實,我不知道所謂最典型的早餐是什麼,但我知道的是我們所吃得的食物之下,總是看見什麼,而吃進什麼,不思考食物的表面意思。如果你能構思那杯牛奶的含義,相信我們吃得很「習慣」——而我們是吃得很習慣,只是習慣有一份像這樣的早餐。而其他食物底下的營養,也總好像視而不見真正的營養需求,像是培根或者炒蛋,有時候還有兩條香腸,我們需要如此這麼多的動物性與植物性多蛋白質,還有一份滿滿都是維生素 C 的黃色液體?

        沒錯,專家在撰文上已經滿滿提告訴我們不吃早餐,以及吃錯早餐會造成什麼後果。但美國人或者其他國民對於眼前的食物,還是依然當成一種食物——面對排山倒海的食物原料,我們就能夠看清食物背後之營養標示只是需求最不變的一貫思想嗎?


好好看看自己的食物,像是手中的那杯牛奶,你能察覺到什麼?除了標示熱量之外,我們能夠知道什麼?


        當我吃了美國最道地的食物之後,甚至是泡麵,我能夠認知原來美國對於食物的重視,就依然把食物當成可以構成吃的下場,不是吃下最簡單的需求。對於採買的那種一貫文化,還是買得我們想要獲得「吃」的下場,不是吃得最所要的味道所重視。看得食物,了解食物,不是我們應該所多了解嗎?

        而,事與願違。超市的食物又大又便宜,所以購得太多的食物的下場之後,就是吃了太多滿足口腹之慾的味蕾享受。澳洲的一項研究表示體重增加的一項主因就是當我們不感到飢餓時,我們還是想要吃東西。因此,當大包裝食物比小包裝划算時,我們真的忘記該買什麼食物才最好?

        如果光是看營養標示還不夠,就應該注意我們現在需要什麽食物才行。然而,消費者的壞毛病是我們喜愛新鮮漂亮的蔬果,不想要醜陋的蔬果。法國現在禁止食物浪費,歐洲也努力促銷那麼獨一無二的蔬果,但丟掉的蔬果依然趕不上消費者消化蔬果的速度,因為我們就算真的吃不了這麼多,也會礙於我們真的想要那種豐富的佳餚的視覺享受。

        因此,家中的食物總是滿滿的,因此,超市的食物總是持續上架,永遠新鮮動人,但真的誰又知道我們剛剛才丟掉一批沒人要的櫻桃?大賣場不會公佈每日浪費的食物的重量,因為那真的很丟人現眼。統計出來的數字,自從我看到那一大箱浪費的香蕉之後,我就能猜想就算每天一卡車的重量,那真的很驚人,加上各家業者的浪費,我就能得知美國每人浪費的食物份量恐怕比檯面數字還要多——就算你可以轉換成肥料。

        食物是在於滿足味蕾,就算我們每天經過許多食物店鋪,也忍不住上前買一杯飲料。食物應該是了解食材其中,就算你知道一杯冰咖啡是由冰塊、咖啡豆以及鮮奶油或者牛奶組成,你還是想要一杯解渴。因為廣告太誘人,因為價格太吸引人,因為順道經過,因為家中的咖啡不如外面的咖啡好喝,因為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我們永遠都有為食物強辯的說法。

        我常常說,人一天有七餐,除了基本三餐,外加點心以及宵夜,還有無聊時在咀嚼的口香糖。在吃之間,我們只是了解吃的原則,如果夠能知道吃的代價,我也相信在價格之間,我們已經獲得滿足。但真的不是,如果你真的喜愛吃的味道,我也相信一碗馬鈴薯湯,你會吃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但五顏六色的牛奶穀片中,我們還是要加進各種食物來增添特色,例如水果。一份甜甜圈夾進各種餡料,一份杯子蛋糕上面還要妝點奶油,撒上糖花,對於食物的特色已經失去原有味道。

        幾乎什麼味道都有,化學的與天然的,人幾乎吃不出來。所有標榜天然的食物入料,就只是一堆萃取物,因為我們化學力道很強,模擬出各種食物香氣的功力數一數二。因此,人相信眼前的種類越多越好時,我們就吃下了許多額外的添加物,因為多樣性的選擇,可以讓食物別具營養。

        在一份即將到來的最新版的美國人每日膳食指南中,特別強調不應該考量在總脂肪的攝取,應該想到關於總熱量的納入才行,目前百分之三十五才是脂肪,關心現在所有精緻類食物的攝取才是應變之道。然而,雖然我們一再強調食物的健康應該從基本蔬菜水果考慮起,但美國最新鮮的蔬菜不是沙拉,而是你吃得所有的最值得的營養素。

        這又代表了什麼?如果食物的包裝變小,我們不再只是為吃而吃?還是一再買更多?如果餐盤變小能夠限縮胃的容量,我當然樂觀其成。當然吃了太多迴轉壽司,可就不是一件好事。而就算拉長食物的時間,難保你在睡覺前不是大吃特吃,或者不專心享受眼前的食物。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在人本身,因為人要改變食物習慣,不是幾天的問題,而是限縮在食物的生活型態已經被我們給制約,如果要美國人天天騎單車購物,不再開車,那麼車位的空閒率應該會大增,上班或許少點塞車之苦。但事實上不是,自從一個人佔領全車空間之後,我們就習慣無拘無束的感覺,或許你迫於無奈被當成沙丁魚,困在「密室」裡,但人多半會找距離鑽。


        看著那杯幾乎溶解的冰咖啡,我們好像不知道除了咖啡因之外,所有的營養物質是什麼?超市總是擠進滿滿的人潮,每個人都在為未來的食物採買,我們應該了解食物的必需品是求得什麼真正的需要價值,一種基本水準,水果的標準不是看期限,還是看內容的價值,生產類的餅乾不是看漂亮包裝,而是看食材結構,美國人的消費型態應該從善如流,思索著每一份食物底下的我們求得什麼營養以及食物生產鏈包裝多少看不見的意識形態跟著大腦產生多少巨大改變,操控我們一生,讓吃始終像個饕客。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