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反思

圖片來源:Mike
肚子餓了!要吃什麼呢?便當呢?太油膩了!沙拉呢?太單調了!三明治呢?沒有飽足感!漢堡呢?不要油炸物。丼飯呢?太簡單了!營養不足。壽司?拉麵?義大利麵?比薩?簡餐?鍋粑?燒烤?炒麵?炒飯?燴飯?湯麵?涼麵?熱狗堡?墨西哥捲?印度捲餅?粥?等等,我所寫的這些食物,可能還未包含你今天想吃的餐點上,因為我們一天想要吃的東西實在多不勝數,不知道該吃些什麼,來祭祭自己的五臟廟。


我同事笑說,吃飯嘛!幹嘛想這麼多!有需要考慮這麼久嗎?不過就只是吃個飯,為什麼要想吃雞腿,又想吃燒臘?你不能兩者都選嗎?其實,會考慮這麼久的原因,多半是心理對於食物的成分拿捏不定,對於食物的實際樣子,以及口感不完全所導致這種心情,畢竟點兩者,太多怕吃不完,一個又怕味道不好吃,或不夠味,或吃不飽等其他因素。總之,為了吃個飯,傷透腦筋在眾多餐廳前徘徊,實在是很特殊的現象。

過去,我們要求吃個飯,就是母親洗手作羹湯,我們就吃家中菜,吃得很快活,吃不完的,我們還會打包,作為下頓餐點來享用,或者帶去學校成為一頓精緻的午餐,這樣的生活,我們一直都很知足,也都知道食物不可浪費,不可以隨隨便便丟棄,或者不把便當裡的飯粒、剩菜吃完,這樣子,老天爺都知道,你不珍惜食物資源,就不懂得食物的寶貴。而來到了現在,往你的廚餘桶一看:魚骨頭、蝦殼、蛤蠣殼、用剩的菜根、蔥根、紅蘿蔔頭、水果籽、果核、飯粒、麵渣等等依然等著,接著送進豬圈,或者到了死亡的刑場—焚化爐,毀屍滅跡。

台灣人的廚餘高達九十六公斤,這是個平均值,也就是說,最浪費的人、最節省的人類與位於中間值的人類相加起來的結果,這個數字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就算再怎麼節省食物資源,總有人要把可以熬湯的魚頭、蝦頭、可以種植的根莖類通通丟棄,過期一天的優酪、牛奶等奶製品通通也都要丟掉,麵包、蛋糕、半製品等其他食材,只要不在日期的規範內或者味道只要有一點點變質,我們寧可丟棄,也不願販賣給消費者。

這樣的思想,乍看之下,沒有問題,畢竟消費者不想買到過期的食品,發臭的雞蛋或者發黃的奇怪食物,但是我們把這些「有問題的食物」送到豬圈當中或者其他牲畜裡,難道我們宰殺來吃,難道就沒有問題?牠們吃完了這些大餐後,然後經過牠們的消化吸收,然後再到屠宰場接受最後洗禮,送上了天堂路之後,我們處理這些豬的內臟、四肢、皮膚、肌肉後,難道豬的病毒細菌不會在送回我們身上?就算把有疑慮的豬殺死後,難道不會有其他外流?病死豬的問題,台灣的疫情一波接著一波,可能現在沒有報導,不代表病死豬消聲匿跡,禽流感的防治,也是不斷在宣傳,不要餵食鴿子、家禽類,食用雞隻與雞蛋最好全煮熟再來吃比較安心,難道這些我們就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嗎?

拉皮斯病,俗稱我們的狂犬病,難道我們對現在的疫情防治可以像是把疫苗打一打,就安心無虞嗎?把鼬獾全部殺死後,這種病就能夠有效杜絕?我們想法未免太天真,畢竟我們的身體所接收的細菌來自四面八方,不是把身上的細菌一網打盡,我們身體就會很健康。這是個很錯誤的天大思想,人類身上的細菌比你身上的細胞還多上幾萬倍,你每天洗澡頂多除去百分之一的細菌,其實沒有相差多少,那我們幹嘛要洗澡?況且這些細菌去除了,你就沒有借助牠們的作用來幫助你的細胞清潔淨化,那麼也是白忙一場。事實上,我們對於這些看不見的小幫手,其實都需要他們在環境清潔、分解的作用下才能讓地球保持活力生態,讓森林呼吸,淨化整個空氣圈。但我們常常以人類需求大於環境需求,去搶救更多人類資源,不替地球本身去設想,去灌溉整個地球生態,導致我們人類總是在地盤上你爭我搶,你給我收的情形一再出現,我們為窮人著想,給他們食物資源吃,難道地球的其他生物,如貓、狗、大貓、象、鳥類等等不用生活?以為蓋個動物園,就萬事足?棲息地的定義,往往由人類定奪,我們卻都以為這是最好對待牠們的方式。但也事實上,我們不但要為地球人類著想以外,還要為這些動物的生活地去設想,牠們今天這個樣子,是哪個愚蠢人類做的?

吃肉並沒有感覺特別營養......吃上一盤肉,可以讓我們認為肉食有一種特別營養成分,可以讓我們的想法認為吃動物性蛋白質可以強健身體肌肉細胞......但是吃腦補腦的觀念,一直在我們腦海裡揮之不去。

動物的生命環節與我們人類息息共生,我們絲毫只看見人類的飲食需求,而非牠們的飲食物鏈,牠們吃了什麼,造成什麼環境的破壞或者發展,是我們這些人類一步步逼退牠們走上死亡的拍賣圈中,給我們看的把戲,而我們還貽笑大方不以為然,反正是要給其他人類吃的,反正最好又肥又有份量,帶點油花分佈的口感,襯托出我們對美食的好感。既然如此,為了迎合對美食的貪得無厭,我們聘用了荷蘭科學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牛肉,把肌肉組織結合而成的牛肉吃得沒有肉感,沒有肉味,也沒有肉汁,感覺就像吃素肉一樣。一個要價台幣一千萬的人造牛肉,每個人都瞠目結舌不敢相信如此高貴的食物既然是這樣的口感與味道,一個保證信誓旦旦二十年會普及的科學家們以為相信這是人類對於肉食的解決方案後,我們又再一次看到人類對於食物—吃肉比吃菜來得好。

一公斤的牛肉需要十公斤的飼料為去餵養,豬肉是五公斤,雞肉是兩公斤,所以雞肉比較「划算」,而魚肉已經快捕撈殆盡。我們吃了這麼多的肉類,絲毫不覺得「痛苦」,反正不是人肉。人體的活動量大,人肉吃起來其實並沒有特別好吃,反而帶點酸味(書籍與網路都有說明),我們捕殺其他動物,享用牠們的肉,只為了讓我們充滿源源不絕的蛋白質活力!因為我們都認為吃肉比較「營養」。事實上,吃肉並沒有感覺特別營養,是我們需要活動量大,才需要轉調去支持吃肉,因為吃上一盤肉,可以讓我們認為肉食有一種特別營養成分,可以讓我們的想法認為吃動物性蛋白質可以強健身體肌肉細胞,讓身體感覺有股動力在支持我們,讓我們精神更好!植物性蛋白質,雖然這幾年強調宣傳可以取代動物性蛋白質,並且較為人體所吸收,對人類較好,但是吃腦補腦的觀念,一直在我們腦海裡揮之不去。


遠古時代的人類狩獵,採集果子果腹,把獵物的肉烤來吃,吃不完分送給其他人或者想辦法保存,以備下次食用。我們對肉類的需求已經在這世界中轉調成集體對於肉食的大規模的供需問題,我們把森林砍乏成為畜牧地,或者種植農作物來提供給這些牲畜吃,全球已經有七成土地已經變成了農作畜牧業之用,已經沒有多少地可以用,想要人造地?填海造城?那麼人類的肉食需求已經眼饞肚飽......想要吃下一隻大象不需要一次一口,而是一大口整個吞下......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