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意義
圖片來源:David Romaní |
科技已經俘虜我們全身,未來的世界即將成為發生在網路的開端,土耳其總理不諱言指出,這一切的問題指向一個名叫「推特」的東西,這都是社群媒體惹的禍,他把矛頭指向煽動負面情緒的那些人,本來一個環保抗爭運動演變成一個大雜匯的暴力衝突。美國那邊實在也不好受,無人機依然會順利起飛,轟炸那些中東城市,美國軍官高層指出未來這些科技勢不可擋,意指暗示著未來的科技即將進入心理戰,即將從真實世界轉向網路的虛擬世界中,現在我們就已經看見駭客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攻防戰......
現在,我們慢慢瞧見了一個趨勢,那就是已經不再有「真實世界」這個名詞,而是一個巨大的母體世界,我們都只是一個電腦模擬出來的人物而已,猶如全像術的自己。因此,在我過去的章節中,就已經慢慢暗示出人類未來的社會即將掌握在網路科技被包容的世界中,我們都是其中一環。你還記得宇宙中的虛擬世界言論說嗎?我們若是如天文學家所指出生在一個多重宇宙的世界上,那麼我們有可能的確是虛擬出來的一個自己,我將這個問題詢問我同事,他認為:的確,這世界,可能有一個一模一樣的你出現,甚至還有第三個你、第四個你出現,不排除其他所有可能性,而讓我們看見宇宙並非是完全一個同源宇宙,還有一個類似的宇宙出現,那麼我們現在這個宇宙真的如天文學家指出的是一個圓球體嗎?
這個問題,我們無法給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們知道的是,從真實世界到虛擬世界,那麼當初這個真實也是虛擬出來的嗎?我是說,根本沒有所謂的「真實世界」?這一切看來很詭異,也很奇妙,如果這真的是虛擬出來的世界的話,那麼網路上的虛擬又從何解釋呢?難道上帝會故意製造一個假象世界,好讓我們在裡面活得快樂又真實,還是在真實中的世界其實想騙自己活得快樂也充實呢?我想,我只能說不清楚真實狀況,並且,上帝不是第一個製造世界的第一物種,微生物才是,微生物也不是第一踏上地球的物種,植物才是,植物也不是第一個盤據地球資源的東西,元素才是。那麼元素的第一種類型:碳、氧、氬等等能夠告訴我們這世界的真面目嗎?
想必還有些不行,就算你用碳十四定年法去了解物種變化,恐怕還是有些落差,因為這種測定法所測量出來的放射衰變量可能因為半衰期拉長,而產生誤差,況且原子少發生衰變現象,且統計數值容易產生不確定的正確範圍(我要求百分百精準),因此,給我個數字上下來了解物種是怎麼經過風吹雨淋,不如去掌握歷史變化還拿捏個準,因為歷史的演進可以看穿人類在物種上是怎麼影響世人,好讓我們的觀念進而更開放,更自由,更享有權利的同時,不會忘記我們曾是人類的一份子。一份在《自然》期刊發表的文章指出,我們在中國出土的一個靈長類化石—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可能是人類的祖先,五千五百萬年出土的小猴子成為我們與猴子分道揚鑣的證據?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就說服。事實上,人類與猴子的分別出路演進了多少變化,牠成了眼鏡猴,我們成了類人猿,類人猿慢慢成了克羅馬儂人,然後智人,再來是我們,我們到底發生了哪些事,當然不能只看「石頭」說故事,因為我們所了解的世界—若是為真實的虛擬世界,那麼我們這個從古而來的今天就是一場檯面上的戲劇演出,我們一定成為主角,倘若是真實演出,那麼我們現在而來的世界,有多少是真的假象?
換個方式想,自然律一切存在,那麼宇宙萬物最原始的狀態是什麼?我們看見的大爆炸是註定發生的嗎?當然是,自然律形成的就是一種和諧的進行曲,我們從螺線可以很清楚表達出來,笛卡兒對於對數螺線(Logarithmic spiral)的想法在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的表現下徹底發揮的淋淋盡致,他認為對數螺線的漸屈線和漸伸線對數螺線,極點在對數螺線各點切割依然是對數螺線,那是種完美的比例,直覺的切割形狀。對此,我們了解的是這種對數螺線可以展現一種共鳴現象,讓自然律可以很「自然」的琴弦和鳴。這種結構讓我們知道自然律的演進就是不准改變自然共生的「自然現象」,因此,我們不會去怪乎人類為什麼要設法改變自然法則的變化,因為要順應「潮流」,水流既然由上而下,人類為了讓它更好、更快、更順暢,因此截彎取直。那你就可以想想人類出生來的目的,是設法為了改變去改變,還是被迫去改變?
因此,當我們想想自然發生的情況時,也不怪乎對於「自然」的種種生機,我們都認為這都是有某些定律在操控,科學家找出給它的原因是自然就有發生的變化演進,換句話說,自然是迫使我們人類改變習性迎合自然,符合湯瑪斯.赫胥黎 (Thomas Henry Huxley)所說的最適者生存外,我們實在想不通還有什麼會讓人類真的想改變—包括改變自己?促使了優生學的問題,也促使加快人類的腳步,不只要跨一大步,更要跨很多的一大步。
而再以現在的科技去思考,資料加速了存取,我們的「個人問題」幾乎沒有多少破綻,因為人類改變自己的同時,我們人類也被迫去與時俱進。換句話說,生存在一個虛擬世界中,已經處處是個比對的年代,看看多少那些數碼,以及某些關聯,我們已經得知人類現在不可能再走回頭路,然而。在快速的數位時代,我們也該充分去思考人類現在的演進或許是場美麗的錯誤?所以我才會一開始提到一個問題:也許我們一開始是錯的?
除了這句「最適者生存」外,我們實在想不通還有什麼會讓人類真的想改變—包括改變自己?
這個問題,是在我不經意時所想到的,因為在人類的誕生之餘,我們習得那麼多的技能,如果真的充分得以發揮淋淋盡致,那麼我們的多元化不會那麼的夠複雜化,甚至有那麼多難以想像的結果與極端化,當然這是屬人類的觀點,換作是其他—如一隻鞭毛蟲或是一隻蝌蚪,可能就不一樣,甚至上帝的誕生,可能都認為是無形生有的另類觀點。《聖經》寫的是耶穌基督的故事,是以信徒而編寫的文章集結,但誰能保證回到那個開始說真的有奇蹟呢?
而石頭的故事—對於相信陰謀論的人來說,當然有可能是假的,你都相信阿姆斯壯登上月球是假象外,你認為說服你的證據還有哪些?因此,在這個虛擬的真實世界中,我們該相信的不是手中摸的實物,而是相信背後的那層意義—或說是多層意義?
我的任務就是解釋意義,不再為意義找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