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論(八)


圖片來源:Nikhil Kirsh

因此,你無法立刻享受真正的當下,自然很難放手那些讓你流連忘返的生活情況,就如同我們現在生活不能沒有手機一樣,近年來,手機的依賴情形已經大幅增加許多,高達九成的民眾把手機看成寶貝一樣,甚至比家人還重要,許許多多項研究都指出,手機上癮的民眾比往年增加不少案例。處處是手機的時代,處處都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我們已經不能擺脫對於手機的成癮,就如同對於臉書的依賴,也是僵持不下的難以放手。

根據挪威卑爾根大學(University of Bergen)訪問四百二十三名學生認為的結果是:「我們將網路成癮細分出與社交媒體相關的症狀,並且指出有部分的使用者已經成癮如對藥物的依賴。」同樣的結果拉到了美國哈佛大學的實驗室裡,塔米爾(Diana Tamir)指出這些臉書的使用者所獲得的感覺猶如性愛、美食、財富帶來的喜悅。另外回到挪威的調查也認為這些成癮的「患者」都是年輕人與女性居多。英國也有類似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一個人臉書上的朋友與他們大腦本身的區域有關,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黑爾斯(Dominguez Hills)指出,這些經常使用臉書的年輕人,有很多自戀的傾向,經常上臉書的他們還有反社會傾向,另外,還會對他人自尊受影響,而發表在消費者雜誌的論文中,美國匹茲堡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史蒂芬(Andrew Stephen)也非常認同那些長期使用臉書的年輕人所造成的影響有多深刻,但他也認為這些對自尊的提升必須是經常聯繫的摯友才有此大影響。看到這裡,你總認為這樣結束了嗎?可以擺脫臉書的通知了嗎?告訴你同樣的一項「好研究」反而可能讓更愛上臉書。以色列本吉里安大學(Ben-Gurion University)的研究認為恰恰相反,他們說臉書應該有幫助的,是可以幫助那些學生作課業上的交流,讓他們成績進步,他們認為只要挑選適當朋友,加上臉書的溝通就可以讓成績進步,也就是說單靠臉書是無效的。然而,最新的研究卻又開始唱反調,四人中卻有一人厭倦臉書,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更指出多半五成以上的使用者已經停用臉書,未來有二成七的人打算減少使用它,這些最常見的理由是太忙佔最多,其次是厭倦愚蠢的留言、瘋狂的朋友以及很無聊、影響感情生活等等。另外,非臉書會員有五分之一的人表示曾經使用但後來停用,他們的理由很實際:懶得管他人每個事和浪費我時間。在美國,甚至一位父親還與臉書上癮的女兒簽約,要她在五個月不准上臉書。

我們對靈體的看法一樣......並不是獨一無二單一存在這地球上的.....看不見靈魂的個體......因此,在我們怎麼了解人生意義的時候,我們都不由自主的反問自己最深層的祕密。

這幾項臉書研究對你而言,可以幫助你找到你要的人生意義嗎?我是說你真的知道你自己本身的行為在做什麼嗎?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認為為自己存活的人是渺小的,黑格爾認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的事業都會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偉大使之他人看齊。然而,我們卻始終不明白,我們沒有辦法完成追求我們內心要的志願是一個完整的人生道理。我的意思是說在尋遍人生的意義之前,我們根本很難立刻實實在在活在每一分的當下!而當下的那種意義,我們根本大腦內的神經運轉與心靈根本就是兩碼子的事—個別運作的事物,那麼在期待生命的意義時,我們到底幹了哪些蠢事好讓我們可以看清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的心智或者是靈魂—一個每個人幾乎都會認為存在的東西,連科學家也著迷這種神祕的玩意,那我們怎麼相信生命裡本身的生命核心會有意義呢?

就算你相信宇宙本是生命循環過程,我們也都看見宇宙發生爆炸的那一刻,例如隕石或超新星的形成,但不能就此認為宇宙本身產生的生命就是我們認知中的生命。雖然常常就如佛家所言,你心中有佛,便可見佛,也是在心願中看見佛在你身邊,但對現實世界來說,我們根本不相信所謂的佛就是存在的,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親自非得要寺廟參拜,要到教堂禱告、禮拜,我們再怎麼科技便利,也沒有辦法認為心中有佛才能見佛,也可以去說明為什麼每個人心中的最愛一定要親自擺上照片才能睹物思人。

蒙田還認為生命是短暫的,因此他把握時間讓它充分些,他很努力讓時間停止對生命的消亡,相反地,他要用生命的活力來補償它的熱愛,因此,他很會利用它。當然,懂得會利用的時間的人並不多,因此,邱吉爾才會在死去的最後一刻說:「唉!煩死了。我已經準備好了去見上帝,不管上帝是否準備好了酷刑來質問我。」當然,他已經厭煩了戰爭的傷害,可是還是有人捨不得,馬克.吐溫(Mark Twain)也說出我們還會相逢的詞句,顯然,他還是希望多留些時間給世界。達爾文依舊還想著演化論:上帝,出什麼事了?可見得,他放心不下物種演化的多項考證。許多事實告訴我們,死前依然還有活要幹,我們想著生活本身,就是考察對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中,就算我們無法真真切切活在每個當下,至少讓我們有感而發說,我已經學到了什麼。而這樣還不夠,我們的人生不應該只是在學著怎麼當人類—一個有良知的人類,一個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人類,而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大腦身體各個器官連接在一起的一個物體,都是緊密相關連的,我們也都一直相信靈魂是存在的,就如同我們對靈體的看法一樣,可惜的是,它不是獨一無二單一存在這地球上的。我們看不見靈魂的個體,就如同我們看不見紫外線或紅外線的一樣,因此,在我們怎麼了解人生意義的時候,我們都不由自主的反問自己最深層的祕密:你自己在做什麼,你知道嗎?看看別人給我們的評價,以及天使與惡魔在大腦兩端左右不定的問答就可以得知,人的心底應該不只只有一個自己而已,而是好多個自己在徘徊,矛盾的思維一直來自自己,人生的問題疑惑與解答也來自自己,可惜的是,我們自己並不清楚,我們能得到的答案到底哪個通用?所以才會跌跌撞撞。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樂觀的原因,可惜的是,我們的樂觀是一種通用的大毛病,每個人整天想著我要成功,我要開創新人生,「魔法的祕密力量」看了再多,也是吸引力法則在作怪,可惜的是我們並不了解這一點。現在的人太有自信,也太沒自信,自信的是我一定要成功;沒自信的是我真的可以做得到嗎?那真的是我本人嗎?樂觀的背後與悲觀的背後其實都只是一條積極與消極的時間差而已,並不等於相等。

而我在接下來的旅程就會進入核心領域中,並且探討我們人生意義到底那樣的天真、樂觀、無可救藥的思緒中,是否就還是那麼單單純純,或者複雜的並不單純,感嘆的是,可惜我們成為人之後,做個人也不會反省內裡的問題,以及問題本身,雖然我過去曾探討過於樂觀,人生的意義的完整並未完全揭露......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