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論(二)

圖片來源:Flickr

一個好好的單細胞生物,怎麼知道物質與意識在互相玩弄本身?牠們的神經細胞(有或沒有)也無法導引我們到底要做什麼,朝何地方遊去,怎麼樣的覓食等相關活動,何況比牠大一點的蚜蟲?蚜蟲知道有螞蟻在保護著牠,以免慘遭外蟲入侵,所以蚜蟲會提供密露給螞蟻,螞蟻的任務就是照顧牠們,甚至把牠們當家人來對待,必要時,也會把家讓給牠們住。蚜蟲與螞蟻常常就是扮演共生關係角色的最主要例子,牠們彼此並不了解生命就是犧牲奉獻,而是全力做好應盡的角色,然而,這樣的「小例子」只是說明牠們扮演該做什麼,至於那什麼前來後到的意識問題,就留給哲學家去思考吧!


我們卻還在這裡一直不斷反覆反芻思考二元與唯物的問題,那麼大腦裡所集中那份思想已經讓我們提供全分位的答案嗎?恐怕還不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形而上學》主張所有事物並不是單單的那麼簡單,他認為事情無法用因果簡單而談,而是要用什麼樣的契因來歸結所有問題,他把原因分為:目的因、物質因、動力因以及形式因。以下是他的解釋:


                目的因(Final Cause):就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變的原因,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動與活動。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是它之所以改變的原因,這可以解釋所謂的大多現代的心理動機,在這裡指的就是心理學暗指的現代人類行為。
                
                物質因(Material Cause):一件事物從一堆零件、成分、基礎、或者原料所組成的存在形式,將物質的結構追朔到零件的部份,其要素、成分,然後再形成完整的(系統、架構、混合、綜合、結合、複合)

                形式因(Formal Cause:了解一個事物的基本原因或法則是如何透過什麼樣的定義、形式、形狀、本質、綜合、原形來結成,而只是該事物或原因關係的其中部分。

                動力因(Efficient Cause):改變事物本身的動力及起因,是什麼改變什麼,又什麼影響著什麼改變,包括所有事物的媒介—有生命或無生命的,動力的起源或被改變的事物。


而這樣的解釋說得通關於生命意義的觀點嗎?恐怕還是沒那麼簡單—簡單只要分成四點歸因即可,因為單單分出那四種原因並不代表生命的意義就是指出那四種,不過已經為我們開啟了一個新的觀點,就是原因的變種歸類那四種主因,其他的原因或是未被歸類的原因可能在四分支的子分支裡,或許亞里斯多德想告訴我們的是,一種自然界的形成,一定由許多雷同,也應該被歸類而成的意義類別,或許我們也該思考生命該有的意義是否就是該形成的特定的某些意義,像是助人、活在當下,惜福造福等等。

只要是快樂的成長意義,我們就該加入採購清單,但是不是忘了是否快樂的必備清單,我們就一定要擁有?

而某些生命意義給我們的啟示或許早已存在國小課本裡,像是助人為快樂之本,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助教麥可.寶林認為,長期追蹤五年的結果發現,即使面對自身多重壓力、困境的情況下,幫助別人的性命的確可以活得很長久,同樣的類似結果是把自己想成超級英雄會比較樂意助人,此結果的研究員認為在虛擬世界中擁有超人能力的受試者,在現實生活中能容易去幫助他人,他們的大腦也較沒有超能力的人更為活躍,讓他們想做些什麼。這似乎都在說明生命的意義就是幫助他人,成全他人,施比受更有福,你快樂,所以我也跟著快樂。不意外的結果,讓我們看見助人的確可以讓生命更具有意義指標,可以讓生命更具可看性,為自身生命多添一筆快樂記錄。的確,我不會感到什麼驚奇,心理學家,管他是多具有知名度、可具規模的大學或研究機構,都會建議你快樂,是人生中尋求生命的重要來源,像我手邊的筆記中就描述著心理學家建議十分鐘就可以讓你快樂,現在我列出給你瞧瞧:


               一:尋找你的幽默感,不要讓自己失去想像力,不管它是什麼,保有一些非結構化可以讓你重獲無拘無束的樂趣。

               二:和你的孩子一起玩,你可以選擇跟孩子玩紙牌遊戲,或下棋,也可以幫助他們認識色彩,了解圖片的帶來的意義。

               三:充實個人與夥伴的關係。你肯願意多花十分鐘在維繫長期的友誼關係,不管討論是愚笨的或嚴肅的事情,你可以獲得不錯的快樂效果。

               四:從事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跑步、走路、跳舞等等,持續二十分鐘就有不錯的效果,對你大腦可以產生抗憂鬱藥類似的影響,情緒專家達琳.瑪琳琳博士(Dr. Darlene Mininni)如是說。

               五:如果你覺得以上活動太劇烈,也可以從事舒緩的運動,如瑜伽或太極,也可以幫助你讓心情緩和抵抗焦慮,這種活動可以伸展你的肌肉,可以抵消這種緊張關係。

               六:讓愛傳出去,你可以分享愛,讓愛傳播整個社會充滿向善的力量,改變社會的運作,讓它更和諧。

               七:打電話給你好朋友,你可以分享你心事給你麻吉,開啟心胸,敞開心事可以讓人獲得認同,得到尋求支持上的建議,尤其是當壓力來臨時,這樣的就加快釋放出催產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家謝莉.泰勒(Shelley Taylor)認為,女性對於處理壓力、關心他人特別拿手。

                八:暫停一下,你可以花費十分鐘稍作消息再上路,如小睡一下,或給自己一個安靜片刻思考,都有不錯的效果,讓你神清氣爽。


                九:如果你剛失戀或跟離婚還是其他結束一場不愉快的友誼關係,你可以嘗試寫封信給你前任(男女)朋友(丈夫或妻子),說出你的實話,但不要人身攻擊,緩解你的情緒,可以讓你把過去拋在腦後。

                十:做一些你平常不會做的,例如你工作前的上下班路線,在新的餐廳用餐,去不同的超市購物,參與不同的比賽等等,新的經驗可以提高你的感官,可以獲得不錯的自身想法或靈感。


以上這十點,你是否耳熟能詳?相信你有些聽過,有些則否,但這是告訴我們生命意義就該「追求快樂」為前提,來為獲得主要發展嗎?翻開最近的書籍或心理勵志的小說,也都不意外指出快樂是人生中更追求意義的成長重點,它可以幫助我們在人生階段獲得更大的滿足與幸福感。《更快樂》(Happier)的作者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就指出其實我們可以獲得更大的快樂,但為何不?於是他教我們快樂可以從學習而來,透過更快樂找尋生命的意義。當然他並沒有指出生命的意義這重點,不過也呼之欲出。

然而,我們真的這麼想追求快樂?我是說快樂真的就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在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告訴我們快樂是一種追求的目標之一,反而告訴我們快樂是人生的唯一的選項,也就是說,只要是快樂的成長意義,我們就該加入採購清單,但是不是忘了是否快樂的必備清單,我們就一定要擁有?就好像追求大腦裡的物質是什麼已不再重要,我們只要追求精神指標即可?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