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年輕經濟體(上)


談談國際事件那麼多,該談談我們台灣自身的情況了。現在,我對於台灣的感覺是每天上下班,人們依然不守交通規則,即使我下班已經三更半夜,一樣照樣闖紅燈,或者不按照交通號誌行駛,而其他的上班時間也依然喜歡我行我素:喜歡並排停車,喜歡在稍微不方便的時刻停一下車買東西,繳帳單,造成其他行人不便,喜歡亂丟垃圾,喜歡貪小便宜,喜歡大好喜功,喜歡一窩蜂搶購根本「現在」用不到的東西,參觀別人都看過都說讚的展覽,喜歡模仿別人,喜歡力求再多方便一些,喜歡可以追求更懶惰的方法,喜歡還有很多喜歡......我不知道台灣社會怎麼了,但我只知道的是,我們台灣人通通變了樣。


台灣人過去的勤勞刻苦已經不見了,台灣人過去的人情簡單的問候已經不見了,台灣人過去的不服輸,不埋怨的日子已經不見了,台灣人勤儉持家的態度不見了。現在的年輕人在嚴長壽的眼裡是沒有熱忱使命感。但聽在九一反旺中的那些上街抗議的年輕學生們是格外的刺耳。或許嚴長壽想表達的是大多數的年輕人—包括還在就學、就業以及從十八歲開始的八成以上的年輕人,但不因此代表現在的年輕人都非常的熱血,或者是說現在的年輕人並不充滿很熱血。

關於這種現象,我可以提出幾種解釋:

一:現在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之後,幾乎什麼都不會,不管你是什麼系畢業的,你不願意從事低薪的基層工作,更不願意從事看起來一片黯淡的產業,或者就算你願意從事底薪只有兩萬多到三萬的工作,你還是會抱怨工作一天到晚做不完。

二:年輕人的大多時間聚集在網路上頭,能夠從事類似反旺中或者文林苑都更案的抗議行動並不多,不會有每天的抗議行動等著要你去佔領!況且,政府本身的行為其實弊端就已經不少,學生參與的行動或許可以提高政府的重視度,卻還是無法提高政府的有效實質作為。

三:年輕人雖然懂得天馬行空,但是付諸實現卻少之又少,就算曾經拿過日本、德國設計大獎或者某一座獎章,在台灣只會被當成「台灣之光」,而在國外只被當成一種成就,我們卻極力推從這種「很高級」的榮耀,想一想,台灣人不是缺少創意,而是有什麼資格去贏得創意?

四:台灣年輕人的工作時間因為過於長久,且彈性已經疲乏,所以幾乎沒有多少時間抱著自己的夢想去實行,就算你已經環島很多次,環遊世界可以用最少金額辦到,那些接下來你的夢想剩下什麼?難道繼續再一次重複的旅程嗎?

五:由於時間所剩不多,又加上很多人一天到晚告訴你要活在當下,所以我們就拼命尋找樂子,導致不懂得真正活在當下的實質意義,就好比把所有的遊樂設施玩過之後,接下來你只會想延長假期,就如同霸子(Bart Simpson)對難得的一次遊輪假期難以忘懷,還故意製造假消息讓他繼續度假。

年輕人的熱忱只會遇到很明顯的事情就公私之分,正面與負面完全平分,就會造成他們無法從中了解好壞的真正效應。

六:年輕人的經濟負擔來得比以前重,根據 360d 才庫調查,有七成的上班族自己不適合結婚,這當中當然包括年輕人,況且它也另外調查其他結果,有九成三的上班族嫌自己胖人緣不太好。卻也因此造成上班族越來越晚婚。除了這項事實外,許多人不結婚的原因除了不想被婚姻綁住外,就是喜愛自己大於喜愛別人。

七:除了喜愛自由的感覺外,就是喜歡犒賞自己,享受購物的樂趣。卻忘了有動力存錢的效應。更何況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成了月光族外,就是無法了解錢到底花到哪兒的實際意義,就算有記帳的習慣,不去檢討,不去改進,不去反省。那麼你永遠窮得只剩下零錢。

八:因為錢無法檢討,再加上幾乎都跟父母同住,所以幾乎都吃家裡的食物。就算你在外租房子,你也會想辦法跟朋友出去逛街,做一些藝文活動來滿足你好奇的偏好。另外,不管我們再如何省吃儉用,也無法在都市買一棟房子,況且大多數的年輕人喜歡遷移城市中發展,造成全部擠在市區中夾縫中求生存,會產生同類型膨脹效應。

九:大多數的年輕人的穿著極為類似,因為平價服飾的流行,加上台灣人喜好一窩蜂參觀很酷炫的展覽,所以很多人的風格極被同業化。也就是說,我們會不知不覺的從眾,就算你不刻意模仿,你也會無意間穿出很類似的風格。這種風格持續擴散,就會造成了無心意的感覺,而這種效應也適用於上班族的工作態度上以及年輕人的想法上。

十:低薪的工作太多了,加上同類型的效應持續升高,就會看到公司企業一家一家開,不管你是想開咖啡廳還是買賣平價服飾或者代理某一類物品,就會有種重複性的結構在。我們不需要那麼多便利商店,可是卻是因為看見便利商店在台灣發展需求量很高,且很有賺頭,所以不到十公尺就有一家,這種情形尤其在大都會特別嚴重。

以上這十點,只是我做的解釋,但其他的原因還有很多,像是因為年輕人的熱忱只會遇到很明顯的事情就公私之分,正面與負面完全平分,就會造成他們無法從中了解好壞的真正效應。一遇到不喜歡的事情就一直抱怨,一遇到喜愛的事情就拼命分享炫耀,根本只會模糊真正的實質幫助,更會無法幫助自己成長。而說到抱怨,讓我不禁想起所翻閱的兩本書:《抱怨力量大》(The Squeaky Wheel),以及《不抱怨的系列》(A Complaint Free World 以及 Complaint Free Relationships)。一個叫你抱怨的口語要說得得體又不傷人,一個是叫你不要抱怨,要認清。那麼我們該不該抱怨?

這個問題,我的簡短回答是:你可以抱怨,但不能挾怨報復或者學到給你的錯誤訊息。但這個我們學不會。因為很多人一天到晚,尤其是正面的字句只會叫你做對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對。當然,這兩句的意義沒有任何幫助。第一:什麼叫對的事?有人看我不爽而去襲擊我,原因是出於他對我出言恐嚇,心生畏懼出於自我防衛才去殺害他,我自認問心無愧防衛正當,這叫對的事嗎?或者我的女朋友被其他的人介入,且他們兩個人在一起也輕鬆愉快,談笑自然,我應該據理力爭嗎?還是就此放他們走?況且,我也不知道追回來的女朋友是否還像過去依然那樣愛我?那我又何必苦苦追求這段變調的感情?請問我對的事是什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