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規範(上)


看著道德,就猶如看著人類自己行為背後的省思,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實在不知道解釋人類行為究竟會不會連自己也深陷泥沼中,而我們也會不會拉他們一把,把他們拉離深淵之中。我們都是有大愛風範的人,也都是在自己體內不斷切磋拔河的人。如果在昏迷的路途上,你夢見的是不是死亡的盡頭?還是看見有人在呼喊你的名字?那種瀕臨死亡的情景,科學解釋是大腦所產生的幻影,猶如乳白色的那種光亮情景,你彷彿看見有人在叫你,但聽不清楚,你彷彿也能夠看見黑暗之中那種熟悉卻又不是如此熟悉的身影,如人影般,甚至還會夢見已故的親人,讓你們接觸,這種靈異般不可思議的幻覺,是真的不能形容的。而我要解釋超自然現象,目前還不在我的範圍內,但我會給你答案的。


道德是個很抽象的名詞,連我想要找個相關圖片時,我也實在不知道要如何下手,不管從英文單字—Moral、Ethics、Morality、Virtue 搜尋,還是從中文下手,我看到的照片如風景、人物、雕像、手部動作等等,實在看不出來這跟道德有什麼「直接關係」?而在維基百科的解釋是:
道德是一種衡量能力行為正當與否的正常人觀念標準,不同的對錯標準來自於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係和生活型態下自然形成的。道德的最本質的作用是用來維護群體以及個人的利益權益最大化。一個社會所公認的道德規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稱為私德;而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聽得懂嗎?我想三歲小孩應該聽不懂,有些人應該也聽不懂。因此,道德要解釋起來,真的得花一番功夫才行。而在此解釋的下方,也補充到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說法: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型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而在老子的《道德經》認為:「道是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這樣的說法,說真的,實在沒有多少人聽得懂你到底想表達什麼?是人的良心?還是社會的行為規範,或是其準則?抑或是律法所制定的良心條文?那麼這樣的解釋,實在只是在竹卷書看著密密麻麻的文字,這些文字,說真的,除了有心想了解的學者外,連我都看不出來,裡面到底在寫些什麼,畢竟還是草書。

那麼要如何解釋「道德」?嗯,就人的行為規範是否有合乎理、情、法。而理是指理性,情是指情緒,法當然是指外在的法規。當你走在街頭,看見有人發生車禍,你是會裝作若無其事,還是會打電話報警?當你看見有情侶在街頭吵架,你是會一直看熱鬧,還是裝作若無其事的離開?當你在醫院健檢時,發現罹患癌症或是其他重大疾病時(如小腦萎縮等等),你會放聲大哭說為什麼是我?還是堅強面對後續療程?當你看見臥病在床的病人,需要護理人員照顧時,你會加入他們的行列,還是若無其事的離開?以上這些的「案例」是真真實實的存在,同時也就考驗你對道德的信念是如何,因此,解釋道德,不如想想,我們的心智是不是需要外在與內在兼具的壓力下,測試我們還有多少想法未爆彈?

也就是說,與其解釋這是什麼?不如來看看這要怎麼解釋這應該會是什麼?人的個性百百種,千千種,萬萬種,吃同種米養百種人,在台灣有兩千三百萬的人,都吃飯,怎麼個性天南地北差異如此懸殊?這些人的個性經過環境、教養、壓力的作用之下,個人可以各奔東西,可以差異十萬八千里,很難有個重逢。這些各奔東西的線條,各自朝往自己的道路去,唯一會重複的就是你充滿一種為導向、充滿某種能量的運動,東方稱為「氣」,西方稱為「思緒」。這些集結起來的群體力量就是德性,也就是以大方向為前提的說法。個人的氣或是其思緒,是讓人充滿正向思考的一種方向,但其本身也是一種流動的狀態,也就是說,念頭轉個方向前,後頭就已經有人追趕你的路程,逼使你向前,這也沒有說到這是好,或是「絕對」的好?換句話說,你的思緒是否其正向,或其反向,抑或是負向,沒有人絕對肯定你,但絕對的會是眾人的施加壓力。

意思是說,你會打電話報警叫救護車來現場,只憑你想救人的念頭,你會想讓座,只憑你的思緒是否情同於理,你會勇敢面對未知的疾病,那表示你的勇氣是堅強的思緒,是種活下去的念頭。而如果你再用更多充滿正向的思考來輔助你的思緒,那麼你的心念就會更加樂觀,但不其表示絕對的樂觀。也就是說,絕對的正向其實根本是無法生存的,因為正向的背面不其表示就是死亡,是一種悲觀的心理因素存在,而是看待念頭是你是站在淹水區域看,還是你在站在高樓樓頂看著它?兩者因素決定你要什麼念頭面對眼前的景色,來表達你的心境。道德就很容易解釋—它是一種無為本我的意識狀態,它能代表人性本身行為是充滿什麼樣的流動?是應該向前滑行,還是應該由後面推動輔助?

影不影響一個人應該會是怎麼想,是看衝擊的力道有多強,而擦出的火花是否能夠點石成金?

國家紛亂,才會有忠心的丞相,這是在道德經的最好的解釋之一,我們由於在紛擾的社會中想要保持一派清靜,才需要如行雲流水般的思想來輔佐,達到一致和諧。就猶如在鬧中取靜的狀態下,我們才會享受悠揚的古典樂,知道安撫跳動的靈魂。而道德告訴我們,想要在人的行為下呈現完全平衡狀態,才需要陰陽調和,這也是常說的「太極」世界。然而,真正的狀況卻是行為會表現出來,是受到外在環境與內在觀點來調和的作法,換個意思是說,影不影響一個人應該會是怎麼想,是看衝擊的力道有多強,而擦出的火花是否能夠點石成金?道德倒是看來沒有一個統一規範—我是說基準線下的原始點,就像尺上的刻度,一定會有零,但零是否是道德的開端,那也不一定,因為就如人常說的公道自在人心,你心的基準點可能大於這個刻度,也可能其他刻度畫上零,甚至是最小單位—零點零零零零.......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