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國家(上)


我在 Google Earth 前觀看每個國家的變化,我心想—怎麼每個國家的變化差異這麼多?例如,我從我家—台灣出發,然後轉到美國紐約、美國南加州,然後跳轉到南韓首爾,直接跳到北韓平壤,再轉個方向到了日本東京,往西走,跳到印度新德里,往上走到不丹,再往東走到斐濟,往歐洲走,看到了西班牙、義大利,往下走到了非洲,看到埃及、利比亞、肯亞、衣索比亞、剛果、獅子山共和國、南非,往西走,第一眼見到了巴西,烏拉圭,旁邊是智利,往上走看見了海地,左邊是墨西哥,再往上走,是格陵蘭,最北則是北極洲,直接跳到最南端,是南極洲。這些國家,我心裡想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怎麼國土面積比例如此奇怪?像是美國,阿拉斯加洲竟然離美國好遠?夏威夷更遠?巴西則是在南美洲最大的一片區域,旁邊的智利被擠得像個火柴,亞洲的日本,北海道上那座島嶼竟然不是屬於日本的?(反而是屬於俄羅斯的)而沖繩離日本好遠?而中國與菲律賓的黃岩島之爭,也看起來怪怪的,那座島嶼離菲律賓很近,中國說是自家的?而我們的釣魚台(日本稱尖閣諸島,維基百科也是用日文寫),日本東京都知事也說是他們的,甚至連中國也來參一腳,我實在不懂,怎麼一張世界地圖看下來,各國比例如此懸殊?


往地球更遠的地方看,其實才發現,我們國家之間的比例既是那麼的七大洲,我是說,就是亞洲與歐洲很大一片,旁邊的大西洋很明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位置一看就知道那是什麼地方,中間的一看就知道是墨西哥。小時候要你畫世界地圖還是地球的模樣,你大概也知道地球的模樣是什麼,國家的位置絕對不會搞錯。事實上,我們學過地理課都知道,世界廣大的不敢想像,就算你毫無概念也不要緊,因為你多少還有些印象。然而,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世界的瞬息萬變卻是多了一份擔憂,除了你常聽到的—全球暖化、環保議題外,就是財富經濟、人口問題,還有教育問題。

因此,我想回頭過來談談教育的問題。首先,我們先不要怪罪這一切都是「家長」的問題,雖然你「第一秒」的直覺一定是想到一定是父母寵愛孩子。然而事實上卻是這一切都是社會化所造成的問題。幾天前,我與電子公司同事談到那個「葉少爺」事件的看法,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果然不出我所以然—這一切都是家長的問題,誰叫父母把他給寵壞的?我告訴他:「所以這一切都是父母的錯囉?」他點頭如搗蒜。我心想,如果這一切「真的」都是父母的錯,那麼我們常看到的電視媒體、同儕是不是就不用負起責任?至少是道義責任?

這麼想,似乎都沒有錯,因為許多教養專家都會建議你如何帶大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成為乖巧,懂德聽話的孩子。光是這一點,我走一趟書局中,都會發現到許多教養成功的部落客、親子作家、兩性作家都會大言暢談這一點觀念,而他們的書總是許多人推薦,也特別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我們第一眼都知道,養大孩子絕對第一首選就是父母的責任。然而,我也始終不明白,若是「真的真的真的」都是父母的問題,那麼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是不是完全就可以不用負起責任?可以說聲:「關我什麼事?」

對呀!關我什麼事?你家失火關我什麼事?你家遭小偷光顧,關我什麼事?你家有人出殯關我什麼事?你發大財,賺了人生第一桶金,關我什麼事?你很會理財、當稱職的父母,關我什麼事?你買了人生第一棟房子、豪宅,關我什麼事?你是博士,關我什麼事?你的一切生活發生什麼事,關我什麼事?我沒有必要去管你的生活來影響我發生什麼事,因為你的確有可能生在印度或不丹、或是馬達加斯加島,這些生活,說真的,不關乎我的事。事實上,這些都是我們的事,因為我們既然站在地球上,就有責任關心每個人的周遭生活,他們的教育環境與國家文化處處影響十萬八千公里遠外的你,難道他們的教育背景因為跟你大不同,所以就要選擇放棄他們嗎?若是真的這樣想,你只是「藏在最深處的井底之蛙」。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沒有那麼自私,因為我們要周遭的親朋好友都是快樂生活,心滿意足,光是這一點,你再同意不過了!我們與直接接觸的親友相聚,與間接認識的臉書朋友認識,或是與 Linkined 夥伴共聚,這些都是連接社會化的結果。事實上,就在〈人類之謎〉有提過,人是社會化動物,連接成了我們在世界上成功的關鍵之一。若是你不連接,你想想看,你會有人幫你喊讚嗎?你的部落格文章有人看嗎?你的聚會會有人來參加嗎?你在旅遊時,會遇到好心人幫助你嗎?你的生活,會有人幫忙打理嗎?而這些是從沒有過的,連接在人類中是一個很奇妙的體驗,就像你到外地去,你一定會開口詢問相關問題,這些都是幫助你認識新世界,新文化民族,想想若是每一國家都是獨立於像是「台灣本島」四周環海,那麼要連接,除了船運、空運外,你不會想游泳過去吧?

我們既然站在地球上,就有責任關心每個人的周遭生活,他們的教育環境與國家文化處處影響十萬八千公里遠外的你。

那為什麼會有人說這是家長的問題?因為在連接過程中,台北在台灣是第一想到或巴西佔南美洲最大的一塊區域,所以乾脆怪家長最快了?那麼其他國家呢?難道就會痛苦指數往上升?中國在亞洲是數一數二的國家,是全世界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之一(一百三十九),臨近上面的俄羅斯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人口密度是八,印度是三百六十二,台灣是六百三十七,美國是三十三,日本是三百三十五,不丹是十八,斐濟是四十八,在兩百六十五個國家中,皮特凱恩群島則是一,澳門則是兩萬零三十五,這些數字代表的是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有多少,越高表示越擁擠。我們來看看,這些代表什麼意義。

台灣人口密度比中國還高,那就表示我們擁擠程度高於他們,甚至比印度還高,那就是很多人都要搶著生活,光是這一點,看看房子的結構就知道了,我們一定是公寓、大樓、大廈,很多小巷弄,不到一百公尺就有紅綠燈,香港更競爭,公寓、套房,許多的汽機車、巴士在街上趴趴走,中國則是部分區域擁擠,像是上海、北京、廣州,若是到了鄉下地區,則是人煙稀少許多,芬蘭是十六,那就表示競爭力不像台灣那麼「充滿我要比他人強」的心態,丹麥是一百二十八,擁擠程度就是在中國和波蘭之間。很多人會認為,這跟教育有何關係?像是如盧安達,它有四百三十二啊?怎麼不見教育很頻繁?教育程度比較高?當然有關係,只不過是間接關係,不是直接關係,就像你腹瀉的時候,你一定會去想是昨天那個蛋糕有問題害你如此這樣,你不會想到那塊蛋糕配了什麼飲料或又再吃了哪些食物,尤其是很奇怪的食物。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