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環境


我看著現在的孩子們常常有著諸多的想法與不解:例如,為什麼小孩的煩惱這麼多?為什麼小孩的壓力這麼大?為什麼小孩依然分辨不了是非對錯?即使他已經成年。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教育責任全部都扛在他們(指父母)身上?為什麼其他的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沒有父母來得大,來得重?為什麼社會要替這小孩說話?為什麼我們都將矛頭全部指向父母本身?
我看著『父母的錯』的這一章,不禁懷疑,父母的錯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出了差錯,才把這責任全部送交給父母?還是我們局外人沒有錯,有錯就一定都是父母的錯?因為父母疏於管教,孩子才會變壞?那麼當父母自己犯了錯時,孩子也會替他伸冤嗎?
當然會,但問題是父母所謂知道犯了錯,是怎樣犯了錯?是他自己知道?還是父母所養的寵物會一直『汪汪叫』來提醒他們知道?或者孩子告知你,原來這題不是這樣解,而是那樣......?那麼,我可以說,孩子與父母要一起煮好這頓餐點,沒有雙方的共識下是很難有交集。只是第一點想到的還是父母,不是孩子。
為什麼教育的第一優先會是父母?而不是其他人?是因為父母生下他,所以才要負起養育責任?還是我們直覺認為你既然生下了他,就要負責他的責任在?那麼孩子的未來人格就是因為父母無法管教才有孩子的不健全人格產生?那電視、媒體、網路怎麼說?那同儕、老師、路上的陌生人怎麼說?他們不會影響?
孩子一出生在這社會上,我們就有義務要把它養育成人才,只是這世界的複雜成分太過混沌,太過難以解釋,使得這孩子一出生後就得學會還來不及學會的東西,例如:語言、文字、符號、色彩、形狀等等。來不及認識這世界就被世界給迷惑,使得我們對於孩子的潛能都過於開發。
我這麼說:孩子剛滿一個月,就被天花板的壁紙圖案或者釣在嬰兒床的玩具給吸引;孩子剛學會爬行,就喜歡會動的玩意;孩子剛會走路時,就對窗外的風景賴著不走;孩子剛開始接觸戶外時,就到處隨手觸碰,甚至把東西塞進嘴裡;孩子第一次看見同年齡的夥伴時,就一直盯著人家看;孩子第一次上幼稚園或幼兒中心時,就要面對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害怕;孩子第一在外用餐時,就顯得戰戰兢兢或者哭鬧不已。想想,孩子在面對這世界時,所遇到的情況有多麼複雜,不是心理學家的單一解釋,也不是兒童專家的解釋,更不是人類學家的解釋就可以解釋出原來孩子一出生要面臨什麼樣命運。
孤兒怎麼解釋?那麼養父母下的孩子怎麼解釋?那麼單親父母下的孩子又該怎麼解釋?甚至一出生還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死亡的孩子怎麼解釋?他們的命運就該如此嗎?不能苛責他們,而是孩子的人格不只是掌握在教育者的手中,更是關乎到我們這社會的未來發展中。城市的建設以及出生在什麼樣的社區就會影響這孩子的發展。出生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面對困難(例如沒有食物吃)時就低於在一般社區的孩子的挫折失落感,可是面對未來時,樂觀又大於前者。而一般社區的孩子在面臨疑惑時,第一想到就是同儕,而不是父母,而有食物吃時,貧民長大的孩子則是優先想到的對象。
想想看,孩子出生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童年,他跟誰接近,就什麼樣的記憶在他腦海。如果環境可以幫助孩子思考,那麼孩子的身心則會像洗森林浴一樣暢快,如果環境影響他的身心,那麼環境則會像沙漠中的毒蠍刺進他的心靈中,你只是看不見他何時進入,何時又開始改變-因為那很『小』。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不要只想把環境改變成屬於他的生活狀態中,因為那作用小,不易看見。然而,改變孩子的人格還是如何在這沙漠中找尋新綠洲外,重要的是存活,那才是關鍵所在。
我可不是說,孟母三遷的故事是不真實存在在社會中。而是環境與教養的人格養成是一種相輔相成的交叉使然,連基本的DNA都是螺旋體所構成,那麼這人未來的遺傳疾病自然也會有部分發生。也就是說,基因與環境是種很微妙的作用,我們不需要知道哪個先發生,哪個後產生變化,哪個又同步?大多是遺傳的初端—在你的母體內,就有作用—但放在遺傳疾病的篩檢,或許可以早一檢查身體疾病,若是問孩子的人格,他的思想,那麼就無法找出。
換句話說,醫學沒有早知道你孩子是善解人意的乖孩子,還是一直好動活潑的孩子?還是未來是個作奸犯科的壞孩子?遺傳是一部分,環境是一部分,教養是一部分,不要把所有部分混合就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篩檢機率—因為那有太多的未知數要設想,太多的答案要尋找。而我們自以為可以找出所有,人類及各類專家也開始假設答案與做實驗求證,但就能給我們一個明確、合理、合宜、合情的解釋?恐怕不能,想想看,孩子的人格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維妙維肖,我們怎能馬上說孩子這麼會唱歌是因為母親是歌手?說不定父親是演員才讓孩子從歌舞片中學會?或者從片場中耳濡目染?或者可以認定說,孩子這麼乖,是因為父母管教嚴厲,還是孩子是出生在山林中才變得如此?
你有你的說法,或者你的認定,但重點不是怎麼影響,而是為什麼會被影響?又如何不被影響?泰山出生在猿類世家,一出生被猿類照顧,個性就像猿類,那麼化做人類,可以改變他本身的人格嗎?可以,否則結局要被改寫。但是因為出生在叢林中才如此嗎?還是身邊都是猿類,所以學著『依附』?那麼解釋可能不是單純容易清楚。你從何地來,就從何地開始,依然模糊不透。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