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商品


要勇敢承認自己的缺點不容易,尤其是你本身從未說出口的缺點,像我而言,不就是小氣、自私、沒有明確目標,自以為是,自欺等等,但對大部份的人而言,要說出自己的缺點,並且承認它,可是一件相當不容易之事。我曾經在一個交友網站做個一個小小實驗,我把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一項項分別列出,然後看看會有多少人想與我做朋友?經過一段不長的時間後(大約一個月),果然沒有人有發出交友邀請或者在我的留言版留言,連送個小禮物也沒有,也因此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但意想不到的是,你若是想在交友網站找到真愛,列出你的缺點,人們只會放大檢視,不會縮小。
如果列出優點,我也有過,但結果沒有好到哪裡去,兩、三天就有垃圾留言(就是想跟你做朋友,卻從來很少問候你,有其另目的性),不然就是廣告宣傳單的留言,不然就是你的照片不夠吸引人(我有放過我的真人照片,不過後來已經撤下),送個小禮物,也是給你的那種遊戲性(就是送給你一次,你回禮後,他再也沒有回音)。我始終不明白的是,真的想在交友網站找到真愛,光是靠這些手法就能找到嗎?我的意思是說,每天給你的留言不會是,我是“真的”想與你交朋友,你可以當我的朋友嗎?或者是你好,你很可愛又善良,我對你感興趣,你想交我為朋友嗎?而是,你好啊!做個朋友吧!或者你很好玩,當個朋友吧!或者如果你有資金上的需求,歡迎來找我等等奇特的言詞。我不懂,做個朋友,背後總是有其目的性或者不明不理的理由,尤其是你想把他加入為你的朋友時,你一定會先去看看他的個人簡介,還有對象要求的條件,再來決定是否要把他當成朋友。
最後,這個交友網站還有舉辦單身派對,邀請許多“未婚”的男女來參加,我也有報名且參加。在會場中,兩百位的男女被分為二十桌,每一桌都有小組長,然後你必須自我介紹你是誰,你的工作,你來自何處等等基本個人資料,但我本身不喜歡這種派對—裡面的燈光灰暗,音樂又是輕快的電子流行樂,還有一瓶調酒請你喝,所以我待了一個多小時就離開了!至於為何待這麼久?原因是我觀察到大部份的人也不愛這種場合,大家都是等待有緣人前去搭訕,而我身邊一個也沒有。
大家對於主觀式的場合,都是站在角落等待有緣人給他個機會可以認識,但既然是主張“單身”式的派對,也就希望你要主動出擊,像你感興趣的人搭訕,而實際的結果—被動的等著。為什麼會這樣?你的本來性格呢?也就是你在網路上的性格呢?跑到哪裡去呢?有其原因是,我們若是想好好找個人說說話,那個人也要不厭其煩的一直聽著你碎碎唸才行,且你本身遇到他,你也主動開嗓,因為在網路有基本認識,所以你們可以開口,且在網路上的隱密性大於你見到他的實際性,所以你在與網友見面時,自然變得很敝俗。
在網路上,因為有良好的隱蔽性,所以你很容易主動,在實際生活上,因為沒有隱密,所以你變得害臊,這兩個關係就在於人的個人自主權。因有這個,人在生活上的方向就不同。然而回到優點與缺點的列出,我們想想,若是人不會加以檢視你的個人優點與缺點,我們還會心甘情願交朋友嗎?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不把優點列出,還是缺點列出,我們交到朋友的機率就會大增嗎?“應該”不會,原因在於我們在與人相處時,我們給人的還是對人的第一印象已經在他們的大腦中,而在網路上,我們所打的文字,分享的文章,影片、照片都是一再告訴我們是什麼,而這什麼就是代表你的那個什麼—也就是你在網路上的虛擬人物。
我相信你不會把現實生活中的你的樣子與你在網路上給人的樣子給混淆,甚至完完全全公佈你的私生活,你的個人資料細項。由於這樣,我們想要找到一個真心的白雪公主時,才會一再設下條件,而這條件往往將人擋在門外,而裡面的人才能知道生活隱私權。
生活隱私權是沒有保障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分辨太多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真假面貌,我們把自己的最內心的部分只分享給實際上的朋友、家人,而在網路上的朋友也僅僅止於在個人印象上。這點,我們不知道被打回多少回票。
我們都自以為很瞭解自己(連我本身也會如此),所以很容易知道,我們要找的對象是有哪些要篩選,可是排擠在外的人,也不見得就是品質差的人啊!可是我們用條件迷思不知道設下多少關卡,把人們隔在一關又一關的走道上,就像駭客任務(The Matrix)的那位專門開鑰匙的客人,因為最後一刻被射殺,而在門外的走道上,多少道門等著知道出口?
我可不是說希望你不要設條件,而是你在設下條件時,請你先想想,你把多少人排擠在外?如果你有曾經有排擠外的人交往過,你很自然知道心痛的滋味,可是也給你的心放個假,去深刻思考,我真的想要交往的對象就只是在“名單”上的人嗎?不會有,不表示就是沒有,而是你現在沒有,未來可能有。大腦有很大的可朔性,所以人要改變性格,遲早是時間的問題。
人不是商品,條件下的細項,就已經把人當作“商品”在行銷了!我們還可以說“物化女性”這件事嗎?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