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迷
我們會偏向某個機會來導正我們的看法,更明白的說,因為方法對我們個人有利,所以我們會走向某個人的看法或者選擇自己“合適”的商品,就像我本身在選購數位相機時,我會做很多功課,查詢各個數位相機的規格、評比、獎項、特色等等,也會看看別人的使用心得,是否真如所說的畫質不佳,雜訊太高,夜間效果不好等等,但別人的心得歸咎別人他本身的感想,不屬於你自己本身的內容感想,也因此就這方面,我想了很多天,覺得為什麼我想買的相機評等不是很好,或者說不是上上之選,但我還是買下它?原因在於我是購買我自己的用途,就連我購買的當天,我購買的那個型號解幾乎沒有人詢問,大家都是衝著數位單眼相機(DSLR)或者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相機而來,但以上兩者就等於畫質的保證?
因為這樣,我找了幾天關於攝影的教學課程,尤其是國外的內容,在Flickr的照片分享網站內,我發現並非是來自機種的本身,而是在於人對於世間的觀察,許多照片看起來如何因人而異,即使受過專業訓練的攝影師也不見得就是大師之作,很多人所想要崇拜的只是那種有專業的氣質,拿起單眼或者高倍數的相機就可以很有威嚴,很具有專業氣息,那麼你早就被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給錄用當起攝影師了!所謂的高度專業就只是有好作品嗎?不見得。
我以前有拿過單眼相機,我也懂得基本的攝影教學、什麼光圈、快門、EV值、曝光、白平衡等設定,我都了然,但我不敢保證我所拍攝出來的作品就是百分之百的滿意,而我本身的作品就是以街頭攝影為主,因此我拍攝的對象幾乎都是任何一個人,當然如果要拍攝正面,我必會經過對方的同意才可拍攝(這有個人隱私肖像的問題),且照片幾乎都是以黑白為色調,所以我在選購相機時,我真的要以單眼為主嗎?還是具有專業高倍數的相機為主?我擇後者。
很多人都是以Canon或者是Nikon為單眼的考量,其次是Sony、Panasonic、Olympus、Pentax為考量,同廠牌的同型號所拍攝出來的相機風格也會不同,我就有一次遇到跟我搭同班車的人的相機是同型號,但所擁有的人風格卻大大不同—一個很斯文,一個很平實。然而,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單眼就是畫質的保證,這兩者不能劃等號,也不能就將它劃等號,但很多擁有單眼相機的人常常在戶外拍攝模特兒時,所拍攝出來的照片其實也不比一般數位相機差,就有一次攝影比賽的冠軍是消費型贏過單眼的,但我只想告訴你,很多照片的畫質來自人,而不是機器本身—機器的背後操控者便是人。
我們就很容易有迷思,單眼會比消費型貴,便是出自於畫質、快門延遲等因素所造成,但不是這樣的原因讓我們選擇高就是好的原因,所謂ㄧ分錢ㄧ分貨很容易在我們生活周遭遇到,一件看起來很平淡的素色衣服竟然比Hang Ten或Giordano貴?只因為它是名牌,或者它的質料要好?一把看起來再平常的青菜竟然比一般沒什麼的同類型要貴,只因為它有有機認證?我們把高當作好,或者當作品質的保證時,請先想想,難道沒有真的解決之道嗎?我就指問題本身,另外請擁有高等於好時,且請想想你用到了多少?你有全部發揮嗎?
我們很容易被誤導,只是因為這項商品可以解決我們長年的腰間酸痛,卻忘了這項商品沒有獲得認證還是檢徹字號,我們看一個人時,常常只看見他的亮麗外表,卻常忽略他其實是來自單親家庭,需要多些幫助。以前,我一直強調一點,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不吵的孩子不見得不需要要糖吃,他只是可能害怕、有心理或者生理上的疾病、不知如何開口等等因素—請記住不開口的人不見得就是不會說話的人。
一個是否適合自己的相機,是要看自己的實際需求,也就是如果你沒有了它,你會等拿它做什麼,而不是一直幻想你得了它會如何,一個想中頭彩的民眾也必須天天以小博大,但不能每次都想著我中了頭彩要如何。然而,我們看到每個人在想著心生美好的想法時,常常就讓眼前的真相失去模糊的真相,也就是說,我們在開車行駛時,不能因為眼前是下大雨,開啓頭燈後才發現其實是車窗在噴水而已—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但又並非那麼心甘情願而已,都只是城市中的表象讓我們順勢做好這樣的自己—而這種自己往往陷入無盡的迴圈中。
高就是好?彩虹就是美?遠就是大?黑白的映畫反射人的空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