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不要?


你相信什麼事都有風險—做手術有風險、看診有風險、騎車到醫院有風險、出門要穿什麼也有風險。風險幾乎無所不在,但在我們掌控風險之餘,請想想你花了多少時間去瞭解它?是一小時還是三十分鐘?大多數人而言,不願意去看藥品的使用說明,尤其是在藥妝店購買而來的藥品,那種風險就更大,想想你只知道一天要吃多少種藥品?什麼時候吃?要吃多少?能不能混合著吃?等等這些知識,很多人依賴的是自己的大腦以及過去對它的認識,或者是長輩對你交代的叮嚀。
台灣人對藥的瞭解,只能說是一知半解,據新聞說明,有一半的高中生用藥知識不足,大多數的一般人的知識也不能只仰賴醫生開的藥而進行服用,然而就連醫生本身對於藥的知識也有些不足,像是對於哮喘病的藥物的認識不夠。很多人為什麼會對藥物的知識不足?一直是我好奇的問題之一,原因在於對它的認識在於有效作用,遺忘了無傷的副作用。以我本身為例,我也有吃維他命的習慣,相信你也有,我會吃維他命的習慣的原因在於想要讓身體增加抵抗力,讓身體更強壯!這種觀念在都會的人們常常可見,保健食品買了一堆,綜合的、維他命B群的、紅鞠的、護肝的、清毒素的、保護眼睛的、防止骨骼疏鬆的、增強關節的、保護喉嚨的、排除腎臟不好的等等,我還能提到更多,可是你別忘了,風險的評估的作用在哪裡?人對於藥物的知識不足,地下電台的藥物強力放送,只要幾句話,幾個你心動的價格,你就會想買下來,對老年人而言,他們的瞭解更是難上加難—這個有效,對我的生活有所幫助,就打電話訂購,一通電話,送貨到府,卻絲毫忘了副作用及身體可能出現的過敏反應,你也是如此嗎?
大多數的人不愛看說明書,從藥物開始談起—因為我們都很瞭解它給我們什麼幫助,盒子上寫著一天三次,你就固定三餐後吃ㄧ顆,若是四次,再加個睡前吃,可是事實不是這樣,或者你的用法錯誤,所導致的是你的身體可能起不了有效作用,甚至花了冤枉錢。從家電談起,你只要知道電話怎麼打出去,怎麼可以快速找到我想要找的號碼就行,至於怎麼快速儲存聯絡人,怎麼找到其他特異功能,你可能把說明書擺在櫃子裡,只有有需要時,才開始找。你對於你的風險認識夠了嗎?
不愛看它,在於我們的認知實在很薄弱,其中包含著電視、醫生老是常說的飯後吃會大於飯前吃的機率,你感冒時所看的醫生都是同一個,藥師給你的資訊都是相同,所以你一直無心去改變,像我常去的一家診所,它的電視總是播送著感冒不能吃太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喝太冰的飲料,不能吃很多不同種類的水果等等,可是我的習慣就是恰恰相反,我喜歡吃酸、辣的,喜歡溫開水,喜歡吃很多種類的水果,你也是如此嗎?
在回到藥物知識的部分,我們的用藥瞭解真的還有待加強,不可否認的是人對於藥物的觀念停留上時間的旋鈕上,風險的管控只是佔據那一小角,你甚至不會去在乎,不然你為何一天要吃這麼多種類的保健食品?不然為何藥廠對於這塊市場的重視有多重要?不然台灣人出手花在保健食品的商機可以高達兩座杜拜塔?不然你的健康不是有一部分是由它換來的嗎?藥品的說明書只有短短的說明幾段文字,你卻不在乎你那身體可以承受的負擔,這種風險的評估你有想過嗎?
人類的身體所得來的健康,藥物的後續評估有需必要性,可是你對於你身體的認識更有其重要性,我當然相信你很認識你的身體,你哪個身體的環節不好—你容易感冒還是有過敏體質,你有氣喘還是先天性疾病,你都瞭絡指掌,可是別忘了後期的身體深層瞭解,才能幫助你的心靈讓身體更加快活!這是健康的意義—生理與心理的正面平衡,與反面的抗衡相壓。

另外,我想補充的是,這篇得來不易,因為我的大腦不知道怎麼回事,許多靈感打結在一起,可能與黑色星期五有關吧!再加上又是中國人的農曆七月,所以在下一篇應該有個思緒可以整理新的觀點!如果你還不甚瞭解,我會一併多加說明!謝謝!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