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睛背叛你的心


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我們都各自擁有著自己的主觀意識,這些主觀意識幫助我們可以對抗外來的抨擊,批評,以及無端捲入的是非糾葛,但主觀意識第一個要點要仰賴直覺運作,才能讓主觀更容易進行。至於客觀這部分,就留給在站在戲棚外的人去做評論吧!因為內行是門道,外行是熱鬧。
主觀的感覺依賴直覺的第一部分是感覺運作,我們很多時候都有感覺,我們也都相信那只是一種“感覺”,例如說看見幼小的嬰兒,你的感覺就是“可愛”,然後是溫和,再來是平穩,這樣的感覺助持著我們內的大腦有種部分感覺連接著每一個細胞感受體,讓感受隨之發揚,進一步影響整個身體組織運作,我們的主觀是這樣平和慢慢引導出來,而感覺只是在細胞中內的感受部分所散發出來。
上ㄧ章節我有提到,為什麼大腦像個圖書館,而不是烹飪用具(微波爐、電磁爐、烤箱、瓦斯爐)?原因在於大腦中內的每個細胞都是紀錄員,也是個作業員(這跟我的工作很相像),它要操作著每個細胞體內的DNA(Deoxyribonucleic acid)運作,這些DNA又要仰賴RNA(Ribonucleic acid )來協同運作,DNA內的密碼值,也就是基因,每一節的段數又不盡相同,每一段都有它的功用,它會慢慢觸發身體內的每個機制,間接的引起行為反應,但會先從感受為抒發點,抒發也是內心的平衡機制,它讓細胞中的每個基因可以溝通,用來認識彼此自己是誰,就像它是個名牌代表,基因的彼此,感受都很強烈。
這是主觀內的圖書館,作業員整理著每一本書,每一本書的每一頁,可以拆下,交換,而每一章節,又收錄著不同內容,今天是事業,明天是家庭,後天又是朋友,章節的每個文字都不相同,但對我而言,我都看不懂,所以我就稱它為密碼值,就像AATCTGAGCATTG......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很多時候都被它給影響了,進而改變了感官判斷。
一個例子中提到偶像名人來到台灣訪問時,他們總是會提到我很喜歡台灣,這是他對台灣的第一印象,所以感覺非常良好,但他所看見的是他想看見的事物,是由大腦來判定事物感受,因此他就會影響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是好還是壞,我們通常沒有決定大腦來改變我們想法在於我們的眼睛所呈現的視覺角度所致,也就是說大腦往往會被眼睛給蒙在鼓裡而不自知,當我們主觀判斷時,也就錯失了用大腦判斷的角度審定,畢竟大腦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是眼睛,大腦內所呈現的影像也只會通常反射給眼睛知道,然而這種判斷就有一個差錯,那就是連結這中間的關卡是否有其它的受阻?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應該是有,我只能很勉強的這樣說,因為我沒有工具可以深入大腦去看個仔細,也沒有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性磁振造影)可以完全作判斷,即使最先進的儀器的判斷,還是由人為說了算,這就很像發生車禍時,你一定是說他先衝撞上來,我才會受傷,且我還有目擊證人,也有警方作證,但對方也會不甘示弱同樣地如此採集這樣的做法、說詞,你身為警察或者法官要如何明辨是非真理?主觀的判斷與客觀的說法的ㄧ界之差就在這裡,你要相信誰才能找到正確的還原的當時發生經過?所以又回到了主觀意識的判斷,專家所說的與我所說的,一部份帶有主觀,而ㄧ部分帶有客觀,我們要採信於誰,感受就顯得相當重要,你喜歡他的說詞,你就站在那裡,你喜歡我的,就靠在我這裡。我們通常眼不為淨,某一部份的原因就發生在這裡。
如果你從眼睛看,主觀就很明確,你從大腦看,它就會多幾層玻璃來透視內幕,我們很難告訴大腦說,“好,你要從大腦來分析,你要知道可以眼見為憑就是最好的採證說明。”大腦不是不會心動,而是要它“完全”相信,並且找出合理證據說這是發生於第幾章的第幾節的哪一段,就會顯得吃力且不討好,這是失憶的其中依據,但還不是在我現在要說的故事之內,我會找個時間好好說清楚。大腦的書籍很多,且是非常多,且要增加這些書籍的容量,唯一的辦法就是外在的感官運作,來刺激大腦的書籍厚度,可惜的是就是因為有第三者介入,大腦沒有辦法“直接”看見東西,並且選擇它要看的是什麼,以及它要如何回應外界需求,這樣的機會讓我們感覺到大腦的整體運作,除了仰賴神經溝通外,再來就是感官的介入幫忙,看不看得見,對心靈可以假裝,可以不予置評,對我們不理不睬,不延不棄。
最後,我突然想到了一首歌,那就是你的眼睛背叛你的心,可以呼應我想說的大腦關係,應該說得更貼切點,是緊張的關係。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