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結果


”當我們看見世界就在我們眼前時,我們的腳就已經站在這裡了!“
當我想寫新文章時,我突然想起有一位人說出這樣的一句話,他告訴我們,我們站在這裡,遠觀這天下,以主而觀之,以客而品之,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受世界上的每一刻所影響,進而改變我們心靈,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
就上篇的文章,我提到了有趣的觀點,就是認為大腦的評斷,是怎麼如何判斷這種選擇的?也就是當我們有所成見時,為什麼大腦沒有辦法依照視覺體驗而有所判定?主觀經驗必然有所疑慮,而客觀必然觀之,我們是自己的主人,但視覺總是會去主觀評斷給予自己最好的協助,也因此我們大腦的神經元有了溝通與連結,或許有些人不是很瞭解,我可以盡量用簡單的文字敘述,那就是當主觀判斷時,過去成見與視覺經驗的判定在大腦上已經有了反應,而這反應會讓神經元和視丘、下視丘有了更深的溝通,如果去觀察人的大腦的影像,你會發現經驗的累積在顳葉上,部分會發生在視覺的路徑上。
主觀的判定要仰賴資訊的流通及傳播的距離,而客觀的說明則須依賴信號的建立和更有力的表述,當大腦的視覺接受到影像時,一部份的意象會放進它的抽屜裡,一部份會放進鏡子下,而另一部份會拿過去作比對,比對的同時,大腦的脊髓神經也會傳達信號到其他的身體器官,這同段時間,大腦就是要ㄧ次處理好多種輸入輸出的信號,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大腦的交流速度就很快,只要一下子,你的手上就多了你最愛的義大利冰淇淋,且還是三球。
當你看見你的冰淇淋時,你的反應會依照這家店家的評價、其他顧客的反應、人數、價格、服務態度等等在大腦建立了一套評估系統,來幫助你的主觀意識的建立,在這裡,應該說是“成見”較好,跟意識不同的是,成見的評價往往是正反兩極的,其像是意識,或者意義則是客觀的推論,一句簡單的話帶過---主觀與客觀的兩方之間,藏著左右兩方共同的意見混合,我們的中心思想深陷其中。
一個產品好不好,一盤生魚片新不新鮮,一個水果甜不甜,不能只依賴老闆或者消費者的口中來判定它的好壞,而一個人的品性正不正常,有無精神疾病,也不能只依賴精神科醫師或者有無心理治療來判定,去下個結果論,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就應該會這樣......我記得我有次在公車上,無意聽到兩個女性的對話。
A女:聽說你的學校就是在附近,而你的老師還在那裡任職。
B女:所以呢?
A女:所以?什麼所以?
B女:所以然後會如此嗎?
A女:你有聽懂我說的話嗎?
B女:你要告訴我啊!
這段對話的結果,我無從得知,因為我已到站且下了車,但我知道的是結果論,就已經讓人蒙蔽了雙眼,只見果實,不見發芽過程。主觀的判定總是建立在過去之上,未來之下,與刻板印象不同的是,成見的仰賴則需要太多的意見夾雜,印象只是其中之一,卻不是唯一的來源,而我們對客觀的判定也不會只放在過去與未來間,而是在大腦的抽屜裡。結果論,只是依照視覺經驗做了太多猜想,去判定就是如此,去斷章取義,去截長補短。主觀與客觀之爭,就像先天後天論,是誰被誰而影響了誰,而誰又去在乎了誰,誰在心裡又放進了誰?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