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界之差


"效率"已經讓人變了樣!同樣在一個工作環境中下工作,相同的溫度,相同的時間,相同的牆壁,相同的燈光,甚至是相同的人員,工作進度的快慢,只要是加了速,就很難停了下來,就像跑在第一的法拉利或者藍寶基尼,要讓它停了下來,只有遇到紅燈時及路面凹凸不平時,它才會減速.
我們對於效率的要求,都是取決於意義的創造性,我們相信可以一次在同樣的時間下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零件或者口香糖,我們也相信可以準時到達我們與約定的人或者準備起飛的那架飛機的時間,所以,在上一章所提到的感官工具已經幫助我們不少忙,但它就是不肯與大腦同步作業,同步完成流程所需的時間表.大腦反應的效率與實際存在的情況大為不同,眼睛所看到的與手中實際操作就有些差異.
我用我自己本身工作的公司為例好了,我們一小時有一定的工時,我們整天工作就有全部的工時,但工時與實際工作的工時不成正比,因為將一小時的工時為A,整天工作工時為B,實際工時為C,且A乘於八為B,但實際工時不淪為A*8=C,而是等於D.為什麼會這樣?我解釋給你聽,因為機器中間會失誤,會有整理的線材等工作,而這些實際要去做的工作內容的時間是包含在A身上,但是拉長至八小時為B時,工時又被影響,就這樣,A發生的失誤,引發B的工時,也因此C的實際工作時間,卻要前兩者來承擔.且這個C是真實存在,後兩者是公司呈報的.
當然,這只是公司例子之一,我只是加以分析利弊罷了!但反觀真實生活的實際狀況卻不會是如此,就以在上述文章中所提到的在市場上,你拿起一顆紅通通的蘋果,但你在市場上不會只有見到一顆蘋果,而是堆的可能比你身高還要高的蘋果,還有黃色的香蕉,西瓜,芒果,芭樂,水蜜桃,李子,蕃茄等等水果,你要如何在成群結堆的水果中,挑選出你要的水果?且你還有一小時要趕回家煮晚餐?這時候,你就會睜大你的雙眼,仔細看,用心問老闆,問這(水果)甜嗎?可以試吃嗎?等問題,然後買完了回家了,發現你買貴了!(你回程中看見賣的比你手上提的還便宜)或者買錯了!(你忘記你兒子說要吃葡萄,你買了櫻桃),這種事情常會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屢見不鮮,且我們還習以為常.因為大腦對於"效率"一詞,只會用在你認為的時間上,就像說不定你挑選完後,你回到家,你先生與兒子早就先到家了,而你遲到做晚飯時間.我們去看一段時間時,大腦中的一小時與實際發生的一小時有著許多變數,這些大腦所設想好的只有當時你發生過,或者可能發生的變數"存活"於情節中,其他的只能交由命運安排,我們不存在的情景,大腦從來就當作沒發生過,或者已經被記憶給吞噬,因此大腦與感官工具的不協調,常常發生在身體上,而我們意想到,就會意想不到.
我們用手抓取物品,用腳踢足球,騎單車,用肩膀扛重物,用身體背起背包,用眼睛戴起太陽眼鏡,用耳機塞進耳朵,享受當下的自在時光,這時候大腦的信號也當然知道你很喜歡這"時刻",但接著慢慢過了幾分鐘後,大腦就必須多工處理沒有想到之事,例如你手機的女朋友打電話來,問你怎麼不記得今天的約會?或者拿起手上的電影票,看見上面的時間才發現已經錯過放映時間,因為你人現在還在百貨公司閒逛,看見一件很不錯的夾克且買下它,距離當時的電影放映時間已經過了近二十分鐘,你女朋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這是時間上你沒有想到之事,你要體驗到了,意悟到了,大腦才會急轉彎,我們生活與實際就是有些不同.
這段意義的產生已經為你生活畫上新句點,接著還有頓點持續產生,我們以為大腦可以與它同步,可以產生靈活溝通,但總是慢半拍,不要緊,我們相信大腦可以做得更好,因為我們也會用語言來欺騙大腦的運作,持續與它對話,讓自我產生信念,這是另一階段的大腦意義,關於這章的後續,我下篇會揭發它的真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