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意


當然,意義的產生有仰賴時間的發生,但不是絕對,或者唯一.而是需要點想法就可以,也因此,最近我有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詢問到意義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它是否需要記憶來產生變化?或者它跟記憶的不同之處是在哪?其實,關於這幾個問題,我沒有辦法一時回答這位來信者,但我也必須釐清關於這些種種分支的根源,好幫助我自己去解釋這些關係的連結.
時間會設限意義,而這裡的意義是指我了解發生事情的原因,所以我必須給它一個名詞-意義,但記憶是我記得某個時刻所發生的原因,所以將它記住,也就是說,意義需要去解釋,記憶則不用,只要將它記住即可,就像讓你背上一百個以上的無解釋(亂數)的單字,然後過個十分鐘問你,你記住了多少,依序寫在白紙黑字上,你寫了很多,可能有六十個,四十五個,三十二個,但問你這些對你有何意義?你會說沒有,因為它不是單字,也不是名詞,或者有語助詞之意,總體而言,意義就是這樣.
但為何時間會限制它,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我們在當下,就算大腦沒有在工作,它還是默默"待機"中,也就是類似你手上的手機,它也會出現訊號,電池容量,時間,系統業者,沒有它們,你什麼都沒有,沒有任何解釋意義,而時間總是將它鎖住"現在".因此,時間的反應"快慢",猶如不停轉動的時鐘或者鐘擺,它有一定的頻率,波動和聲音,你感覺到它在動,但反應卻是一長一短,也就是你看到它的"動作",然而身體意識卻是有些稍短,有些稍長,感受與意識是分開的.
但是你大觀去看,你總是認為它們是一樣的,是不變的,因此視覺模糊了界限,所以我們會被視覺所欺騙,給誤導.我們當然可以非常慢速鏡頭去看每個發生的事件瞬間,像是玻璃破裂時,酒杯爆裂時,氣球爆炸時,子彈射穿物體時,但是你看到的時候,跟你的意義不會是同步產生,而是慢個千分之一秒,而意識驚覺到時候,它才與意義誕生.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物體的變化時,例如花朵綻放時,你就認為是你先看到才覺得驚訝!但你身體卻是發生時,意義已經開始醞釀,意識後續跟進.
我說這樣的時間差其實跟我們的整體日常生活的行為,就廣義而言,沒有細微之分,因為人類不會去注意這幾千分之一的誤秒,更何況它是"瞬間"的,所以意義是如此跳動,也就是我們用時間去分最細所為,這當然,沒有具何代表性"意義".
意義這玩意要去解釋,但意識則不用,你知道為何早上要刷牙(意義),但你總會早上起床第一走到盥洗室(意識),或者喝一杯水.而記憶是在你看了行事曆或者待辦事項,才知道今天是信用卡繳款的最後截止日.這三者的關係的密不可分,只怕知道的人最後才了解這是什麼"意義".
我看到意義的產生,與時間有最大的關係,意識的清醒只是身邊的小弟,但意識與大腦是最親密的夥伴,所以有時候它也會心癢癢的,總覺得沒有了它,你只會有感覺,情緒,卻忘了"為什麼",而記憶在形成之前,意義已經有了生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