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個電視台,一位從影多年的女星日前接受主持人的專訪,訪問的過程中,這位女星與主持人相談甚歡,幾乎什麼都談,從這位女星的小時候到童年即景,再到她是如何進入演藝圈,甚至連她的感情生活也侃侃而谈.兩個女人在一起,女人話題就隨之啟動.
在一段專訪過程中,這位主持人問這位女星一個問題,她說:
"這真的是妳想要的嗎?","這真的是妳希望得到的結果嗎?"
她沉默了一會,她有點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隨即過了約一兩分鐘,她開口了,她說:
"其實,我想要的不是這些,而是我看不見的歲月及我嚮往的平淡生活"
她所嚮往的平淡生活是什麼?其實沒有人知道,就連她走下了錄影棚,經紀人問她,她也無法去解釋她能得到的生活.其實,不管是演藝人員或者是平民老百姓,他本身希望能得到的生活品質,往往說不出一套標準,他只會告訴你,"其實我的生活只要生活簡單,有的吃,有的穿,有地方住,家人朋友都平安,我就心滿意足了",或者"我不求大富大貴,但生活的水準要比現在更充足!"
生活的節奏往往讓人喘不過氣來,如果我們在社會去看看現在連結的人們-電話,手機,E-mail,即時通訊,網路電話等連結設備,快速拉近了人們,也讓人的距離似乎沒有障礙,沒有什麼可以擋的住人想靠近的心.也因為如此,我記得新加坡的一位男歌手所演唱的一首歌-
"天天看到妳 卻產生了距離
愛越熱心 越冷的關係
也許這是我不夠勇氣
去解開妳防衛的外衣
天天看到妳 是習慣和必須
不可能的可能
我擔心面對分離
Oh! 我才知道自己有多愛妳"
距離拉得太近,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卻產生了另一種距離,它叫疏離,也是種心不能溝通所產生的距離,想想你與你媽媽是怎麼說話的,大概就能略知一二,我們與最親近的人所談話的距離,表面上沒有障礙,實際上卻產生了無法可以用言語溝通的距離,我稱它為沉默距離(Silent Connect),它像是漂浮在水上的浮萍,看的見葉子,卻看不見它的根,如果是一大片浮萍,你只會看見綠色,卻看不見它的白色.距離太近,人與人之間就看不見那所謂的隱私權,但所謂的隱私權卻保留還給網路的朋友,所以你會注重網路上的隱私,及網友交換意見的水平界線,但你與你家人呢?甚至你與你朋友呢?是否也能保護你那看不見的距離?就拿我弟來說好了,他朋友很多,也有一位與他交往不錯的女朋友,但他的生活報告通常給他那女朋友交換,但他自我本身的距離保護,卻有看不見的一層紗.
如果要把人與人的距離解剖,可能需要多一點手術刀,因為人的自我意識就會自我防護,那叫稱為心理防衛機制,也因此當我們去連結人的距離時,需要的是多點包容心及耐心,尤其是去連結家人時,我們會無所不談,甚至可能連你與你男朋友吵架,也會告訴你父母,距離是看不見,就像拿著放大鏡去看那層紗,只會看到一條條的布所構成的網路,卻看不見原來我把距離拉得太近了.
在許多的統計顯示,大多人如果受了委屈,第一報告的是朋友(包含另一半),再者才是父母,但我們不了解的是父母如果與我們最親近或者與我們同住一個屋簷下,那為什麼不告訴他們呢?其實,這個老掉牙的問題,許多人的回答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們的想法,我們是很敢往外闖,而且我們知道會如何保護自己,所以請你不用擔心!",人的最近距離,從這裡開始出發,卻轉向到另一個同年相仿的距離,兩方相近,以便順利連結.
不管是朋友也好,還是父母,距離太近,看見的只有一絲絲的條紋,卻不能連結溝通,我們與他們自然會開放心胸,歡迎他們進入我們的內心世界,但一旦心理防衛機制啟動,紗門立刻關閉,我們只能在外頭等候"開放時間",科學家對於那"紗門"到底有什麼,我還看不出有什麼新發現,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紗門外的我們,只能用小小方格探究,找其新答案.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