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也就是說不管你年紀,你的種族,你的文化,你的性別,你從哪裡來,你叫什麼名字,你是否有什麼殘疾,你有什麼信仰,你有多少錢等等,都應該是平等的。只不過,外表已經決定我們的觀念,只不過,這裡的平等受到了我們的先入為主的預設觀念,也讓我們成為一種自我的階段。
不管你學歷如何,不管你多有成就,不管你拿了多少「好處」,在這社會上本來就應該平等對待。難道拿了一座不可思議的獎項,我們就罹患了大頭症?難道我們有了「成就」加持,就以為可以萬丈光芒?難道我們這一生努力就只是為了多拿幾座獎項肯定?我們都很需要肯定,畢竟,沒有讀者,沒有影評,沒有觀眾,沒有票房,就沒有電影電視戲劇等等的那種殊榮,我並不否認這種獎項設置的最初目的,可是換了個角色轉換,我們「好像」就要拿了個什麼才行?(小獎也好)
我得到第一名,一個藍色緞帶並不代表什麼,得了百億樂透,百分之七十的人走向破產「邊緣」。我們渴望一夕致富(成名),我們渴望某一個鎂光燈的焦點,現在不想,某一刻也想。不管是不是十五分鐘,高高低低的生啀,人生大起大落,就像一生的「傳奇」。
我們這些平凡人,不可能宛如名人有不凡的成就歲月,當直播成了日常,彷彿人人的明星夢就可以崛起。這種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夢想,只要透過一個 app 就可以實現,人人可以當直播主,每一個人都在手機螢幕、電腦螢幕前唱唱跳跳,證明自己跟別人不同,直到有一天站在「真正」的舞台,宛如《黑鏡》的畫面重現。努力才有希望,有些推向某些火坑。
人類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是人類可以在社會舞台上受到尊敬,彷彿是黑猩猩群體裡面的領導者,對比各種社會性動物——尤其是靈長類,我們的尊敬——低下於蜂群社會或是蟻群社會的「繁榮」。
不同的是我們有自尊,我們有人類的天性,受到了社會競爭下的「物擇」——是指物質上的取擇,我們有了身份地位。在〈赤裸的感覺〉中,我提到意義分權造成了這種奇怪現象,在我們的認知中,沒有比外在更容易主觀的東西了!難道我們的讀心能力——用外觀去評斷的某種能力,容易當成「第一印象」的殘留印記,變成我們認可的一份子。就算曾有了解,是否會改觀?這個有待認定,每一個人可以依照外觀改變,也可以由內在去改觀對真正的印象變化。
書的封面容易評斷書本裡的內容,而書裡的內容用新穎的封面就是想辦法去吸引好奇的人,畢竟,是否枯燥的內容搭配著生動的敘述可以激起你購買的興趣?或者只會加深你對這書…
不管你學歷如何,不管你多有成就,不管你拿了多少「好處」,在這社會上本來就應該平等對待。難道拿了一座不可思議的獎項,我們就罹患了大頭症?難道我們有了「成就」加持,就以為可以萬丈光芒?難道我們這一生努力就只是為了多拿幾座獎項肯定?我們都很需要肯定,畢竟,沒有讀者,沒有影評,沒有觀眾,沒有票房,就沒有電影電視戲劇等等的那種殊榮,我並不否認這種獎項設置的最初目的,可是換了個角色轉換,我們「好像」就要拿了個什麼才行?(小獎也好)
我得到第一名,一個藍色緞帶並不代表什麼,得了百億樂透,百分之七十的人走向破產「邊緣」。我們渴望一夕致富(成名),我們渴望某一個鎂光燈的焦點,現在不想,某一刻也想。不管是不是十五分鐘,高高低低的生啀,人生大起大落,就像一生的「傳奇」。
我們這些平凡人,不可能宛如名人有不凡的成就歲月,當直播成了日常,彷彿人人的明星夢就可以崛起。這種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夢想,只要透過一個 app 就可以實現,人人可以當直播主,每一個人都在手機螢幕、電腦螢幕前唱唱跳跳,證明自己跟別人不同,直到有一天站在「真正」的舞台,宛如《黑鏡》的畫面重現。努力才有希望,有些推向某些火坑。
人類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是人類可以在社會舞台上受到尊敬,彷彿是黑猩猩群體裡面的領導者,對比各種社會性動物——尤其是靈長類,我們的尊敬——低下於蜂群社會或是蟻群社會的「繁榮」。
不同的是我們有自尊,我們有人類的天性,受到了社會競爭下的「物擇」——是指物質上的取擇,我們有了身份地位。在〈赤裸的感覺〉中,我提到意義分權造成了這種奇怪現象,在我們的認知中,沒有比外在更容易主觀的東西了!難道我們的讀心能力——用外觀去評斷的某種能力,容易當成「第一印象」的殘留印記,變成我們認可的一份子。就算曾有了解,是否會改觀?這個有待認定,每一個人可以依照外觀改變,也可以由內在去改觀對真正的印象變化。
書的封面容易評斷書本裡的內容,而書裡的內容用新穎的封面就是想辦法去吸引好奇的人,畢竟,是否枯燥的內容搭配著生動的敘述可以激起你購買的興趣?或者只會加深你對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