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睡

圖片來源:Karina Lamontagne

睡不飽是怎麼樣的感覺?人們一生當中花費了「大量」時間在睡眠這件事上,也有將近「大量」的人數在睡眠這件事怎麼樣都睡不安穩,我們應該想想怎麼樣才是真正的睡眠。


很湊巧的,這「大量」的數字都是三分之一,你花了三分之一在睡眠,全球人口卻在床上輾轉難眠,我們內心的靈魂卻怎麼樣都不肯「安息」下來——是什麽原因?

難道是因為工作?難道是因為錢財?難道是因為在公事上無法完成階段性的任務?難道是因為你的小孩?難道是因為你的另一半?難道是因為我們睡不著的原因就是早晨階段無法消耗大量的精力,還有剩下的時間無法讓它「放電」?常常有句話說,白天的精力若是累到某一種程度,夜晚時分就會特別好眠,我本身消耗精力的速度無法與夜晚充電的幅度做有效的對比,因為你白天的放電對照夜晚的充電,就只怕你充電過了頭,也無法充得有精神。

我拿手機充放電的例子只想告訴你,人的體力與精力是有限的,你的體力只能經由「中場休息」時間來恢復,可是真正的充電的時間卻是要等到那內在的精力真正告一段落為止,且對我來說,夜晚的工作要如一般流水之間收放自如,有難事,我是一個會想很多的人,所以我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真正入個好眠。

為什麽好好睡個覺這麼難?多半人們的理由怪罪於在白天、夜晚的活動無法有效均勻平衡,你白天就算跑來跑去,還加上運動,也不代表你當天的睡眠就睡得安穩,何況每一個人的睡眠裡的生理時鐘早就已經「破壞」了,夜晚盯著手機螢幕、電腦螢幕,還有各種「螢幕」看得不停,就算在你睡前的一個小時,你還是想著跟睡眠「無關」的事情,例如明天的計畫流程,你所有的時間很少真正想到「睡眠」兩個字本身,只有你真的夠「累」了,才知道我要上床睡覺了!

如果你找找睡眠的新聞,你都會發現一件事:就是睡眠不足,多半的新聞媒體也都強調不是在乎睡多久,而是在乎睡眠「品質」這回事,但我們仔細看看大腦的松果體,也不是每一個人在深夜裡就一定睡得著(我就睡不著)。雖然它需要「黑色」才能分泌,但我的大腦特別「神奇」,反而黑色,我就坐立難安(我很容易胡思亂想)。我每次睡眠的準備動作不是放鬆,而是把夜燈、音樂打開,因為有一種「安定」的旋律能夠幫助我進入夢鄉。

看看我給你的研究報告吧!睡眠不足會引發更多的疾病風險,像是免疫系統、血糖大蟹、調節食慾、膽固醇的代謝,白天的工作壓力的狀態之下還會引起更多睡眠障礙,這兩項研究分別由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與挪威奧斯陸的國家研究所所拿下,其他的研究還包括若是睡眠不夠「充分」,甚至會阻礙深度記憶的形成,這是由美國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所提供,其他的還有很多:學生若是一個很夜晚型態的人,就難以專心在課業上,而這是荷蘭的萊頓大學與荷蘭大腦基金會所「贊助」,還有很多,跟睡眠有關的(我的)資料庫就有一千三百筆,全部列舉出來,我當然還可以寫成一本書,但我只想告訴你,睡眠這件事,不可輕忽。

但我們都會怠慢,為什麽?有人一定會問為什麽要「浪費」時間在睡眠這件事上?等你一天沒闔眼之後,你就會明白一直打哈欠是怎麼回事,並非是因為沒睡飽,而是你內心的魂魄早已倦怠。大腦是個沒這麼容易清醒的東西,所以你的大腦才會需要鍛鍊腦力解答鬧鐘上的習題,像是四十八加上一百六十七等於多少這樣之類的數學問題(答案是兩百一十五),甚至非要你爬起身體才能按掉跑來跑去的鬧鐘,甚至還需要別人叫醒,自己卻死命地賴在床上,或者你的大腦早已經醒了,但不是真正的眼神發亮。

好好睡著覺有多難,一直都很難,因為你在睡夢中,已經「失去」意識,你分不清真正的睡眠與夢中的模樣(我曾經有夢中夢),才會反覆地在猶疑之間半夢半醒,大腦的睡眠若是深透靈魂空隙中,我們的動作仍然不夠,至少這樣的「坑坑洞洞」,就宛如是鐵絲網一樣,你不知道孔洞大小與形狀,靈魂卻一直認為能夠輕易穿透,但陷阱在另一邊中等著你........

所以,那 REM 若是無法有效地在眼皮之間跳動,你的「睡眠能力」就不夠,想真正睡得好嗎?不是要放鬆,不是要喝杯牛奶,而是知道你的睡眠狀態到底是怎麼環境,讓你非要拉著壓力一起入眠。(壓力有這麼愛陪你睡覺嗎?)

要睡,不是因為真的愛睏,而是真正的睡眠型態已經累積太久,你還不夠所造成的,怪誰?就怪你的睡眠與白天型態還在拼命拉扯,就像漫威裡的內戰一樣,不是想到好朋友,卻只是因為幾句話而挑起戰爭,怪罪於他人,「是你挑起這場戰爭的。」,如果我們的白天與夜晚不能做好朋友,但也至少別挑起仇恨。如同我們的白天的短暫充電,別因為慫恿,就把白天當夜晚來睡(除非是你是夜班,但你也要節制),睡眠應該做的是什麽,不是做什麽,相信你我心裡有譜,可是呢?你還是會找個理由晚入眠。

好好睡著覺有多難,一直都很難,因為你在睡夢中,已經「失去」意識,你分不清真正的睡眠與夢中的模樣......

我白天的工作很多,夜晚還要在電子公司擔任一般職員,所以我的時間多半在週六日繼續「趕工」,因為我熱愛我這份「工作」,所以我不認為疲累;相對地,我總認為這份工作若是能夠幫助我很多(顯然我還不滿意),我還會繼續以這份工作為主。我知道讓我疲倦的是就是看不完的研究報告、需要深度思考的文章,但也因為我的大腦不斷在神經細胞交叉徘徊中,所以我知道連結的程度有多少,這樣的神經迴路已經幫助我在睡眠的每一次「體驗」中,感受真正的睡眠「型態」會是什麽。

請記住,型態是「外在」的,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意識形態就是「一直」認為本來的樣子,《駭客任務》中的形態,或者真正的宇宙中的玻璃球的型態,其實我們並不了解這宇宙,甚至我們原來居住的地球。就算 NASA 已經不想在太空中投入太多預算,也讓其他民間業者投入,但我們對於我們頭腦內的宇宙也了解不夠,就算能夠拿一個神經元來做做實驗,也無法確定發現了什麽,因為十億以上的神經元在碰撞下,我們的「活躍」早已獨步全球。

這樣的連結是很強大的,所以大腦的睡眠更要仔細看待研究。但每次看著睡眠之類的文章,強調我們要有怎麼樣的「理想睡眠」,但真正的議題上卻不是放在我們的睡眠活動上究竟能夠得到什麽啟發。(就算有,依舊是陳腔濫調)

運動,能夠讓你睡得好,怎麼樣才算是睡得好?睡到自然醒?睡到一睜開眼睛就精神「飽滿」?(我每次都沒有,就算隔天要出遠門也一樣),睡得大腦知道白天了?陽光灑進來了?(我能「感受」到陽光的呼喚),好像並沒有一個讓我「開心」的答案,因為就算我興奮地從床上跳下來了,我還是怕被床腳絆倒,結果一天的開始就衰運上身,惡運連連。也從來不會有一個人每天都開心地起床,放鬆地安穩地進入「可愛」的夢鄉,每一個人身上都帶有些什麽皮質醇、各類的化學物質在體內翻滾,只希望你能夠讓它們安靜下來,讓你「好好」睡個覺,疲憊的身體想找個窩,空虛的內在想個依靠,而我們的整體想找個讓我們沈重地慢著每一刻而進入一個入睡的天堂。

你知道你幾分鐘才能「入睡」嗎?我的結果是十分鐘,我同事五分鐘內,大雄則是零點九三秒就入睡,大多數的人約在三十分鐘內就一定要入睡(因為這是大範圍的寬限),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入睡時間,請在你閉上眼睛之後,到你放鬆肌肉之後的中間片刻,好好數個某段數列(重點不是速度,而是有沒有在計數),這數列能夠讓你知道你在入睡的真正時間被多少「重來」給打斷。(因為你不可能會記住最後一個數字)

這時間就大約在十分鐘上下來回擺動,我喜歡看人進入睡眠的模樣,因為每一個人的睡姿就像是這樣的「睡姿」竟然是舒服的!有人可以打開嘴巴,(不)流口水,有人可以彎曲著身體睡,有人可以趴著最奇特的姿勢睡覺;當然,還有人能夠「站」著睡覺(我也可以),睡眠中的人不知道意識之內外的界線,所以身體的舒適,不等於心靈內的暢快,就像有人要刺激細胞,而不斷接受外在的「洗禮」,苦痛的討打,而反之,這也說了一個奇怪的論點:為什麽在一個不斷振動的物體,你反而睡得「好」。(你在電車上,不是因為晃動讓你有莫名的倦怠感嗎?)


睡眠是一個基本的生理活動,每一個人都需要睡,動物們也需要睡,睡得品質應該如何,是在於你的睡眠的基本的生態平衡是做得如何,關於這點,我們平時很難做到,而就因為如此,睡眠這件事,我們很難保持嚴肅以對,總是輕鬆看待睡眠,這樣的輕鬆不等於夜晚的放鬆,畢竟,輕鬆這件事,你就無法還完這些債。(你要等到死後再還嗎?)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