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

圖片來源:gato-gato-gato

生活中的一樣是指什麼?兩個女生坐在我的右手邊,各自看自己的手機,她們的穿著打扮不一樣,卻做同樣的事,她們的動作都不一樣,一個翹著腿,一個卻是雙腿平放,一個玩弄自己的頭髮,一個卻是直盯著手機不放。這是一樣嗎?以女生「大多數」的興趣來說,大概就一樣吧?與朋友逛街、聊天,吃美食,打卡,看電影,然後到「戶外」踏青,有沒有比較新鮮的?我是說,除了舊有的之外,我們難道沒有不一樣的成份在裡面嗎?



大多數人都一樣,不是工程師,就是教師、護理師、會計師,這是聯誼上認識的,實際上的職業還多的呢?去想想我們之間的連結,就會發現,我們所謂的一樣,還真是「一樣」——一種看來不見奇怪的平實,這樣不好嗎?沒有好不好,事實上,當社會「發生」大多數的一樣情結時,更要想想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那我們有什麼不一樣?這家的便當與那家的便當口味都差不多,為何我們會挑嘴?是這樣菜色比較新鮮?還是那家的菜色比較多樣性?或者那家的冰店的刨冰與這樣的刨冰其實都相似?牛肉麵的味道如此接近,那價格怎麼差這麼多?是有什麼「神奇」的成分在裡面嗎?

既然都一樣,那肯定有些不一樣,那我們在挑嘴什麼?或者是問,這每一個人都顯得某種一樣,那麼肯定是個性上的不一樣,不過女生的見識也大概不離十,粉色加上夢幻色以及可愛的裝扮,還有吸睛的注意力,再加上能夠保持「美美」的魔法,每一個女生都有想要讓自己變成更加美麗、撫媚、動人,吸引某種招蜂引蝶的能力,就算不是吸引異性,肯定也會吸引同性,來問:「你這東西是哪裡買的啊?」

女性同性會比較,男性也會。用女性的觀點在美麗的觀點去比較,我們肯定有某種嫉妒感,用男性的觀點來看,我們肯定有某種虛榮感。好像同性與異性之間差不多,再反問這整個社會的整體結構,我們多數人的所看來的一樣,也呈現的某種不一樣的極端反差,就像鐘形曲線的絕對值,我們一直落在什麼樣的地方很清楚,可是用顯微鏡放大,拉近一看——喔,是我們誤會了!

我們不一樣,是真的不一樣嗎?還是應該像我這樣表示:我們(不)一樣比較合適?如果社會的某種一樣是用社會的觀點在一樣的平等認為是一種絕對上的平行式壓制,那我們所呈現的反差也就會凸顯性格的差異化,換句話說,某種不一樣——對!我們是不一樣的大數據一樣太平化。

衣服不一樣,但喜歡的款式都接近一樣,顏色不一樣,但只是類型的裝扮也巧妙的呼應我們是近乎的一樣,那麼回到上一章的問題:你跟一般人「一樣」,還是跟一般人「不一樣」?一個完全反叛的人有可能一樣嗎?有啊!男性化的女生不見得就是喜歡女生,也不見得就真的戴起耳環,耳洞,鼻環,加上幾乎黑色系的妝扮。女性化的現象不見得就是女性應有的裝扮,但在性別分眾的角色扮演中,好像我們似乎只是對於性別的觀點到了極緻化的印象——下一代幸福聯盟說,應該恢復傳統的一男一女的夫妻的基本,拒絕 LGBTQ 這樣的角色出現在社會上。不過就以他們對「幸福」的定義來說,一男一女也沒有多幸福啊?去想想現在的結婚率,排除同性婚姻的某種合法化的權威與機制與他們本身的爭議點,結婚率不高,自然沒有產生多少的離婚率,美國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二百多萬對結婚,八十萬對離婚,二年前的數據,放眼全球,單身人口呈現「高效率」成長,但這並非不是「單身」可以解釋——在自我注重的今天,也就是個性化呈現「差異」化的著重今天,我們到底是哪裡呈現「不一樣」的一樣水準?問題是我們所呈現出的一樣,其實只是我們要區分你我之間的某種一樣?

〈你與我〉說得明白,我們與他們的觀點只是呈現我們不應該一樣,會有偏見上的絕對差異,但換句話說,我們逼著被自己一樣,或不一樣,有很絕對的說法與證據嗎?當每個女生都在花叢拍美美照,當男生在超級英雄旁擺出與超級英雄的同姿勢照,我們所說的一樣——此目的的意義是為了凸顯什麼?對啦!我們都一樣啦!是這樣的好聽說法嗎?

一男一女,不見得真的幸福,因此,從小不教同性戀教育,多元性別,等於是逃避——對啦!同性是「奇怪」的,或者我可以接受這樣的差異,反對這樣的尊重,但等於把贊成與反對拉向更極致的兩側。而不管是善惡還是這樣的性別教育,都在教導我們,對於言論自由上的反對與贊成,是把我們推向更需要凸顯出的差異不一樣,而世界所謂的一樣——那指向哪一點好讓我們去接受我們是一樣的?

教育來說,英文、國文、自然、社會、科學、數學、外文等等都是從「小到大」要學的的「基本項目」。一個小學生不管他們的興趣是什麼,一律都把基本教育放在前頭,等了到了中學、職業學校、大學,才有「分配班」。我們所接觸的某種一樣的同等教學把我們放在對於一視同仁的完全包覆中,但對於性格以及真正的興趣——放大到幾乎每個大人的身上中,好像也沒多不一樣?

每一個女生都會撒嬌,每一個男生都有雄心壯志,每一個對於性別的陰柔陽剛呈現的幾乎只是在於多少強弱,那我們的性格差異——透過文化的包袱圈在裡頭,那我們怎麼沒有呈現都(不)一樣的某種差異化?拜託!女生的一樣是在於聊得來的某種性格上嗎?當人格出現差異上時,也不是每一個女生都會跟旁邊的女生搭起友誼的橋樑,如果還要玩心機。

厭女症會出現是什麼原因?或者性格之間與一樣之間的某種差異化是什麼原因?我們既然要呈現一樣,或都不一樣,但在一樣的論點上,我們只是強迫前進的人牆,而在不一樣的論點上,是凸顯自己外在的不一樣上的絕對論述上,但話說回來,我們也被迫著某種不一樣,畢竟,人是愛你的不一樣,情侶之間凸顯的彼此是絕對的口頭上不一樣,在深切之後才能感受的不一樣——是在於極大與極小之間的差異選擇。


我們到底是哪裡呈現「不一樣」的一樣水準?問題是我們所呈現出的一樣,其實只是我們要區分你我之間的某種一樣?


因此,在表面上的一樣,說來也還真夠諷刺,我們這種一樣,有像平均的群眾智慧嗎?或者不一樣只是在凸顯著我們要求得不一樣?既然一樣就應該讓一樣去凸顯——我們已經做到這點——可是在不一樣的論述上,就宛如兩個女生在我的右手邊,我們只是看到兩個個體畫的差異,就分開彼此,呈現不一樣的各自表述。

因此,帶著偏見,帶著預設立場,帶著我們有自己個體上的獨佔優勢,我們是有不一樣的絕對立場,可是在一樣的論點上,我們只是選擇不一樣的品牌來開自己的車,甚至是不同類型的同品牌車,或是不同顏色以及不同規則配備的同個類型的同品牌車。

大相同有不相同的差異性,那可說我們只是每天在強壯自己的觀點去證明不一樣是對的「可怕」觀點,好讓我們對於這種看起來好「一樣」的車子,在個體上有自己的獨特商標,這大概也能說明,為何要獨特的絕對要這麼重要,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擁有,這不是很理想嗎?但在你的論述上,是透過你的思想來包裝成這樣的「你」的因素,可是你所呈現出來的獨特優勢其實都差不了哪裡去,這大概也是我們有一種很接近的,但卻接近到幾乎用錯覺可以擦身而過的的視野。

炒飯吃起來都一樣,這家的牛排與那家的牛排也沒有差異到不可思議,那杯的手搖飲與那家的手搖飲其實也差不多(同品牌的不同分店),或者義大利麵、披薩、麵包等等好像其實都幾乎也「一樣」去接近,我也相信,一碗牛肉麵的價格「絕對」不是出在「牛肉」貴,或者一碗熬了多少小時的豚骨拉麵,也不是出在於湯頭有多少價值可言——我不是說這些不重要,而是是否過於去凸顯那絕對特殊的特色?

我吃過山珍海味,也吃過粗茶拌飯,從幾乎沒味道的到完全重口味的,我都嚐鮮過,通通給我的感想就是是否已經過於去集中的成分?是否在泡麵與非泡麵之間的味道就只是在凸顯味道的濃郁與純正?是否在多口味與淡口味之間只是在顯示我們要的是越香越帶勁?

吃飯幾乎已經到了忘了吃的真正意義,如果還是為了夠好夠有差異化,那麼在價值與價格,甚至是要知道豬肉價的前提下,我們好像就在吃粗飽與精緻之間二擇一?那麼是否意義已經失去了差異化的階層意義,或者去深刻思考我們要的一樣,或是不一樣之間,有哪一點在這兩點面向上,我們有某種很肯定的優勢性?去證明我們可以這樣差異化?只是因為個體的本體性?太沒說服力。

個體上的差異,或同類型的一樣性,只是巧妙地去奪取我們的天秤性,好讓我們都一樣?那麼生活上的「一樣」到底是指哪一點呢?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