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狂想曲

圖片來源:Jonathan Gross

如果說聲音是一種社會,一種主觀的,那麼現在的社會形態已經夠叫人聽不清了!我們不是位於高音的階段,就是低音的階段,從 Do 開始,一直到 Re、Mi、Fa、Sol 接續下去,我們是應該從哪個階段才能作為我們主音的起跑點?問問我自己,我並不知道,最近因為我的電腦喇叭故障,讓我想起了這個「問題」。


我只想買一組喇叭,結果我在找尋的過程中,發現了聲音的「妙用」竟然如此的神奇,如果聲音的振動頻率「對了」,就會產生一種很奇妙的作用,你會備受感動,可是如果聲音「位置」錯了!就會產生一股「空洞」感,我在這種空洞感總發現我們現在這社會產生的「空心」價值——就像我在 Instagram 所寫的,這是一個折價後的世界,什麼事已經不具任何「意義」。

我沒有什麼預算,如果好的聲音品質與價格成正比,那麼聲音是很主觀的這件事就說不過去了!但每一個人都告訴你,聲音這個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你到現場試聽,已經買回家後聆聽,才發現,古典樂表現出來的的品質,竟然是「這樣」!高音無法有水準!展現不出清晰的頻率共振,低音表現不夠撼動!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在主觀上產生了「錯誤」的思維?

聲音既然是主觀的,那麼我們就容易被聲音所主導下去,因為順著「聲音」走,就容易進入一種神奇的想法中,帶領著我們顯現一種想像的時刻中,而就是這樣,我們才會有所體悟,這也是人從古以來,不能沒有音樂的原因,甚至可以說是主要原因。我們會被節奏帶走,而被引導出的節奏,帶領節拍,發展了一種頻率,而頻率會讓我們產生共振,進而導出情感,表現情緒,這就是人容易被悲傷音樂吸引到的原因。

我從喇叭的挑選中發現,要怎麼才能讓整體的喇叭共鳴與線路擺設會產生一種怎麼樣的引導思維,讓我想要看見喇叭的設計別出心裁,還可以讓這喇叭成為一種獨特的擺飾?因此,喇叭的外型,也是我挑選的重點。如果一般的喇叭是四方的,那麼有圓弧狀的喇叭可能被顯得奇特,如果喇叭的單體影響聲音的好壞,那麼大喇叭表現出的水準應該多於小喇叭的音質。但聲音是主觀的,大單體的確能夠呈現更多的共振頻率,但不是每一個家庭都需要建設出家庭劇院的等級,甚至加上的房間的設限,你的房間需要大喇叭好讓你開起派對嗎?

這也不一定,我很難說自己的房間是可以容下兩張以上雙人床的等級,因為我本身沒有,但我同事有。設計加上聲音的共振,會在這個空間內產生不同的頻率規模,就像我們看不見聲音,但我們卻聽得見,空氣因為振動,而讓我們「聽見」,不同的頻率產生的效應不一樣,20Hz 到 20kHz,那麼我們需要的以外的發聲系統有用嗎?

青少年能夠聽得見較高頻的頻率,所以他們的聽覺比成年人來得敏銳,能夠聽見小提琴裡的細微聲音的確能夠察覺出背景聲音會有怎麼樣的共鳴,而這就是聲音的品質好壞以及人對於聲音的細膩接受範圍。我的耳朵算是敏感的,能夠察覺出某一振動出的頻率,但我後天的方式不對,例如習慣性開大音量,或長期處於高分貝的環境中,造成了我耳朵有時候有輕微的耳鳴,因此,我更能夠了解到聲音是如何傳授到我耳朵裡那細微的振動感,好讓我了解到我需要怎麼樣的聲音變化,會讓我產生聯繫。

如果社會人們認為社會的集體聲音是一種主觀上的曲線,那麼主觀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主觀是來自集團裡分散的聲音的一種表現。

但現代人的耳朵似乎把耳機當成必要裝備,耳機失去與外界的聯絡,看起來可以活在音樂的世界中,但對外界的反應也跟著慢半拍。人的意識是無法用聲音取得一絲良好的共鳴,要聲音與你的意識達成某種協議,就像是簽了某種條約之後,又開始漸漸地,些微地去打破一種同步。因為聲音不會產生同樣的頻率脈動,多少的聲波在聲音之間來回擺盪,你又怎麼知道,一種樂器的一種音符是不會有其他的音來加入?

因此,頻率共振讓我想到,現在社會的一致性頻率,若是能夠讓社會的政黨產生一致性的宣言,那麼我很期待看到多數的大黨願意與少數黨合作。但我錯了!聲音光譜位於兩端,高音與低音的頻率,甚至是中間頻率的效應也無法產生完全的共鳴,那麼這樣的譜曲,開始試聽時,肯定是一場災難。

不是嗎?如果你是公教人員,看到自己的年金比過往還要少,你怎麼能不生氣呢?如果要你共體時艱,你願意嗎?如果要人放棄自私的想法,可能嗎?某一段時間是可能的,團體中是可能的,但社會若是一種巨大的團體,你真的願意放棄「習慣」成來的福利嗎?看來,有人不願意,看來,北韓要放棄核武,是不大可能的,要統一一個國家,看來,有人要出走是對的!是這樣合理的說法,讓我們深信不已嗎?

我說過,社會合理是一種現象,如果社會人們認為社會的集體聲音是一種主觀上的曲線,那麼主觀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主觀是來自集團裡分散的聲音的一種表現,你可以說一種共識是人想要佔有,可是那只是單一共識,而非絕對共識,我可以與你站在同一陣線,可是那僅止於某一達成的頻率,但其實,我的主觀並非是你要表達出的主觀。

因此,當人的單一部分發展出多數的思維時,我可以說,社會是需要福利,但不能犧牲某些自由,我可以說公共建設是需要為人所共有,但不能其發展上的疑慮,例如安全。因此,聲音的頻率是達成了!但只是在某些部分而已,而位於好的聲音其共振發展,我們不只是需要內在的共振,還需要外在的擺設,而在聲音要兼顧兩者的好壞時,我們該想想,頻率與設計的協調之間,要怎麼樣才能產生一種圓潤?

我很希望,聲音是「圓」的,而不是有高低起伏的。不過那不太可能,喇叭多半設計是圓形的,因為聲音是一種圓弧效應產生的振盪效用,讓我們的鼓膜因為晃動而讓聲音傳進你的大腦裡,讓你起了頻率擺盪,而你的聲音因為在你的「獨特」頻率接觸到空氣之後,所以你聽見自己講話的聲音多半多會不自覺笑了出來。你的頻率在你的協調之間產生了一種奇怪妙用,讓我們用意識不自覺地調整對聲音上的接觸,因此,我們認為自己的聲音會高出一點,實際上是低出許多。但科學上的常識不如你對於聲音的敏感好壞,如果你對於自我感覺那麼「良好」,那麼自戀到了一定階段,都認為聲音只不過是一種奇妙接觸,好讓我們產生放下戒心的打算。

這大概是我們無法對於一體式的聲音能夠產生特定的好壞效用,我們只是在單一聲音中了解到什麼好的,什麼是壞的,而對於整體的社會,甚至世界上的共鳴,那簡直大上許多,因此,產生的共鳴僅止於某一方面上的同步,例如你隸屬群體,你周圍的環境,你認為的道德環境,要你在特定的環境中,或單一身上找到某些一種共振效應,那只是出乎於巧合罷了!

要找到共通點,其實很容易,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符合這樣的「要求」,對於基本的人性,我們也都有。但不因此為傲,為什麼?因為我們想要求進步,求一個高亢的基本式步調,否則我們不會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水準,我們為了享受,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說高品質的聲音能夠產生不可抗拒的要求,我們應該能夠滿足最低設限的音質,但其實並沒有,我常常想不透,一萬多元的喇叭對上一千元左右的喇叭到底有何不同?難道我們真的可以聽出些許的細微差異?既然聲音從事主觀,那麼這種主觀的想法從何而來?

人一般在聽取音樂,或者享受電影帶來的效果時,你大概也不會仔細把你的耳朵放在喇叭前,聽聽車子飆速、槍林彈雨帶來的刺激聲響。沒錯,聲音的好壞會影響我們對於這部電影、或者一首歌的取決程度,但要是說能夠有天差地別,那我只能說,主觀影響太強烈,都忘了自己在看到什麼樣的「景象」。

因此,最近在選購喇叭時,除了讓我看看「最佳」選擇之外,更要是考量我們耳朵上的「刺激」到底影響到何種程度,才讓我們對於聲音的見解有何不同。基礎的喇叭品質不錯,多數網友買單,但高貴的喇叭也不錯,聲音更是高出一點品質,如果真的要有所選擇,想必網友會說自己買回家試聽。然而,聲音的的主要「山峰」來到我們對於主聲的共振曲線,那麼我們對於聲音的一致好壞,只是出於自我共同追求的極致,所表現出來的偽主觀。

因此,聲音是主觀的,這句話只是一個個人思維上的多數集中意見。我可以說,這種喇叭賣這麼好不是沒有原因,可是另一個評論網站會說,只是中等水準,你要是參考三點九到四分之內的差異,只是累死自己的判斷,但我們不是會作為一種評鑑標準嗎?

主觀很難有標準化,所以才有工具作為判斷,看看這取樣頻率是否達到「水準」,當我看到喇叭上的取樣水準,才知道我對於聲音有多失真,卻忘了我是怎麼樣看待喇叭?一種基準值可以把我難倒,畢竟我不是聲學專家,但心理見解肯定影響不少。

所以才會說,獎項只是一種認可,但每一個人心目中的評審,帶有主觀上的判別基準大概也在某一零度之內而晃動,影響自己的核心思維。因此,沒有絕對這樣的說法。


喇叭挑選到了最後,我心裡也有譜,該要是我挑選我想要的,還是我當初回想的那種聲音記憶,也逐漸成形,畢竟,聲音在我心裡是有一部分主觀,有一部分跳脫主觀上的旁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