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reg Goebel

在我寫〈人的問題〉的時候,我寫了很多人的問題,像是最基本關於這社會的關注產生的問題,如果要我繼續寫人的問題,那麼這肯定能夠寫出一本《人的問題》的書籍,而非幾篇文章就能搞定。我喜歡找問題,抓問題,從小到大找出問題的根源,而非原因,請記住:我不是一個因果論的人,因為你如果要用因果論來解決「人的問題」,那你這前提就錯了!


為什麼人非要有「因果論」,我更仔細問,因果論能夠讓我們對症下藥,找出真正的問題嗎?問題不會是單一方面的,如果「只是」單一方面,那我們的大腦簡單到可以,但實際上並沒有這樣運作,這點,你我都很清楚,如果就如此簡單,請先告訴我:為什麼世界是看起「這個樣子」?而非另一個樣子?

你應該清楚知道我在談什麼,畢竟,我在前幾篇文章都談到一個觀念:社會合理。如果社會運作模式就是這樣,那麼社會應該如此備受進步,持續成長,但並沒有,性別問題就先開始爭得沒完沒了,如果酷兒一開始是錯的,難道我們這些非酷兒人就是對的?或者持續追問:你認為的傳統婚姻——一夫一妻的觀念是哪裡來的?原始部落一直有教我們,男女天生應該平等在一起,還是我們只是看「男」或「女」來定義性別字眼?

好啦!一開始指的是何時?如果你對自己性別認同有障礙,我們應該率先用性別的角度去討論嗎?我是問該用非男即女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很「嚴肅」的議題嗎?如果你還是執意要用男女去思考性別,就表示你還沒有逃開性別的束縛,因為跳脫原有的性別觀念,才能真正看到性別之外應該重視的是什麼。

換個意思是說,如果非要用性別的前提連到性別的種族議題,那麼只是在性別二擇一,無法真正理解性別的原則,以及對於性別的單一面向,我是問,如果非黑即白的社會不夠鮮明,我們大概不會看到再清楚不過的理解原則,這就是我們的道德使命。

我們再來談談道德,或者對於這社會自以為是的正義,如果沒有黑白,我們就沒有灰色地帶,畢竟黑白的出現,才得於看見灰色(這偏偏是我最愛的顏色),因此,黑白應該在認同之間看見我們對於黑色的定義或者白色的定義,因為全黑色沒有突顯該有黑色價值,白色也沒有,因此畢竟相互搭配才能顯現出黑白的美感。

大多人看過黑白的相間錯覺圖吧?不管是剪影的臉型花瓶圖,還是線條與箭頭對向圖,你還是會「被騙」,即使告訴你原因了!你還是不明白,為什麼這條線就是比較長,或者這幅影像居然會動?因此,黑白的出現,是一種「平等」的對等出現,但非我們看男女這簡單去解釋,請記住,這只是某種比喻法,但不能如此套用其某項原則。

我從來就不相信若 p 則  q 這種等式,因為就像我所說的,因果論很容易影響你的判斷力,造成了因為這個人出軌了,有外遇了,覬覦錢財,或是某些原則或合約受限,所以才要痛下毒手,殺了對方。如果這個兇手行兇動機鮮明,我們就容易因為攤在陽光下的兇器以及某些原因而套用關係,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最好的朋友也(不)可能殺了最好的另個朋友,或者合夥人之間的金錢糾紛,會不會是我們因為某些條款制約,只好另謀出路「吃」了對方?(你知道我在說什麼)

好啦!單一的謀殺案,就有很多解釋,所以任何偵探,都要想辦法看著嫌疑犯找出這個人過去的蛛絲馬跡,像是穿幾號的鞋子,慣用左手還是右手,喜歡什麼飾品,當時載著什麼耳環或手鍊,或者殺人的方式該用槍殺,還是刀殺,還是吞藥?還是火燒?或者推對方下樓?或者找殺手買單?

你要恨一個人,你可以用千萬種方式致對方於死,但真正的罪犯,卻是讓對方生不如死。所以,單我們去分析所有可能的原因時,你就單單認為,命案——是單純的歹徒,還是頭號通緝犯?

你要二擇一,是嗎?就像男女的性別觀念,就像我們對於黑白的觀念一樣,正義永遠打敗邪惡,但沒有邪惡,正義處身沒有立足之地,如果沒有警察,大概就沒有維持治安這類行話,而警察的工作大概只剩下車禍處理、失物招領、維持秩序,而如果沒有小偷作案,那麼警察只能在現行犯當中找出誰是搶奪皮包的歹徒。


沒有提倡誰好誰不好,只是或多或少的觀念,在我們看,應該想想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怎麼樣的因素造就了現今這個地球的生態模樣,讓我們對於這些原因只是充其量的任何其對等流程?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人的問題?或者是問,該用因果論去評估嗎?當然可以,但別被它鼻子牽著走,如果要用因果論,請記住,原因的根本是否只是單一原因,還是特定原因?畢竟抽查樣本當中,我們容易說因為攝取大量的地中海飲食,能夠讓大腦活絡,甚至可以找到失智症的關鍵因素,我還只是用保守的說法,因為有些研究可以說降低某種疾病發生的風險,或者因為青少年晚睡,就會讓抑鬱症找上身這樣類似的說法。

關於這樣的套用,我都是不予置評,因為不能這麼簡單套用一種對等式。如果你用「研究發現」這些字搜尋,你可以找到很多「專業」新聞的評論,甚至是公共科學圖書館的論文,但能夠證明什麼?我是問,發現這些「原因」之後,我們真的認為這些是原因?還是某些導致的結果?再問,我們無法拿七十三億人參與這全球最大的實驗,我看到最大的實驗,最完整的實驗,不過就是幾萬人加上數十年的時間去論證,但還是不能證明「什麼」,只是證明些「真正」其中什麼。

畢竟我們出生的歷史不比這個環境來得久,但從人類歷史去分析,的確證明了像是人類活動已經大大改變了地球的呼吸,過去各項研究報告指出大量的人類活動「靜靜」的加劇了某些生態環境的改變,最大的改變就是外來物種的入侵,其二就是二氧化碳加上甲烷的排放已經讓環境整個改變,你每天上的廁所,你每天要吃下的食物,你每天要用到的大量工具,包括你的汽機車、各種交通運輸成本,再加上使用過的各類包裝器材,還有丟掉的垃圾,以及工廠不斷製造的食品,你難道說,這與你沒有產生任何「原因」嗎?

因此,原因絕非單一方面的,交通運輸成本上,光是要用卡車送貨到你家附近的菜市場需要耗費多少汽油?食物進口——一趟飛機來到這裡,產生多少溫室氣體?所以有人說要吃當地食材?但當地食材真的好嗎?不是每一個人的後花園都會種蔬果,可以現採現吃,加上土地耕作的開銷,從農地到批發市場,到市集,或者大賣場,其實我們到拿到新鮮蔬果前,已經多少加了不少的「溫室效應」。

因此,我沒有提倡誰好誰不好,只是或多或少的觀念,在我們看,應該想想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怎麼樣的因素造就了現今這個地球的生態模樣,讓我們對於這些原因只是充其量的任何其對等流程?

這篇談的是因果,是人的問題最關鍵的一項逃不了的命運,在談其他的問題之前,人們對於因果就容易認為其因素的出現就會造成其另一項的因素出現,而造成某些生變。所以,在我們談男女性別觀念之前,就預先設想一種觀念:定義男或女——其特質。我們可以認為男生應該要有雄性本領,女生應該要有雌性特質,所以在陰陽觀念裡面,開始區分剛強與溫柔。

這是對的嗎?如果二擇一的答案會是什麼?我們可不可以說,男性「應該」要有溫柔的心腸,女性「應該」要有剛強的本性?或者再問,如果只是看男女,我們是否認為男女一出生的認同必先認定我們應該賦予什麼樣的本質,而非我們設想好?

這就是「預設」的運作模式,你買了新電腦,新手機,一開始就先「設定」好了!不可能從程式碼開始撰寫你要的功能再來專屬於你?畢竟每一個人不是程式設計師,你最多只是參與的部分就是你走進這房子,看見這結構,這房子設計,然後你開始裝潢,買傢俱,搬進去。

業者也不會讓你動用到核心,然後變成你的,除非你是程式設計師,否則大多人面對太多細節式的項目,只是更加手足無措,光是一個設定就有二十到三十幾項細別,那麼要變成「我們的」,倒不如自參與程式一小時活動。

原因在各之間轉動,流動,我們無法其個別單一項目做無謂的設定,因為只會越用越糟糕,大多數的人職業不是程式設計師,但是是生活設計師,人生規劃師,因此,我們在歸用自己的生活類別時,就肯定用自己的眼界去著墨,所以才會說,別把你的鞋子穿在我的鞋子上,所以才會說自己,沒有什麼對不對之處,但我們其想想——最根本其意義而言,我們唯一撈到的好處,大概就是做自己的生活——的確很快樂。

很快樂,不對嗎?你現在問一個人快不快樂,得到的答案不是很快樂,就是還好,你很少聽到我「很不快樂」,因為大多數人對於快樂其最大的根本願望,不在快樂其本身,而是對於快樂的滿足,所以還好的意思是我還想要更快樂,你能告訴我,怎麼樣快樂才能更上層樓嗎?


回到分析原因上,你能找到單一快樂的運作模式嗎?或者是問,我們買到夢中逸品,「應該」要很快樂嗎?我們與心愛的夢想情人結褵一輩子,「應該」要很高興嗎?你到老時,可能就不會這麼說了.........相信我。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