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 Generation

圖片來源:yualbert

看著現在的螢幕紛紛出現我們世人的眼前,成為必需品之後,深深認為智慧型手機改變我們太多太多。會有這樣的感觸,感謝我們對於想要追尋資訊的熱愛,以及一種自我「愛現」的表現所導致這樣的——低頭族就應運而生。我們渴望連結——與他人產生的互動找到自我,找到生命中最值得追求的事物,而不斷努力與人產生更多更多的連結,而有的一種「特殊關係」,因此,智慧型手機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新的革命。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是蘋果的愛好者,不管是科技指稱的蘋果,或是食物的蘋果,我都熱愛,不需隱藏,但是自從我接觸 iPhone 第四代以來,才了解蘋果給我的體驗是什麼,是一種整合式的完整流程,從你想到的到你最需要的,一手包辦。這不是推銷文,我只是想告訴你,我們在體驗智慧帶來的重大革新以前,我們卻是要開始找紙與筆才能隨身紀錄。

我記得,B.B.Call 很風行,我總是期待有人會「呼叫」我,但是另一方面,我總是「沒」那麼期待有人一直想找到我,因此,這樣的矛盾情結,總是讓我知道怎麼樣的連結才算是有效的連結。舉個例子,有人會傳送一組號碼告訴我,這組號碼是誰呼叫我,這組號碼,除非你很熟悉,你會想找電話回播,而若是你碰到不熟悉的號碼,你(可能)不會回播,但你一經回播,也才發現,家人可能換了號碼,或者用一組數字告訴你相關訊息。

這樣的連結,很簡單發送,手機的發明,則是連結到任何地方,除非沒有收訊,否則,總是有人要找到你才行。而在手機剛起步,呼叫器伴隨的年代,我們的資訊總是滿天飛,雖然沒有見到人人拿著手機到處趴趴走,但是我們總是等著公用電話回播的人還真不少。智慧手機的出現,或者號稱智慧助理功能的手機現身,只是從第一隻能夠連接 WAP 手機開始,第一隻能夠照相的手機開始,串接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人們看著螢幕的時代已經開始了!當時人們看著螢幕,不是輸入訊息打字,而是紀錄生活的重要資訊,以及連上網路,「行動版」才剛上路,Google、Yahoo! 等等開始發展,我們看好未來是個「無線連結」的世界,而我第一隻沒有鍵盤的手機問世:Nokia 7710(不是 iPhone)。

我記得我拿到這隻時,很興奮,居然沒有實體鍵盤!我拿著它上網、聽音樂,照相等等,但是處理效能不佳,執行效果不如預期,再加上當時並沒有許多應用程式可以安裝(我指的是 Java ),所以轉讓給有心人,繼續執行它的任務......當然,相繼出現的手機,Symbian 改變了對於商務或者娛樂的需求,讓這種「智慧」集一身的手機大出風頭。

你還記得 Nokia N95 嗎?這種可以擴充程式,上網,聽音樂、照相等等幾乎無所不包的手機造成一時的轟動!每個人都想要擁有這種旗艦型的手機,後續的 Nokia 王國以這種姿態席捲整個手機市場,讓其他易利信、西門子大廠等等趕不上它對於手機的研發與關心的速度。

觸控手機的問世,在十年前,並不看好,但是我們先不要看這種「笑話」,而是想一想,這種智慧型手機讓人們是帶領怎麼樣的手機風潮,讓我們得以每天面對螢幕,笑著不停?過去沒有過的習慣,現在已經制約了我們,我們不曾拿著個一個像是薄薄的紙本,然後在上面不停地敲敲打打,還拿著它看影片,照相,甚至還拿來丟擲比誰的「紙本」飛得更遠?

觸控時代已來到,智慧家庭的問世,讓我們每天就是接觸到任何皆是可以觸控的介面,包括你的牆壁與你的大腦。我們可能會像《黑鏡》(Black Mirrior)裡的人們,只要有一個隨手按鈕,就可以看到想要的訊息,包括你隱藏的秘密,未說出口的真心話,是不是我們在這種觸控無底線的現在,就可以預覽我們的未來真正生活的實際樣貌,包括無人車的「安心駕駛」?

我對未來沒有什麼過多的期待,畢竟每天拿著螢幕,盯著螢幕,並不會讓我們成為莎士比亞,或者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畢竟我們對於科技又愛又恨,愛的是圖一個方便,恨的是我們的資訊全都漏,包括任何機密檔案。只要講到科技,我們都很希望這種科技進步之餘,能夠別把隱私放在外,但是儲存在資料中心的伺服器裡面,經過加密的資料,也可能被資料中心的員工,或者有心人士,黑帽駭客等等就這樣散播出去,能夠加密的就能解密,因此沒有「天生」就是加密的完整資料,我們現在看到的個人大大小小的各種數據,經由你的手機傳送到各大伺服器的硬碟裡,正確來說,這種在硬體之下的軟體,任何一個代碼或者旁敲側擊,我們就不會顯得安全。

人一天要看手機螢幕八十八次以上,全球有二十六億的手機在市面流通,有些人還有兩隻智慧型手機,我們看著大大小小的螢幕之後,到底想獲得什麼樣的「報酬」?這樣的連結成效是否讓我們得知,我們的存在意義是有「生效」的,還是等待時機決議生效內容?如果再來仔細看我們的互通資訊,你就會發現,我們這種生在網路上,幾乎已經開了一個天窗給市面上的任何一個人知道,即使你設上控制權,也沒有用,因為它們就是「存」在那。

而大數據的時代,加上螢幕世代的交互組合,我們一天要被迫接收這些疲勞轟炸的大量資訊,就算我們很有效率的「選擇性辦案」,但不代表我們可以置身事外,紀錄永遠都在,只要我們還一直「存在」,因此,螢幕世代給我們的大量的渴求訊息,社會連結中,沒有人想被排除,社會合理中,我們要得是一種安定的集大成力量,這種效果已經衝擊我們在網路世代興起的個體分散注意力。

想一想,現在的談話性節目,多半找一些素人或者藝人來聊演藝圈,或者這社會中的八卦事,或是可能的注意事項,而加上健康類型的節目興起,我們在一種尋求「知識」圈的包圍之下,就容易針對渴望的資訊全都接收,甚至相信健康的關鍵就是醫生所言的任何舉動。

我們相信,我們不認為醫生的話是錯誤的見解之下,是否想一想背後的意義已經無人所了解?心理健康的問題,已經不是光靠心理師或者精神科醫生能夠正確解答,我們的生理與心理已經經過多少次的衝擊以及沖刷,我們能夠就此任何擁有長壽的生命是「值得」共享的一件事嗎?我是問,長壽、快樂,保有簡單的富足,最重要的意義概念,難道我們不去認真思考背後的連結所在因素嗎?

我們被教化,已經被這種大量螢幕呈現出來的資訊給過度轟炸,每天新聞之前就是廣告,廣告公司還要刊登廣告,找業主幫忙登廣告,這樣廣告式的出現在我們所接觸的社會之中,變成了一種正向酬庸式的枷鎖,我們到底在尋求怎麼樣的連結,才會讓我們變得不會像是誰,而又變成誰?

或許在扮演角色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卸除原來的角色,換上新角色之間的過程中,都帶有原有角色的個性,加上我們無法消除的記憶殘留,這種破碎的記憶中,已經讓我們原有的身心已經不像以往透明以及坦然。

唉!面對多少種類的螢幕,上頭記載著我們的個人資訊,我們喜好分享給我們的親朋好友,也因此,讓這分享更加無限被放大,我們就像拿著各類的小資訊,去找尋其他資訊的代碼,就像甜食之後,一定還有更多的甜食等著我們,螞蟻總是循著軌跡找食物,造成排隊情況,而我們就像巨大的工蜂,也總是幫忙花粉傳播到千里。

因此,螢幕之後的那個我們已經不再是我們原來那個備受關注的我們,而是尋求一種渴望下的關注,各類訊息的持續性傳播,加上大量新聞的持續轟炸,在一個後真相——甚至是後事實的幻象之中,我們已經變得更像要找回自己——那個像是童真無知的純潔心靈。

當然,這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希望獲得大量關注以及大量在窺看他人資訊需索無度的過程中,人人都可以在好其中獲得一些快感,誰沒有偷偷摸摸地做一些危險之事?誰會是那種奉公守法的好好份子?內心中的小惡魔不可能如此安分,只是為了想要更安全,因為要更安全,要付出的代價肯定比你設下更多隱私防護還多。

我在前一兩年時間才回到臉書,是因為臉書上的朋友並不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不會只看狀態就知道我本人的真正個性,因此,我砍掉重練。我是個可以回到原點的人,一切重來的目的是為了讓簡單更為簡單,複雜也顯得別那麼複雜,因此,我回到臉書的第一件事,就是說明我只跟哪些人願意結交朋友,其他人,我絕對一律打槍,這麼做就是為了讓現在的我能夠真正做想要的事,以及保有我真正的個性,即時通訊軟體也一樣,我願意說再見,只是因為我們在上面投入太多的時間,而不願真正面對面地好好擁抱與聊天。

人類應該要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手機固然帶來方便,但也讓我們頓失失去一種真正的依靠,我們願意與手機結婚,就不願與真正的人們聊天,我們願意與自己結婚,就不願意與真正的家人或朋友坐下來寒暄,現代人受到的各類的「壓力」在環境不斷變革之下,我們抓不住一種依靠,只好用最親近的裝置來當我們的麻吉,所以,疾病纏身,不是沒有原因可循,仔細想一想人們的荒誕行為,哪一個不是在「眾人皆我是明星」的觀念之下給炒作出來?哪一個不是我們在投射外人與外人在投射自己的相互反射之中,給映照出來我們真正——那種兩面人的模樣?現代人太不小心,都以為可以做到匿名的行為,無人發現,但我們的匿名,也可能是在追尋過程中,一點話語給套牢。

世界要安居樂業,不太可能就此發生,尤其這個世界要求一種社會合理的報酬之下,我們的正義道德看起來就是好的好,壞的壞,但若不知這種處之社會皆公平的狀態之下,我們的多數人的理當平等,變成了一種鏡射之下的水平。


真希望我是錯的,如果這「社會」這麼講究對錯......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