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食物

圖片來源:eummo

如果要你好好看完那一杯牛奶顯得困難,那麼接下來這一篇你就最好不要繼續看下去,你可以直接跳過,或者選擇你想看的新聞,或者你手邊重要的工作優先為主,因為你對於牛奶的「先入為主」的觀念還是停留在牛奶的關鍵上,但對於眼前這一杯的「食物」,你從來沒有認真對待你的食物。


食物應該是給人滿足,給人開心的模樣,怎麼現在完全變了個調?我可是指用心看待食物,而不是餓了好幾天,見到滿桌的大餐就囫圇吞棗一番,或者對於這食物,那食物,評頭論足了起來,說這個沒入味,那個不合我的味,又那個實在有千百個理由填補你不想吃食物的原因。

到底出了什麼差錯,讓我們對於眼前的食物味道不像以前那麼風靡?現在的食物很不缺,很難有人想過,真的餓了好幾天,終於有食物吃是什麽味道?會不會街友也開始挑嘴,說那個肉根本沒有熟透,就捐給我吃,還是那一杯放了好幾天的可樂,就這樣被人給糟蹋?還是我們的味蕾有在進步?

我可不知道,就算我說你的味蕾分泌物能夠分辨很多味道,你可能認為我有說謊之嫌,或者誇大之嫌。而就算這都不是事實,我們的嗅覺也早就「整組壞光光」(台語)。你還記得「呼吸」的那篇文章嗎?空氣污染這麼嚴重,我們每天吸一點,排放一點,這內心的肺恐怕不像水那麼清澈,遠離二手菸的煩惱,卻還是在這城市中吸灰塵,就算我們在鄉間,空氣循環的「幫助」下,也感覺不大那麼清晰。這層煙,從這裡飄散在那裡,海洋夾帶了黃沙,灰塵則是在潛伏,你又怎麼說現在的食物真的那麼「健康」?

好吧!你也可以說因為現在的無形殺手——粉塵、廢氣煙、污染水、細菌等等,讓我們怎麼學著對抗內心的「敵人」——壞箘,讓我們成為強壯中的強壯。但真的又是我們進步的原因?我可是說人類製造的污染,讓我們百毒不侵?這是一個循環的幫助下,讓我們有了強大的免疫力,但這樣的「製造生產」下,又對誰產生了好處?產生了可用的歷代循環?

不是每個動物會利用人類的廢物製造有用的法寶,然後還於這自然環境,許多海洋生物吃下多少塑膠袋,塑膠餐具,還有各種雜七雜八的垃圾就這樣每天在海洋上漂流,或是在沙灘上無人聞問,或許這還不要緊,但要命的是,你沒有二十四小時站崗,你也根本不知道動物是把這裡當人間仙境,還是人間煉獄?

食物,從生產工廠的角度下看起,多少的瓶罐每天就這樣上架,任憑顧客買他們的單;可是從真正的食材看起,我們應該是從食材的產地看起,買最本地的食材,然後烹飪,端上桌。人類不想當個被動的動物,只好當起主動的開發者,種植作物,生產一年一作的作物,或一年兩至三作的作物,餵飽所有村民。遠古人們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學會怎麼種植小麥、稻米、玉米等基礎糧食,當然是經由各種「失敗」之後,才知道怎麼種植出「可以下肚」的糧食,然後怎麼烹飪。你當然可以把玉米直接啃下肚,但遠古人類卻不知道怎麼剝除稻穀,吃裡面的白米。現在化的精緻農業,已經讓我們享受到一袋又一袋的白色米飯是什麼滋味,面對市面上的各種品牌上的選擇,什麽壽司米、精緻米,無洗米等等。我們的豐富糧食,卻依然需要點調味料才能吃下一碗又一碗的白飯。

東方人吃米食,西方人吃麵食或者啃麵包,同樣的道理,我們吃著麵包總是要沾上一點眼前的咖啡,才能好吞嚥,才有好味道,你很難吃著這樣的一條無調味的麵包,一棒接著一棒。人類也不可能就這樣配上白開水,說這個很好吃,所以有鹹味、有甜味的麵包,除了豐富的我們的味蕾與味道之外,我實在就想不透還有什麽清泊淡食能夠讓我們大快朵頤,還能忘掉煩惱?

所以才說食物可以讓我們忘憂煩惱,真是一點也沒錯啊!現在有麻煩?沒關係,先休息一下,吃個小點心,保證你胃口大開,說不定還能解決你現在的煩惱!你也想一想,就算扣除我們常說的下午茶、點心等等這些「不在用餐時間範圍」之外,三餐——幾乎不到六小時就用餐,也可以說,我們真的很需要「體力」來恢復精神,畢竟要一群人從非洲、歐洲、大洋洲,划船、走路加上對抗野獸,所有這些需要體力的活動,怎麼不需要多點熱量來補充補充?

所以我們幾乎不愁吃,不愁穿的多麽渴望食物,這樣的慰藉——經過多項「科學實驗」研究證實,真的很有用!你現在不就是開始想要(計劃)吃下一餐了?錯不在你,而錯在你在吃之前,還是只是在吃,沒有知道要怎麼吃。

再回到吃的第一篇文章〈好好吃〉時,我們的食物精神到底放在什麽地方?你眼前那碗湯,你可有好好看看裡面的食材?你討厭的西蘭菜,你怎麼也不想碰,或者你不愛的那泥土味道,你直接說不要了。你偏愛你要甜的味道,你也偏愛鹹的味道,因為甜讓你大腦大開,鹹讓你胃口大開,就算你不知道你的味蕾能夠嚐到什麽區域,你還是普遍認為這種味道能夠你感受為之振奮,因為人類最大的滿足燈號,就是鹹與甜。

大腦最需要葡萄糖,鹹味道裡的鈉,能夠感知食慾的所在;瘦體素這樣重要的角色,讓大腦何時該暫停攝食,但大腦也不是乖乖地知道是真的需要還是嘴饞的需要?畢竟,你要喝水,是你真的想要喝水?還是因為口渴?還是因為有個提醒鬧鐘,乖乖叫你補充水分?

「你想要」的想法從何而來?是大腦的分泌物嗎?裡頭有個聲音告訴你說:「你該喝水囉!」,還是你的腹部告訴你:「你該吃中飯囉?」,或者裡頭有個小人不斷迴盪告訴你:「你該休息囉!」然後你站起身,你忍不住偷吃了一口蛋糕。


如果要你好好看完那一杯牛奶顯得困難,那麼接下來這一篇你就最好不要繼續看下去,你可以直接跳過,或者選擇你想看的新聞。


如果你大腦告訴你是正確的,你的瘦體素水平下降,你自然而然想找東西吃,只是因為你信任你的大腦說你真的餓了。但不是每一個人能夠在準確時分,然後有個訊號傳遞給你說你現在該吃飯,你現在該去買晚餐,你現在該去烹飪你的宵夜。如果裡面的瘦體素訊號,無法有效傳遞讓受體感受到,那麼抑制食慾就會被激發,迫使你更想找東西吃,什麽都好。以至於我們能夠看走眼,吃錯了食物,而如果這樣的受體無法有效接受,還會形成排斥,那麼再多的瘦體素只是造成病態性肥胖,忘了吃飽是什麽感覺。

一種重要的關鍵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標準的「上班族」,中午放飯,晚上陪家人。餐廳服務生不可能中午十二點陪你吃飯;警察、建築工人、機師、司機、消防隊員等等職業,也無法放下手邊的工作說:「現在先去吃飯,等一下再抓犯人!」,所有的任何食慾只能先被克制,以至於我們用餐時間不會固定,你真的想過你的用餐時間是個你真的「飢餓」重要時刻嗎?還是因為食物的味道太香了,所以才「吃」一點?

這樣的「吃一點」就會造成我們有了味覺的前提饗宴,就忍不住想要吃著下一餐的等待精神。想一想那小巧的主廚餐,還是你期望來個多汁的大漢堡?就算要求吃巧不吃飽,但這樣的熱量不是足夠,不是不會餓,而是感受不到什麽叫做有「吃」的感覺。

一片煎好的肉排,或者一個擺盤的鮭魚,或者一尾明蝦,怎麼樣才知道這樣的食物是真食物?我當然不是指主廚的手藝如何,那是另外其次,我指的是我們怎麼樣的調味是好讓我們了解這眼前的食物能夠讓我們感受食物的真味道,不需要過度調味?

如果一點海鹽能夠提味,那幹嘛說:「為了增加食物的風味,或口感,我們需要再加一點調味料提升味道?」你的味覺能夠嚐出這樣多層次的味道,還是我們一直以來喜歡豐富的味覺饗宴?所謂的果香指的是什麽?果實的香氣似乎只有品酒人才知道紅酒的真實味道,但紅酒配牛排?就怕你口中牛肉的味道真正無法有那該有的紅酒結合一體,反而無法突顯各自的價值。

不是每一個人就天天上餐館,吃著鮮嫩多汁的牛排,說這真的好吃。天天接觸牛排的廚師,就只怕晚出餐而壞了客人的好興致,畢竟廚師的那雙手所烹飪出的肉排,味道也不是百分百一樣。那麼不是該注重食物的視覺饗宴,而是看看你眼前的食物該有的基本(獨特)風味,那麼你天天吃著同樣的食物,你也會知道什麽食材讓你大開懷。


食材該有什麽滋味,就有什麽滋味,牛肉吃起來就是牛肉的味道,雞肉吃起來就是雞肉的味道,因此,每個食材在各種調味之下,你都應該盡情知道每個食物的特有風味,才能嚐到最鮮的真滋味,而不是被食物好好捕獲你只想慰藉的心,就努力的吃。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