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 or not

圖片來源:Chris Jones

看著自己的最愛的記事本當中,要挑選出來一個深入研究的主題頗有難度。我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任何我找到,讀到的,可以仔細被討論的研究,我到後來,保持著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態度去面對——一種無奈的心情寫在臉上。我不知道討論垃圾食物之後,我們這些成年人是否會戒掉愛吃漢堡薯條的習慣?可惜很難,美國的速食餐廳比大多數的餐廳還便宜,又不外加小費,你會選擇怎麼解決吃的問題?


自己煮,這是很多人告訴我的第一印象,但是把食材、鍋具、採買時間,烹煮時間以及到你上桌可以吃的時間——在台灣人寧願選擇外食。然而,食物的浪費也造就了我們這些台灣人對於食物情懷有著多麽奇怪的思想:大多台灣人不喜歡吃胡蘿蔔、青椒、茄子、南瓜、絲瓜等等意象不到,但又常見的食物,撇開營養價值不談,這些人——我所聽到的理由是煮得太軟爛了,黏稠稠的,好噁心,有菜味,有苦味等等,浪費的這些食材不是進入別人的餐盤,就是進入一個大桶缸之中,統計下來的食材浪費——我們就算說出口——有十三億的這些數字——這些人依然說不吃就不吃。

你奈我如何?這是某些人的態度,反映在某些台灣人身上,也恰好不過了——交通情況也是如此。走了一趟城市街景,一個中年人不戴安全帽,也不管紅綠燈直接穿越,時間倒回一小時前,行人依然大搖大擺跨越馬路,對於這些人來說——「交通規則是三小(閩南語)」是最好的代表詞,然而,這只是少數人造成的危險行為,但坦白說,東區、鬧區,台灣人對於「守法」的觀念實在很薄弱。

盜版的行為在台灣很「風行」,這實在很諷刺。很多人不會大大方方承認使用盜版,下載非法音樂,但實際上,你我心知肚明。不能說的秘密其實早已是公開的檔案讓人使用與修改,沒有應該怎麼說的問題,只是無法說得讓人見底,一目了然。因此,要坦白讓每個人了解道德觀念,法治心理,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窟去閃躲。

我的同事告訴我台灣的法律其實很爛,很多人只要表現良好,關了幾年就可以假釋,甚至可以用錢買通人情,以免被關,被冠上前科的罪名。最近爆發出來的油品問題,讓人不寒而慄又憤怒地不知道還能吃什麼?當然,能吃什麼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越是擔心,越是害死你那恐懼的心,又帶著慌亂,每天不知道煩惱三餐的問題那種無謂的心態一直作祟。

台灣人是個蠻奇怪的人類,每天都希望別人注意,又不希望太過招搖,又開始盲目追求某種流行,又可以預測他人的行為,卻又不知道怎麼樣做才能讓對方稱心如意。結婚不結婚的夢想一直藏在女孩子們的心中,但與實際上的理想又差別過大,台灣的經濟又怪得離譜,男孩子無法了解女性的心理,符合她們的需求,造成台灣的女性的適婚年齡一直向後退。當然,生不生孩子不是什麼問題——人工受孕已經很普遍——代理孕母沒有合法化——已經從上的心理強烈觀念之下,台灣的競爭力——就算與本國人相比,只會越來越退化。

我現在一直提到台灣人的負面印象,來談談正面的吧?台灣人很熱情,很有活力,很有參與力,為了展現自己的創意,願意和世界上的各國人競爭,不管是做麵包、設計產品、藝術品或者傳達自己的理念,台灣人一直用心良苦地希望對方了解台灣人的好,台灣人的美妙,與台灣人不可思議的爆發力。的確,台灣的現代年輕人展現了大腦的激發創意思想,為台灣行銷,也的確台灣人也獲得了世界的肯定與殊榮,實在功不可沒。但是台灣人的抄襲與模仿也我們吵得沸沸揚揚,而對於現在所謂的「原創」或者「文創」,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好好定義這兩個名詞。


任何名詞,像是性別、尊重、平等、種族,富裕以及幸福等等,紛紛已經不像以往,說明用途,就可以猜測出來。


台灣的美食,世界第一,外國人舉起大拇指也稱讚說好,你想要從亞洲吃到東南亞、到中東,到歐洲、再到北美洲、南美洲通通都有,你不需要出國,就可以嚐遍各地異國美食,身在台灣有多麽幸福。而說到幸福,根據一份最新出爐的調查,國人的幸福感越來越高,比起鄰近的南韓、日本還要來得高,高達六點九三分;這篇報導寫道:「台灣人越來越愛小確幸。」,沒辦法,既然薪資沒有提高,物價水準不斷波動,總要想辦法苦中作樂,這是一個很好的寫照,也不得不表示台灣人樂觀的心理已經徹底不斷被說服,代表著台灣人堅毅向上的心態不曾變過。

真的很幸福嗎?你還要懷疑這篇報導嗎?有人提議我既然你最近這麼愛寫某某 or not ,要不要寫寫 Fornik or not 或者 theirmind or not 。我表示我很樂意,現在許多人的觀念——不分國家別,已經顯得非常失焦,非常薄弱地比一張紙還薄,因此在 TED 發表哪個國家貢獻最多的西蒙・安霍特(Simon Anholt)就表示現在好(Good)這個字要重新改寫,那是自私的反義詞,不是壞的相反詞。現在許多任何定義不像以往我們所知道那樣清清楚楚分類地,知道那些詞類的定義該怎麼寫才恰當,畢竟,維基百科也傷透腦筋編譯,要怎麼寫得讓大眾清楚了解,不會誤解。

我現在所知道任何名詞,像是性別、尊重、平等、種族,富裕以及幸福等等,紛紛已經不像以往,說明用途,就可以猜測出來。事實上,人類的文明普遍地認為我們所建立的文明社會,真的就是我們要的城市化現象嗎?當城市極度高度發展時,建立越來越方便的大眾運輸以及公用自行車系統,還有安全的防護系統,每個人願意守望相助這社會的治安時,文明就因此具有高度的發展潛力,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城市競爭?

而另外,當城市設置太陽能電力、風力發電、生質能源、綠色建築、資源回收系統還有廢水處理以及食物浪費處理系統,我們就仰賴這城市是個極高度文明的水準,是一個風向球走向嗎?

沒錯,我們需要一個綠色城市,能讓人們以更高的水平過活,但我們也需要一個自己內心向上提升,擁有一個道德觀念強烈,能夠平衡低所得人家還有社會邊緣人的自強生活,能夠吃飽睡暖,不必全然擔心。然而,當我們在邊緣外看到外的世界,足以讓我們摔一跤,甩落出去時,我們的文明只能說是半缺不全的殘障人士。

能關心街友是少數人,能主動問候弱勢族群的也是少數民眾。人們——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特色物種,人類是個以玫瑰色看待世界的,好讓我們水準提高的奇特智人,我們進化到現在的如此,除了比效率之外,難道其他的不該好好重新省思嗎?我們需要這樣講求地作業快速完整,零錯誤,零時差嗎?

看來,人們要改變,頗有難度,因為人們改變,他們就得接受不必要的風險與損失,因此活在自己的舒適圈——人們有哪些重大改變可以一想而知——網路、電視、電腦的發明——改變人類的日需生活——我們內心最明顯的變化——依然被信仰給紛紛潛移默化,我們卻從來沒想過大變化的驅使下,是什麼讓人類變成這樣?

調整自己的適應力,人類不斷與環境對抗又共處,讓人類內裡的神奇大腦,讓理想變為實際。一篇刊登在《消費者研究雜誌》(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人類喜愛虛構的劇情大於真實的劇情,因為那會加強情緒效應,讓銷售量上升,作者說道最後一個關鍵字——但不一定讓人滿意。現在出版社所簽約的作者們,我們願意買他們的帳嗎?讓人類十足的進步的原動力,還是依然原封不動?乏人問津?或者我們的眼光聚焦在知名度與詢問度、曝光度以及市場的反應程度?


在我看來,人類的進步不是是否是神話,而是人類的正面派與負面派,以及第三派,這個大園桌,達不成共識。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