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誤.食物

圖片來源:Adam Howarth
對於食物,我們都不知道如何好好對待它,看了一眼或者吃了一口,還是喝下一飲,如果無法解你的渴,滿足你的食慾或口感,還是無法讓你一吃上癮,多半這些食物就會無功而返,達不到目的所在,緊接著,我們就看見:吃了一半多的牛排,咬一半的蘋果,剝了一半的橘子,啃一半的蟹腳,以及喝了一半的可樂或汽水、咖啡或茶就通通攪和在一起成了名副其實的餿水。

餿水遠遠地看,像一灘死水,所有的雜七雜八的食物通通不管三七二十一混在一起,成了大染缸一個,近近地看,滿身的惡臭,有誰想要去再品嚐一口?有的,豬群,還有遊民。遊民從垃圾桶找起,找不到再到餿水品嚐,管他是發酸的麵包、發黃的菜葉還是發霉的水果,你肚子餓了,你能拒絕嗎?別說你打死不吃餿水。事實上,一個人已經餓得發慌時,請問最好的食物來源是什麼?垃圾桶、餿水桶以及即將被丟棄的食品。

這些真的能吃嗎?當然能,我吃過發霉一半的水果,過期一星期以上的剩菜、麵包,還有幾乎過期快半年以上的食材,這些吃了—說真的,味道其實跟買來的—差不多。既然如此,有人爆料冰淇淋不融化,袋裝麵包放了室溫超過一年後,薯條買來放了一年也未變壞時,我們在擔心什麼呢?吃壞肚子嗎?恐怕問題不在那些裡面,而是我們恐懼的心靈,以及真正的源頭:細菌的交叉影響作用下的關係。

細菌無所不在,牠不會滅亡,更不會被列為瀕危植物,或者即將步上保育的植物,相反地的是,我們對於這種幾乎被冠上「新鮮」二字的食材總是沖昏我們的大腦,我們習慣要吃當日最新鮮,現採,現宰的動植物,我們習慣拿上保存期限較久的牛奶、優酪乳、果汁等食材,我們要採買最青翠的蔬菜,以及最多汁、香甜的水果,我們要選購最最油花分佈均勻、最紅潤的肉類,而海鮮最好是在市場中現殺的活跳跳的魚、蝦、蟹以及蛤仔,因為新鮮比不新鮮好,因為外觀好看的水果比賣相不佳的水果更受我們的青睞,因為鮮甜的蔬菜咬起來有脆度,可以吃到菜的香甜味道。

因此,對於食物的挑選,我們的確是個名副其實的外貌主義者。我們擔心吃壞肚子比浪費食物重要,因為身體只有一個;我們擔心長期下來,身體會出現錯誤機能,無法靈活運作每個器官,造成要終身洗腎或者心血管疾病上身;我們害怕吃壞了食物,整個身體的負擔會越來越笨重,直到得了癌症,我們才會謹慎。然而,問題不在於害怕是否得到癌症,而是我們的身體機能並不是因為吃壞了食物才引起,而是整個身體毛病—包括心靈都出現問題—才去擔心我們的身心是不是都生病,才引起注意。

問題的癥結點是什麼?每個人都有病—身體與心理上的毛病都需要醫治。我們向來只注重美食在前的誘惑力有多少,而非想到我今天吃進了什麼,所以肥胖的毛病一天比一天還要多。未來的世界—我曾經談過,就是一個精神疾病肆虐的年代,而非什麼身體的毛病疼痛的時代。很多人都會去想,身體的問題交給醫生或者即時藥來治療自己的老毛病,但是真正的源頭—心靈卻未獲得真正的健全了起來—影響起來關乎自己的問題是否得到充裕的治療。


我今天感冒好了,氣喘不發作了,發燒退了,體溫恢復了標準的攝氏三十七度半,心跳呼吸都維持「正常範圍內」,就能代表我很健康嗎?關於健康,應是全方位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是這樣定義的:

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衰弱的狀態。也就是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健全,才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

有人繼續解釋:軀體健康:人體生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一般指三方面:

一: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情緒是穩定的,積極多於消極,有好的自制,保持心理平衡,有自尊、自愛、自心與自知之明。
二:人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安全感,能夠保持開朗的心胸迎接其他的資訊。
三:人會有明確的目標、能夠腳踏實地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與事業。
社會適應良好,能夠適應複雜的時事變化,為他人理解,與大家融入。
道德健康:不以損害他人利益滿足自己的需求,可以辨識真偽、善惡、榮辱、美醜等是非觀念,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為他人幸福有所貢獻。

說明到這裡,你認為你是個完整健康的人嗎?誰都不是吧!就連被印在鈔票的大人物也有待商榷此類問題。而問題是我們對於健康的觀念通通搞不懂,到底是什麼讓我看起來如此健康—或者是說看起來美美的健康?我們的心理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我們卻都開始以為吃了某些食物就能追尋某些目標似的,就拼命吃了健康的食物,難道我們都那麼以偏概全總認為健康吃多了,人身體就會強健?我們都被廣告效果沖昏頭嗎?直接閾下洗腦?

看起來是似乎這條路是走「對的」,否則我們所浪費的食物不會一天比一天還要多—或者是說在全球浪費食物當中,可食食物占不可食的比例絕對利多於弊,把所有果皮、果核、碎屑通通不包括在內,我們還是無法直接消化這麼多可食食物,原因就在於我們把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劃上某些等號—或者是說直接占身體絕大多數的比例,好讓我們看起來,吃起來都風風光光。

現在,恐怕你還不會這麼想,因為你所吃下的食物當中頂多是剩菜一兩天的食物,一星期的食物早就進入灰燼中,過期一天的牛奶,我母親依舊在喝,而優酪乳過期兩三天,換成我喝。我們家通常把日期當成一回事,吃下肚又當一回事。而你的生活中,對於眼前的保存期限有多講究?而你對於冰淇淋融化問題關心的程度的認知,還不如去關心你對你健康的在乎程度是有怎麼樣的全方位的關係認知?

我們每個人都有些認知偏差,把自以為然當成一種習慣動作,總認為麵包必會發霉-不管是便利商店還是麵包店所購買的,我吃起過期兩三天的麵包還嚼得津津有味,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反倒是這麼多促銷手段,迫使我們去買一送一,買大送小,買多送少的花招,常常製造了太多問題的源頭,我們真的需要買一送一的家庭號冰棒?我們真的需要半價的咖啡?我們真的需要低價促銷的食品?我們真的需要製造這麼多的罐頭、飲料、泡麵?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吃不完的即食品?我們真的需要去收集點數為了換幾乎用不到的贈品,來迫使我們消費太多食物也吃不完?完美媽媽心態症候群又犯了嗎?還是我們都想要把食物櫃、冰箱填得滿滿的?

到底是什麼問題,你我心知肚明,但我們還是會犯,因為列入購物清單,你還是看見大大的促銷數字在你腦中徘徊不已,所以以後吃到到,用得到,沒吃過買來吃吃看,各種理由塞進大腦,你怎麼不心動,不想多買一點呢?而就是我們說服自己接受的「好理由」,導致於可食的食物總是在你周遭盤旋,你都想揩油—而肥胖與浪費相得益彰。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