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


我不懂教育的真諦—我是說教育的一致性目的,你要成為什麼樣人物,想做什麼行業,不是單單靠你的夢想來決定,也不是用你的教學方法來見效,背後許許多多影響的因素還真不是想像得多—環境、媒體、同儕、別人的建議批評等等,這些因素動搖你想成為什麼的心,也容易到時與事實不符。因此,看教育—就如同看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上課的情形就可大致一目了然。

如果你現在是大學生,或者你已經離開學校很久,想一想,為什麼在大學教授課堂裡,總有人會缺席?難道他們不想拿及格分嗎?或者為什麼有些人就算沒聽課,依然可以在社會成為成功人士—我是說就是在實驗室當起學家或者願意在事業上獲取更多人脈與資源,然後願意分享給他人,很懂得享受生活的那種,因此,我們來看看教育是否會成功,不是看講師的專業程度,而是看你用心到什麼程度。


這說得很容易,做起來—也很容易,因為我們在學校裡,每個人都用心抄筆記,用心反覆練習,用心不斷彩排,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獲得共鳴,有些人依然無聲無息?難道他們的路是走錯了嗎?還是時機尚未成熟?那麼請告訴我錯在哪裡?錯在太故步自封?還是一直墨守成規?做自己沒有錯啊!每個人都叫你這麼做,每本書都教導你這樣做,那麼為什麼依然看不見彩虹?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疑問,也是我心中的疑問。

我們現在換個方式想,那麼這世界會如何?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得到成功,每個人覺得失敗早已不存在,每個人都可以中頭獎,每個人可以完成他心中夢想的事,那麼世界就會亂了調,我是指世界沒有秩序,沒有倫理,沒有尊重,更沒有標準守則。這是你要的世界嗎?想必不是,再問,現代社會變成這樣,這是你要的世界嗎?應該也不是,政治新聞、社會新聞、生活民生問題、災難、恐慌、環境變遷等等負面新聞、吵吵鬧鬧新聞每天接收不完,這應該不是我們要的世界,什麼時候正面新聞可以多一點?剛剛好就好?(太多正面會讓人過度樂觀,忘記風險管控的重要性)。

因此,教育的未來在哪裡?在你的良心裡。上了公車看見位子就坐,這很正常沒什麼,但是看見老年人有無同理心會不會讓座,就看你的良心,不是看博愛座的標籤,也不是看司機來提醒你,而是在你的良知裡。同樣的,看見救護車會不會優先讓它過,不是看號誌,也不是聽聲音,而是看你的良知裡。這些行為的原理很簡單,就是人類單純的同理心,卻有些人做不到,偏偏要擋救護車,偏偏要跟老年人對嗆,我每次在公車、捷運裡看見這種情形,我會都會先看看周遭人的反應—至於我本人?一定幾乎都是站立或者坐在最角落位置,解釋他們會不會做什麼動作—很簡單,一個餘光就可以透視全場。

他們的教育是不是失敗,不是跟他們說:「你看見老年人上車,你是不會讓座喔?」就有效,雖然他們會這樣做,但可能換來一陣毒打。年輕人在想些什麼,我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什麼,很抱歉,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幾乎每個女國中生的頭髮幾乎都剪同樣的髮型,每個男同學的髮型也相去不遠,每個孩子所學習的都是幾乎同個卡通動畫模仿而來,物以類聚的結果既是大同小異,也沒有什麼特色,在這個處處都要跟人家競爭的年代,人口密度高於中國的國家,我們要強出頭,不好意思,你還有好多強中手要來比劃。所以,我們才去認為台灣之光如此風光,成為一項奇蹟,那麼若是如此,美國小孩要打敗強中手,不好意思,他們得先學會基本的人際互動才行,這就是東方與西方的教育不同的原因之一。台灣小孩,三歲就被灌輸一堆知識,一堆現在還用不到的知識,強迫去學外語、強迫去耳濡目染,我實在不知道這小孩長大後,到底學會了什麼?是鋼琴?還是小提琴?或者兩樣都學?順便學學聲樂?那麼基本的注音符號呢?還是只會造著課本或—卡通的台詞念?我的鄰居小孩就有一次來問我簡單的造句問題—幾乎都是要我來回答,他的奶奶看不懂。

前幾天的新聞很有趣,也被盯得滿頭包,那就是—新好女人的定義。教育部的解釋是八零年代的解釋,現代的解釋則是做得愛自己,才去愛別人,可以照顧好自己與老公,為自己與家庭優先,責任制度完整負起,也就是說自從《犀利人妻》上檔後,人氣女性部落客的書賣座後,女人開始建立起女性主義後,女人開始懂得多疼愛自己一點,男人則是退居在幕後的角色全力支持幕前的女人決策—女人都是名副其實的「女王」,而定義新好男人,很簡單,就是默默去支持你背後的女人,為她做牛做馬,為她買到快要打烊的雞肉卷,為她遮風避雨,為她在寒冷時幫她加件外套,幫她綁鞋帶,貼心、溫柔、細心就是新好男人。但是說穿了!這些無須去定義它的一套標準流程,因為為了要解釋每個標準,那麼請先想想你要的標準在哪裡—請參考我過去這篇〈扳手與螺絲〉,你有更深入的了解。

或許你要的不是現在的那一刻,而是那一刻給予你所沒有的—沒有在你在生命中容易看見的。

教育能不能深入一個孩子的心中,成為他不變的定義,就像刺青一直牢牢吸付在他皮膚上,不只是需要單單的教養方針,還需要什麼時間點下筆什麼樣的關鍵字才能成功,就像在一首歌曲要動人銘心,那麼就要在旋律上下好拍子與節奏感,才能抓住聽眾的內心。老是一成不變,聽起來就單調些,來些創意,又開始走了音,那麼教育的未來路上不跳針那也很奇怪。我們在七十億人口與人競爭,其中孩童就佔了百分之七以上,那麼哪位孩子是未來的明天之星?因此,你要競爭,很抱歉,你死後還競爭不完,所以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成功?有些人一直以失敗收場,不是你的方法有錯,而是你有沒有很願意享受當下,即使你不快樂,你也情非得已,你還是很願意融入當地。或許你要的不是現在的那一刻,而是那一刻給予你所沒有的—沒有在你在生命中容易看見的—如果真的看見,我們只會草草了之;反之,極光的眩目,會一直留存在願意收藏人的心中—即使他沒有帶相機或攝影機來記錄,他依然會快樂—因為他知道他要做什麼。反之,我們個人卻少來知道這件事的真正意義的概括。

人,了解自己在三歲左右,有了自我概念則在小學時,活得像自己則在以後以後—超越三四十年後—人類本身卻難以推論從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