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香料(下)



問題在於—樂觀激勵的道理人人都懂,都愛看,就很容易讓我們凝聚一心相信樂觀可以改變自信的方向。事實上,聰明被聰明所誤也是讓我們天真到改不過自己本性的原因之一,我們都相信只要看了正面向上的書籍、報導、技巧等等,就可以讓我們改正壞習慣,迎接正面的陽光能量。但很多人到頭來改變了什麼?你改變了髮型、服裝、生活習慣,請問人生真的有比從前更好嗎?或許會有,朋友都說,你變得更成熟,更不一樣了!更加貼心,但並非一套方法適用於所有人士。你心情是改變了,也只有當下而已。剪了短髮,或許更加清爽,更為自信,只僅僅只有當下而已,否則頭髮又何必過了幾個月還要修剪?否則又何必浪費時間改變你既有的造型?光頭也要梳理頭髮,房間也是一段時間要整理,華人也是過年前或一段時間也要大掃除,這些除了改變心境外,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走向更樂觀的明天。

在最新一期《快樂工作人》(Cheers)雜誌的封面主題是—早上一小時的魔法,它就是講述你如何提早起床做你想做的事及你要如何完成這一小時來為你的夢想灌溉,許多名人也為它見證,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比平常人更早起床的「成功人士」。想想,如果每個人都提早一小時起床,那麼誰要當大夜班?它也提到你要如何睡得更好,可以用四點五個小時來完成你的事,既然這樣,那麼怎麼還會有過勞死的現象?是那些加班的人的責任制度?還是我們生來「樂觀」愛加班?另外,在最新的《康健》(CommonHealth)雜誌調查了所有你街頭巷尾的早餐店所做個突擊報告,來告訴你怎麼吃早餐最健康,最安全。然後他們給你了一些搭配,最後再用食譜來告訴你,如何利用「短短」的五分鐘自己動手做最安心,請問你看完食譜要動手做恐怕已經超過「五分鐘」。他們所提供的搭配只是建議,你吃了就會覺得安心無虞嗎?想必應該不過,因為有編輯的背書,所以你可以安心選購,那麼,為什麼有政府把關,你一樣會吃出問題?為什麼這次有大規模的禽流感爆發,政府還隱瞞不說?而你還不知情?學者在兩年已經通報,政府不理睬。請問當店家說「應該沒問題時」,你就真的相信沒問題嗎?

那我們的確太樂觀了些,且是樂觀得可以。我們不是太悲觀,就是顯得樂觀到無知。想想《全境擴散》(Contagion)的劇情吧?當疫情爆發時,他們下達封口令,結果更引起大規模的人心恐慌,每個人失心瘋都要搶疫苗來注射,每個人都怕感染的會是自己,結果原因是蝙蝠吃了食物掉落豬隻內,然後豬隻被送去賭場的廚房中,廚房的廚師烹調時沒洗手,傳染給第一位病人。我們這樣恐懼的心理跟樂觀的心理其實差不了多少。正向、樂觀的心態當然是越富饒越好,恐怖、負面的心態當然離我越遠越好,這不是「自私」惹的禍嗎?正向心態、自我激勵的書充斥市面各地,每個人都教你如何達成你的夢想,每個專家、教授、講師、名人、企業主等等告訴你要怎麼做才能更受人歡迎,更好的溝通技巧,更圓滿的衝突協調,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更好的領導力、更幸福的戀愛與婚姻,更快樂的單身生活等等,我可以一直舉例大多那些自我激勵的書籍,可是到頭來,始終不解的是,如果我們這麼沒自信,看了那麼多「好樂觀」的書,怎麼不見每個人都活力十足,充滿熱情與動力,甚至夢想已經達成?

因此,樂觀的香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我們樂觀到天真可以像玩樂高積木一樣,打掉重新再來就好,且積木還是很大的!樂觀的結果反而沒有好處,反而常說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發表報告指出,易維持正面態度的性個,可能代表大腦的關鍵區無法儲存風險意識。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教授泰瑞.夏洛特(Tali Sharot)好奇,為何這麼多人就算壞運連連禍前景不看好,依然固執的往前進?或說有病態的樂觀?他和同事請十九名受試者接受fMRI,且監控過程。受試者掃描的同時,被告知要面對不同程度的災難,像是車子被偷,被公司開除,罹患巴金森氏症或癌症等八十種。

聽完這些假設災難後,受試者被要求預估遇上這些問題的機率,之後受試者在掃描繼續進行,被告知這些災難「真正」發生的平均機率。當真正的機率比受試者還低時,大腦中的情緒額葉活動會增加,而額葉的活動表示大腦在處理這些新資訊,倘若災難機率比受試者要高時,在實驗前的人格評估中,「樂觀」的受試者的額葉活動最低。

在另外一個實驗中,同時也發表在《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想像一些經驗(例如穿上高跟鞋看起來很風情萬種或考試得高分等等),然後評估這些經驗對他們本身的影響及這件事的未來發展。結果發現當想像的太樂觀時,反而意興闌珊(從量血壓得知),和其他負面或接近事實的人來看,他們的報告也是最差的。該篇的作者之一—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心理系的希瑟巴里.卡佩斯(Heather Barry Kappes)說:「當你想像美好的憧憬時,尤其太美好,會讓你親身經歷過。」大腦容易被當成恍子,虛幻一招讓你的整個心靈都深受矇騙闖過海關順利出關。

可見我們的樂觀可不是那麼說有多樂觀就有多樂觀,而是遇到這樣的場景時,總是想像我將會是誰一樣,那也可不是很好受的。在許多的書籍中,都是教導你不要列出to do list,要列出to be list,而在電影《鐵娘子》(The Iron Lady)也是幾乎告訴她的直覺說,我要成為第一的女性首相,可見我們的樂觀一直隨著「我要成為誰」而走。自信讓我們威風八面,領先群雄,也讓我們生活更加光彩,耀眼奪目。然而,列出你的樂觀未來,成為你要是誰時,那麼在戰場上,插上你的國旗時,你會是唯一一人嗎?當然不會是,你一直要跟著下個人競爭,下個自己比較,請問當你成為你要的人士時,你就真的會快樂嗎?像個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的丈夫丹尼斯(Denis Thatcher)所說的:「妳是說妳想當首相?」她說:「這是我的職責。」。他反問:「這是妳的野心,至於其他人,我和孩子呢?我們就去死好了!」

請問當店家說「應該沒問題時」,你就真的相信沒問題嗎?

當每個中國人都在教育、商場較勁時,我們台灣人總是思考我們的競爭力在哪裡?當每個學生都在爭取最佳優秀成績錄取最好的明星高中、大學時,我們自己的孩子總是思考我們努力的空間還有什麼?樂觀的每個人都把「自己」給比下去了!

熱門文章